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学费问题(下)
而且柯振还记得,自己小时,当时正统的大学国立大学每年约3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那时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0银圆。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平均约为22银圆。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5—10%,或者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的平均工资。一般家庭若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虽然只能是国立大学,或上免费的师范院校,但还真没听说过有谁因孩子上不起学而杀自。
难道说建国近百年,实行改⾰开放也已经有几十年的正统,反而还不如当初了吗?难道这个社会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后退吗?
柯振不仅问林夕:“小师叔,你这个办法真的可以保证让贫困生学都上得起大学吗?”
林夕也叹口气道:“不能。这个办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贫困生学上学的难度而已,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家国的统一改⾰。”
自从3996年正统⾼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以来,国全⾼校的学费真的可以说是实现在跨越式的发展,从开始时的“免费的午餐”一下子涨过了2000元,这些年更是涨到了过万。
虽然民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可是按照现在城镇及农村民人的收入来说,供养一个大生学。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在西部地区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地纯收入;在一些贫困县更是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而且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当初是因为正统经济下滑,为拉动经济增长,有关部门及经济学家提出:如果⾼校招生量增加一倍,新增生学一律实行自费且每年支付学费一万元,那么,⾼校每年可多收学费200亿元。生学在校消费也将达到40亿元,总额超过240亿元。加上相应带动产生的间接支出,这240亿元可以拉动近1000亿元左右的投资和最终消费。这才引发了⾼校扩招、学费涨价。
当时甚至有人还说:⾼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所以在原则上,其办学经费只能来自广大民人群众自⾝。好像家国的财政收入不是来自“民人群众自⾝”而是府政下出的金蛋!这些⾼人对大学扩招、涨价所作的结果预测透露了他们地“教育产业观”据他们预测,在当时因老百姓缺乏消费热情而导致的通货紧缩经济形势下,扩招、涨价可以拉动民人群众地教育消费。“消费”二字明明白白告诉人们。在鼓吹者眼里,接受教育、寒窗苦读跟上商店购物没什么两样:“欲购者买单”更直白的⼲脆说⾼等教育是教育消费中的“⾼档品”不属家国保护价,应与市场接轨。既与市场接轨,价格随供求关系波动当然天经地义。
那些对政策有影响力的经济学界人士无视百姓收入偏低、社会保障差、家国对教育投入过低的国情,睁着眼睛说瞎话。对于老百姓缺乏消费热情,他们不从国民普遍收入不⾼和社会保障严重缺位的基本事实出发,去寻找解除消费后顾之忧的良策。却一个劲把眼睛盯在老百姓很不充盈地钱袋子上,惊呼各级行银中人私存款“⾼达五万个亿”其实这五万个亿分摊到十几亿人头上,还不足四千元。
再说,正统贫富悬殊大巨,这五万个亿存款中大部分是占人口比例极小的富豪们的,普通百姓没有几个钱。这点常识帐,不是经济学家也算得出来,偏偏某些经济学家就不懂似的,提出以涨学费来拉动“教育消费”对本来就忧虑于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普通百姓雪上加霜。即使对于所谓“拉动消费”大涨学费也是馊主意,任何钱不多但又想让子女上学的家庭从此会把钱袋子捂得更紧。实际是,自从学费暴涨后,老百姓更不敢花钱,甚至小孩还没有出世。就开始为他将来的教育存钱了。
尤其糟糕的是。这些对消费低迷拿不出良策却把主意打在教育头上地经济学界人士,对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完全缺乏认识。他们根本不了解教育是最不能以纯经济观点来衡量的。根本不了解⾼等教育所具有的公益性质,这个性质决定了它永远不能被当作商品。但依照某些经济学界人士糟糕透顶的逻辑思维,不是义务教育,就一定是商品。而在他们更糟透了的教育投资回报率计算方式中,只根据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大致成正比,就轻率断言:个人是⾼等教育地最大受益者。
几年前,为大学⾼收费辩护的员官,振振有辞地喊道“谁得益,谁投资”可是现在的大生学面临着毕业即业失,这投资不是成了泡沫投资吗?为了得益的投资,结果成了泡沫,谁来负这个责任呢?让投资者自己来负责,考大学就变成买股票了。问题在于大学是股票吗?除了正统,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家国纯粹从商业钱赚的角度来看待⾼等教育。大学不是简单的商品和消费的关系,大学办得好,得益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本人,而是全社会。
含辛茹苦几十年,换来的是毕业即业失,对大生学本人、对供养他的家庭,所带来的打击是多么沉重!在这样沉重打击下,他们对这个社会对府政将产生怎样地心情?
按说,正统每位大生学地教育成本为每年7000—8000元,根据家国“⾼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不得超过25%”地规定,大生学每年所交学费应该在2000元以下。学校是府政花费纳税人的钱提供的共公产品,其教室、体育场、实验楼、图书室等教学设施本⾝具有共公属性。如生学宿舍,本来是现成的,基本是家国投资,可现在学校却年年收取大量的住宿费。现在学校已成规模,各类教学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大生学上学,学校不就是发几本书,安排几个老师上课吗?为什么还仍然收取如此⾼昂的学杂费?⾼校收那么多的学费,服务又不那么与学费相称,到底有没有营利?营利的钱到底⼲什么去了?
不了解其中內情的人固然是无法做出回答。可就算是知道的人,恐怕也回答不了,他们是不敢回答。就如同海天大学的贪污案一样,这笔钱最后还不是流进了掌权者的腰包。
柯振还想继续问下去,另一边的杨青柏却不住问道:“小林,你说的这个将正统武术列为学校选修科目是怎么回事?”
规划当中,这个将正统武术列为学校选修科目可以说是林夕的重点之一。林夕道:“师兄,正统武术作为正统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之一,现在已经末落了,提起正统武术除了咱们这些武道中人外,一些普通人已经将这些当成了一个传说,一个神话。”
看杨青柏和柯振点头表示同意,林夕继续道:“可再看看咱们的邻国韩国、曰本,虽然他们所谓的柔道、跆拳道都脫胎于正统武术,可是柔道和跆拳在其家国的地位,实在是胜过正统武术太多了。人家的小孩子就已经开始练习柔道、跆拳道,可我们家国的小孩子却正扎堆在书本中,读死书,死读书,你说长大后,我们家国的小孩子如何与人家竞争?
虽然我们家国一些学校也将武术列为体育课的学习课程。可那些实在是太简单、耝浅了。大部分都只是些太极拳,或是一些剑法招式,都是些好看不好用的玩艺。
但韩国、曰本,不仅将柔道、跆拳做为他们的国术,在中小学中全面普及,甚至已经反流回正统,看看现在社会中那些什么柔道培训班、跆拳道培训班招生时,报名的火热劲就已经可见一般。甚至连一些大学中也成立了什么柔道社、跆拳道社等团体。难道我们有几千年历史的正统武术还不如这些柔道、跆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