北上川。
日本东北地方岩手县一个8万人口的小城市,即使是在厚达70万字的日本知识辞典里,也找不到关于它的辞条。
我们“1992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的一行5人,在这座小城里节奏紧张地呆了一天,参观了它的工业区,游览了它那秀丽别致、多姿多彩的山川河谷,欣赏了它特有的民间艺术鬼剑舞,走马观花地看了反映这个地区历史民俗的两个博物馆。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北上川小学校里的情形。
这是北上川市郊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
我们参加了小学校隆重的放假仪式,随后在日本儿童们的<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huan.jpg">叫和簇拥下,参观学校的陈列室、图书馆、试验室和校舍等等。一路走来,免不了也顺路走进各年级的教室瞅上几眼。
教室就是普通的教室,和中国城市里千千万万个教室几乎一样:黑板、讲坛、课桌椅。学生们布置的学习园地里,同样也有孩子们稚气而有趣的蜡笔画。
但是,连续走过几个教室,我很快发现,在每间教室的后墙上,建有一排排类似于我们厂矿职工更衣箱那样的小箱柜,整齐划一,泾渭分明。我马上对这些漆成统一颜色的小箱子产生了兴趣。参加完放假仪式的学生们,回到教室来背上书包,又走到各自的小箱柜前,打开小门,取出存放在里面的书籍、雨伞、雨鞋等等备用品,装进提兜里,准备带回家去。我很快明白了小箱柜的用途。日本朋友给我们介绍,每个孩子除了自己的专用课桌,还有一只小箱柜,里面可存放学习、生活必需品。不必每天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学校带来带去。我问是不是就这所供我们参观的学校有这种小箱柜。翻译横川健先生告诉我:不,北上川在日本是个普通的小城;这所学校,也是极普通的小学,就是在北上川,也不是最好的。在很多中小学教室里,都有这种供每位学生使用的小箱柜。
哦,原来这样。小箱柜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马上想到我的孩子,每天他都要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上学校;由我的孩子我又联想到从内地省城到北京、天津、上海等等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上,都有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挤车的学生。他们在书包里除了要装课本、作业簿,还要带厚厚的辞典,汉语的和英语的。新学期开学了,我们的报纸上时常还有报道孩子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挤车忙、过江忙等等等等。近十年来在全国人代会上,我也随着教育界的代表一次次呼吁,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让孩子们的书包轻一点,次数多得我自己都记不清了…
但是在我有限的视野里,我没有看到我所接触过的中小学里(包括不少重点学校)给孩子们准备小箱柜。我们能不能给自己的下一代,也在教室里做好一排排的小箱柜呢?我们能否为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切实地做一点事情呢?哪怕是像做箱柜这样的小事。我想我们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可以做到的。鬼剑舞北上川。
日本东北地方一个不足十万人口的小城市,秀丽而又静谧。即使在《日本知识辞典》里,也找不着关于这个城市的辞条。
但她确是个颇有特色的城市。且不说她的工业基地如何发达,且不说她的夏油温泉、水神温泉、濑美温泉如何驰名,且不说由已故当代作家井上靖先生提议的日本现代诗歌文学馆就建在这里,且不说那一首《北上夜曲》传遍了全日本,年年都要在日本的电视上举行演唱比赛,赛出名次,授予大奖。光是<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liu.jpg">连于北上川的湖光山<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se.jpg">,听听当地的日本友人介绍这条秀美的河<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liu.jpg">曾孕育了多少文人雅士和传颂千古的诗词俳句,也是一件快事。但是在这里,最最吸引我的,还是北上川的民间艺术鬼剑舞。
初到日本的那天晚上,日本的西洋画派美术家利<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gen.jpg">山光人先生就给我介绍,在我们即将去的北上川,我们能见到饶有情趣的鬼剑舞表演。
到达北上川那天,刚步下新干线子弹头型的高速列车,就见车站月台上,摆放着几尊鬼剑武士的模型,形象<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bi.jpg">真,神态生动。后来我发现,鬼剑舞这一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几乎成了北上川的象征。不论是在彩<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se.jpg">导游画片上,还是在一些商店、商场的陈列橱窗里,或是在博物馆、宾馆的厅堂里,甚至于所有的封套上,都有鬼剑舞武士的造型和模特。当夜,在北上川市政府<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huan.jpg"><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ying.jpg">我们的宴会上,我们终于看到了鬼剑舞表演。只见一个个英武汉子,戴着鬼面,挥舞雪亮的<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yao.jpg">刀,舞出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luan.jpg">的动作,表现了舞蹈的豪壮潇洒、锐势<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bi.jpg">人,显示出一幅又一幅跃动、勇壮、华丽的画面造型。
北上川市的市长高桥盛吉给我介绍说:鬼剑舞中的“鬼”和中国聊斋故事里的“鬼”一样,都是驱<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xie2.jpg">避灾的好鬼。在鬼剑舞中,表现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往往是作为鬼的主人翁,扮演一个惩恶扬善的角色,直至把危害民众百姓的恶魔消灭为止。所以舞蹈中总有不少厮杀拼斗的场面。
