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西川经略第五章顺流而下
“不错。”我点了点头说道:“我正是想占据川东川南,拒大宋于西川之外,两位统领请看。”
我指着案上的地图对王坚与李庭芝说道:“岷江自成都顺流而下,途经嘉定(今乐山)、紫云(今犍为)而后至戎州(今宜宾)汇入长江…”
“哦。”闻言王坚与李庭芝不约而同地轻呼一声,王坚说道:“统制大人是想顺江而下,迅速占领岷江与长江沿岸的城池,而后以长江天险南拒大宋?”
“正是。”我点了点头,这几曰来我一直都在研究着西川地图,思考着作战方案,此时终于到了和盘托出的时侯。
“我们此战的重点便在这里。”我指着地图上的戎州说道:“此处是岷江、金沙江、与长江三江的汇集这地,守住此城,便有如扼住大宋黔(贵州)地的咽喉。而且此城地处长江上游,我等还可从此顺流而下,迅速占领长江下游的神臂城(今泸州)、重庆城(今重庆)、天生城(今重庆万县)、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并以此构筑一条以长江为屏的防线,拒大宋于川门之外。”
“统制大人说的有理。”听到这里,李庭芝双目发光地说道:“不久前在蒙军的攻势下,西川之兵已全都跟随赵彦呐南逃至黔地,此时赵彦呐又在临安忙着封锁消息,统制大人所说的这些城池,必然只剩下些老弱残兵。正是我等拒大宋于川门之外的好时机。”
“此计可行。”王坚思考了一会儿,也点头说道:“占据这些无人把守之城,最重要地是神速,否则若赵彦呐得到消息及时派兵回川,那么计划便夭折了。而恰好我们是顺流而下,这些无人把守的城池只不过半月便可全部据为已有,到时想必赵彦呐才刚接到这个消息而已。”
“呵呵。”我头摇一笑道:“只怕赵彦呐接到消息之时。孟将军也差不多将杨公公送到临安了,到时他的小命还不知会不会保得住呢。哪还有闲工夫理会西川落到何人手上。”
“哈哈…”闻言,李庭芝与王坚情不自噤地开怀大笑。
“且住。”笑声未止,李庭芝突然反应过来,对我叫道:“统制大人还未说到正题呢,属下等还未没明白这与演戏给杨公公看又有何关系。”
“李统领还真是契而不舍。”我苦笑道:“问题就在于这些城池取之容易,守之却难。试想如今我等可战之兵不过四万,而且全都是未经过训练的新兵。虽然他们都曾经历过成都之战,虽然赵彦呐川兵的素质也未必会好上多少,但我们却要以四万之兵分守八城,若大宋此时来攻,又如何能守?”
“话虽如此,但这又与杨公公何⼲?”王坚与李庭芝二人不由奇道。
“郑言便是想借杨公公之口一用。”我轻笑一声道:“演上这一出戏后,朝廷便会以为西川富庶之人都已南撤,农田也已荒废。再加上我等已据守长江天险。到时对朝廷而言,西川无疑便是一个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王坚与李庭芝异口同声地说道,说完三人再次放声大笑。
————
周围雾气升腾,有若仙境。我站在商船之上,一路看着泯江的川流不息。两曰来她始终不知疲倦地在我脚下翻腾着,跳跃着。太阳也恰好在这时侯露出了一点阳光,给金秋的绿丛增添了几分七彩颜⾊。
我往四周望了望,⾝前⾝后到处都是満载军士地商船。这些商船都是从成都百姓那临时征用的,成都地水军早就在赵彦呐的带领之下不知去向了。所幸宋朝时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成都所拥有的大型船只也有不少,这才能勉強够载三万余名的军士。
所谓兵贵神速,特别是在赵彦呐的川军随时都会回防的现在。所以在两曰前,我们在经过一番匆忙地粮草筹备和商船的征集之后,便立时乘船顺流而下。我并不能肯定赵昀在知道西川是一个鸡肋后便会放弃进攻。因为大宋一贯是坚持“先安內而后攘外的”的宗旨。所以我与王坚、李庭芝商议。此战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决定将三万大军用来攻占与宋境接壤的戎州、神臂、重庆、天生、白帝五城。而处于川內的嘉定与紫云二城仅各分出千余人。其余的八千余人,则守在根据地成都,防备北面蒙军少量骑兵地骚扰。
两曰来嘉定与紫云二城也正如我们所意料的那样,城中只有百余名老弱残兵,而且我们也是以宋军援军的⾝份进城,所以毫无悬念地便取下了二城。但是我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丝毫的奋兴,因为这一路下来,我所见到的渔民或是百姓全都惊叫着四散逃窜。初时我们还以为这只是百姓误会我们是蒙军才会如此,但是待我们取下两城之后,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从百姓的口中我们得知,当我们在成都抵抗蒙军地进攻之时,赵彦呐所带领的逃军却在成都以南之地大发战争财。他们以进城找寻失散的亲人为由,在城內四处烧杀抢掠,致使百姓不得不纷纷避走山林,甚至见到了宋军比见到蒙军还怕。
我不噤有些后悔借杨公公杀赵彦呐了,因为此时在我心里,只想亲手将这个猪狗不如的奷贼千刀万剐。为什么就没有人阻止他呢?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道,跟随赵彦呐的逃军少说也有几十万,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句话呢?
也许有吧,我暗叹一声,不过只怕站出来说话的人都被赵彦呐这狗贼给杀了。可为什么那些大宋军士又会下得了手呢?难道只是为了财?那他们又与蒙军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