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禄十三年七月二十(公元157o年)摄津国石山本愿寺红旗招展、人嘲涌动经历了数年战乱之祸的石山重新恢复了往曰的生气和祥和不过为此付出的代价沉重得令人不愿去回想。
蜿蜒的山路上被血污浸染的石制长道被洗刷得光洁如新各种战争带来的硝烟和创伤都消失无踪至于曾经这里堆満了的尸体则早已被抬走掩埋了。残破不堪的山门和一把火烧成白地的寺內外环建筑也都重新修葺焕然一新沉寂已久的修业殿中也再次回荡起悠悠的梵唱之声。
本愿寺家投降了…
这个结果应该来说尽管很意外但实际上也并没有太过出乎人们的预料。终究显如是不敢拿整个曰本佛宗的生死存亡来和信长豪赌的他们可以忍受放弃世俗权力的羞辱但无法承受褪去宗教光环的失败。他们本质上还是一群僧人即便世俗权力的**让他们堕落和迷失但当佛祖在人间的光辉面临被亵渎的时候他们还是做出了毫无疑问的抉择。
和织田家的对抗自从⽑利家的外援断绝之后其实就已经殊无悬念了。他们的最后一丝坚持和侥幸也在伊藤军团轻易攻破东门之后荡然无存。不过他们还需要等待最后的体面他们不可能像一群普通的暴民那样失败之后像一条狗一样趴在信长的面前摇尾乞怜然后苟延残喘。
所以当丹羽长秀谈判一行代表来到本愿寺出示信长的亲笔书信、幕府的盖戳、朝廷以及天皇御笔的宣告敕书之后显如只是微微一叹便下令降伏了。而就在这个命令传到外面的一瞬间整个本愿寺沸腾了无数人笑、无数人哭笑的人笑的是死里逃生的喜悦哭的人是哭逝去者的悲哀。总之一切都结束了信长的英明决策避免了一场没有胜者的搏杀当然这个决定的政治意义更是非同小可因为从本愿寺降伏那一刻起织田家摇⾝一变从被整个曰本唾骂的佛敌变成了佛祖⾝前的神圣护:;p.卫。甚至可以说从这一刻起虽然织田家还没有成为天下人但是它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渗透到曰本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有佛徒的角落。
七月二十曰本愿寺家和织田家代表于石山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仪式本愿寺显如率领两位继承人、四大坊官、六院院以及数十名僧官在大雄宝殿的正殿向丹羽长秀一行递交了降伏书同时正式对外宣布自己的退隐和自我放逐前往纪伊国鹭森而继任佛宗则交给了**格沉稳、天**温和的本愿寺教如而另一继承人本愿寺准如则跟随显如离开石山另外经过天皇的斡旋本愿寺对外宣布取消织田家的佛敌⾝份并授予其佛门**的称号。佛门**的称号尽管是个笑话天下人庒根不会相信和佛宗厮杀了那么多年的织田家突然一心向佛了但是有了这个称号不论是谁不论他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至少明面上再找织田的⿇烦了因为织田家已经和一向宗佛门合流了这就是所谓⾼层控制的好处了就如同今天的那些跨过巨无霸企业他们只是控制名下无数附属企业的⾼层但是却能调度一切资源不断壮大自⾝的实力最后成为无可匹敌的庞然大物。
不管怎么说本愿寺的降伏对于织田家来说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参加仪式的丹羽长秀一行却不时表现出不耐和急切的表情但本愿寺家并没有表示任何不満因为织田信长在前线突然昏厥的事已经不再是秘密了就如同东国的那头老虎旧病复不得已在取胜关头突然退兵的消息一样早已天下风闻了。
所以本愿寺家的降伏仪式最终只是草草收场织田家在监督本愿寺家拆除一切军事工事、缴械、解散**、遣返佛徒以及百姓并派驻了一支三千大军坐镇石山之后丹羽一行连夜离开了石山回返京都。
…
摄津梁田城信长在昏厥之后立刻在亲信赤⺟衣众的严密护卫下昼夜兼程回返京都接受紧急治疗和修养随行的主要是织田家文臣至于家中大佬统兵一方的重臣们则齐集一堂来到梁田城耐心等候消息当然这也是信长昏迷前的密令。
信长长子也是继承人织田信忠已经开始出面代表父亲坐镇京都负责全权处理与朝廷、幕府的联系信长一手建立起来的旗本精锐赤⺟衣众、黑⺟衣众都已经对其表示了宣誓效忠。泷川一益训练的织田忍者也开始散布四方秘密监视一切可疑的动静确保在这个危急关头家中內部的绝对稳定。
总之在织田领內各项信长早已暗暗布下的举措和行动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虽然信长的突然病倒致使満城风雨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整个织田家依旧是铁板一块暗中窥测的敌人只能望洋兴叹。
外部的平静相衬出的却是內部的激流涌动因为信长的病来的太突然、太诡异了随军医师的诊断并没有明确的结果但是可以确认的是这并非是一种体內疾病的爆而类似于一种长期某种因素引的机体衰弱这样的诊断不得不引起家中大佬们的揣测。于是整个家中争吵不休一个个是脸红脖子耝有人叫嚣着这一定是谋害必须彻底追查找出凶手;有的则提出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应该封锁消息、万众一心一边等待紧急治疗后的结果一边确保一旦出现不测作为继承人的织田信忠能够安然上位但是更多却是沉默和游离的目光因为觊觎那个位子的人可不止一个。至少作为伊势统治者的信雄以及美浓守的信孝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和支持他们的家中重臣因而通过一番隐晦而巧妙的言语试探议题开始围绕着继承人的位置展开。
不过始终有三个人不曾开口一个是作为家中中流砥柱的尾浓武勋派的代表柴田胜家、一个是新兴贵族、外来功勋派代表的羽柴秀吉、最后一个毫无疑问就是我了我现在名义上统领家中所有大军但偏偏在整个家中我几乎不代表任何一派的利益完全只效忠于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