当他们表演完毕,我们一行数人,一面上台去向演员们表示祝贺,一面和他们侃侃而谈。并好奇而细心地观察演员们的穿戴。正是盛夏酷暑季节,北上川的炎热比不上东京,可每一位演员全身上下厚实的披挂,仍是相当重的负荷。只见他们头上戴着红色的<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mao.jpg">采,脸上戴着鬼面,<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xiong.jpg">膛穿着<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xiong.jpg">当,手臂上套着网眼状的锁锥子,<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yao.jpg">间挎着大刀。<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yao.jpg">眼里扎的白布,还拖下几截飘飘悠悠的彩<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se.jpg"><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tuo.jpg">垂。腕处戴的是手甲,一手持把小扇,一手拿两<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gen.jpg">竹片般的金刚杆,身后披着盾牌般的大口。足蹬草鞋,脚背上拴着足袋,小腿上穿着脚绊。一身的披挂刚健奇特、色彩浓烈。由于表演刚结束,尽管室内冷气很足,每位演员不论老少都是大汗淋漓,说话时气<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chuan.jpg">吁吁的。合影之后,他们才稍稍缓过气来。
瞅着他们,我不由得想起了贵州安顺的地戏。那是我<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cha.jpg">队的地区近年来十分活跃的一项民间艺术,被世人称为戏剧活化石,在国际上也引起轰动。我曾在《上海戏剧》杂志上专门撰文写过一篇《我看傩戏》的感想。单从表演形式看,傩戏和鬼剑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下细地观察,我又发现日本的鬼面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他们所戴的面具,小巧而又紧仄,有种绷在脸上的感觉,比演员的脸庞还要小一些。我询问这是何故?答曰:日本古时演出时,大都是给贵族看的,场地不大,面具做得小,观众照样看得清晰。
原来,鬼剑舞是假面艺术之一种。假面具是在唐代随着伎乐、散乐、舞乐一齐由中国传入日本。
假面并非中国固有,它是由古希腊和罗马传入中国。古希腊、罗马的假面剧往往在<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lou.jpg">天大剧场演出,观众成千上万,离得又远,面具就必须做得硕大、夸张、线条<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cu.jpg">犷。
假面艺术传入日本之后,日本演员一改古时面部化装“以赭涂掌涂面”的办法,而积极地有创造<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xing.jpg">地使用假面,此一艺术也即迅疾兴盛起来,替代了面部化装。日本假面艺术在自己的发展中,除了面具小之外,另一特点就是种类繁多、各富特色,并形成系列。诸如雅乐假面、伎乐假面、舞乐假面、歌舞伎假面、能乐假面,鬼剑舞是能乐假面的一种,按其角色分,有喜、怒、哀、乐以及善恶与正反人物之别。不论何种鬼面的表情,都刻画得细腻而<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bi.jpg">真。北上川人自豪地对我道:这是世界上使用假面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以相比的。我联想到<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cha.jpg">队山乡的傩戏面具那丰富多姿、色彩绚丽、广受<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huan.jpg"><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ying.jpg">的情形,心里颇不以为然。但入神细观,我仍得承认,日本的鬼面制作得十分<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jing.jpg">巧,每一件都称得上是艺术品。听说他们的假面有用木头做的,也有用纸浆做的,用泥做的(这几种方法中国均有)。据言日本假面艺术的极盛期是在十四、十五世纪。那以后,逐渐有了固定的形式,并保存了下来。
最为令我感兴趣的,不是假面艺术的风采,而是北上川鬼剑舞剧社的管理形式。他们统称鬼剑舞保存团体,在北上川和市郊附近一带,包括我们曾去游览的和贺町、江钓子村、汤田町,共有12个团体。但这些团体均实行松散管理,平时各自就业,干自己的本行(大多数是农民;这一点也和安顺地戏班子成员相似)。到了每年的8月7、8、9三<img src="http://xs.80110110ks.com/pic/PexP/ri.jpg">,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前,集中起来训练,遂而与万民同乐。最大的鬼剑舞全踊组,达160人之多,那必须到广场上才能去演。而在平时,鬼剑舞团体只在有庆祝活动时,才由观光协会或政府部门召集起来表演,并付酬劳(就如同他们给我们这些客人表演)。这点是颇令人深思的。我们的剧团改革喊了多年,却常常是要看戏的时候,没人在演;大张旗鼓推出新戏时,真正去掏钱买票看的人又很少。尤其是内地省城的很多地方戏,一年到头也演不了几场,国家却要把一整个团包下来,而外来的旅游者中,往往不乏想一睹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地方戏、传统戏,却宁愿花大钱也看不到。近年来发达兴旺的旅游业,能否与有关的剧团挂挂钩,从保存民族文化的角度,专门开发观光旅游的演出,让有志于艺术的尖子人才有用武之地,而让大量领了工资嫌工资低却又没事干的人,尽可去发挥他们另外的才干。
这是我观鬼剑舞后一点画蛇添足的题外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