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江湖修心篇]第二百四十六章边境趣事
第二百四十六章边境趣事
“嗯,我等会就通知黑豹。他路子多,一定能搞到好东西,兄弟们执行任务时的全安应该得到重视。现在我们的对手已经吃了两个大亏了,他们不是傻子,不会光挨打,一定会想尽办法进行回击,这几天大家尽量少出去露面,免得惊动对方布置在城內的耳目。”
方猛点了点头,随即想起什么,疑惑道:“那如果我们的控监系统现对手,狙击小组成员还出城伏击吗?”
低头沉思了一会,丁忆最后还是摇了头摇:“至少三天內我们不能再有类似行动了,以后的战斗方法也需要进行改变。”
“战斗方式要变?这两次伏击配合不是很成功吗?”方猛一时没有想通,就大声问了出来。
丁忆暗自苦笑,这两次成功那是因为对方没有金丹大修在场。如今连连吃亏,不可能还派一队小喽啰给你白杀占便宜了。那天追自己的大修如果隐蔵在巡视小队中,寻机突然出手,方猛的队伍不能说是不堪一击,但也差不太多。以金丹大鬼修的神识覆盖,即使方猛等人手持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狙击枪,射程之外依然会被大修现。
伏击战讲究的就是出其不意,突出奇兵。如果对方早早就现了你,所有鬼修祭出灵器灵宝,分散结好阵型,以最快的遁从天而降,方猛的手下如何抵挡?
当然,这些话丁忆自己心里有数,说是不方便说的。两军相抗勇者胜,凡是影响士气的话能不说还是不要说。
“方猛兄弟,对手已经被我们伏击了两次。虽然他们不知道我们可以调动卫星控监,但一样会采取各种措施来迷惑我们或者⼲脆布下圈套,引诱我们入进他们的埋伏圈。”
方猛的右手手指敲起了桌面,连连点头不已“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我们当年在边境和敌人也是这么互相斗智斗勇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十多个战士硬是在对方境內连续设伏,一天內五场伏击战,足足歼灭了前线敌人一个连的士兵。对方却根本不知道我们来自哪里。他们一直最可靠最值得依赖的边境哨卡一点异象都没有现,我们就渗透进去了,哈哈哈,那场仗实在是太他ma的过瘾了。”
说起当年在队部的“丰功伟绩”方猛开始逐渐眉飞⾊舞起来。
丁忆也不由得好奇的问道:“边境战时双方都是进行全境封锁和控监的,你们怎么能一点不被现就进去一个班?”
难怪丁忆好奇,现代化战争打的就是报情和预警系统。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这两样都没了,聋了瞎了,拳头再硬有个庇,只能等着挨揍。
方猛神秘的一笑,故作⾼深的道:“丁兄弟,这在当年可是我们军內的一级军事机密哦。别说外传了,就是有军事迷烧友猜测到了一点都可能面临上军事法庭,呵呵。”
“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边境虽然谈不上和平,比起当年的剑拔弩张还是缓和了不少。这个秘密对方后来也从我军的密码档案中解密得知了,所以现在是可以说了。”
说到这里,方猛故意停顿了一下,还不急不忙的拿起了会议桌上的茶杯,优哉游哉的喝起水来。不顾整个会议室里众人杀死人的目光,过了好一会才揭开了谜底。
“当年,我们和对方在边境各二十公里的位置进行对峙。虽然一直没有全面大战,但是互相渗透和小规模冲突从来就没有停过。刚开始我们的战士大多来自北方,在南方丛林里时间长了,水土不服。尤其是当地的蚊子和蛇虫鼠蚁特别多,全⾝涂満军內给的防虫油依然杯水车薪,总是在伏击对手前出现异动,暴露自己。所以在互相渗透,小规模作战的情况下经常要吃点小亏。敌人获知这个消息后,动国內大量的山民捕获了数以万计的蛇虫,放生在边境线附近。他们只要在附近的⾼点位置设置少量观察哨,以这些丛林中长大的战士经验,丛林中的一丝微小变化都足以惊动他们。那段时间,我们出派去作战的战士一接近边境线,就会出现大量密集的蛇虫,很多都是有毒的,战士们只好拔刀持棍驱赶蛇虫,这样通常在行动初期就被对方所侦查的一清二楚。”
“后来突击连开了几个小会,连长号召大家想办法。有一个吉林籍的战士想出了他们老家对付蛇虫的办法,就是在服衣上洒満硫磺。硫磺的味道,蛇虫类是最怕的。后来大家试着一用,非常管用,于是在不声不响的情况下摸进了对方腹地。先是消灭了对方一队流动哨,后来班长索性带着我们赌大点,又深入了十多里,看见敌人小型军寨就摸进去,中大型的就守在远处伏击。从早上三点多直到夜里十一点,大大小小的拼杀了五场,歼敌一百五十余人。班內战士们最后连举枪都没什么力气了,老班长才下令撤退。唉,这是我参军不久时最值得纪念的战役了,我也就是在那场漂亮的敌后伏击战之后得到了参军后的第一枚一等功奖章。我们班长还被大区军授予了二级英雄模范奖章。”
“就像丁兄弟刚才说的那样,后来这个办法用了两次后就不灵了。敌人从无线波获悉这个秘密后,夜一之间在靠近我驻军的边境线埋了上万枚地雷。全都那种最忍残的单腿雷,单腿雷是我们师的叫法。这种地雷踩到的战士都是只炸你一条腿,不会立刻死,大多是慢慢疼死或者感染而死。这对我军的战士士气影响很大,再勇敢的战士看到平时最亲密的战友慢慢流尽鲜血或者救治后感染上热带病毒,那种惨状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所以我也赞成丁兄弟的说法,我们与对方往后的战斗方法是应该进行变换,否则很容易被敌人利用,进行反伏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