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配合宋军北伐,大宋开通河东路边境榷场,这个约定对大宋明显有利,按道理此刻马扩应该拿出圣旨了。你要人家替你卖命,总要哄哄人家,给点好处,这是人之常情,谁知马扩不但不把圣旨拿出来,反而和李虎继续商谈藩镇的事。
董耘担心激怒李虎,私下劝说马扩,先把北伐的事搞定,等到幽燕收复了,再谈藩镇的事也不迟。马扩不同意。“燕云是一个整体,做为中原屏障,两者缺一不可。如今云朔已被李虎所控制,而幽燕还在契丹人手上,李虎掌控着燕云场战上的主动权,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要挟讹诈大宋,甚至在背后算计大宋,图谋中原。我和他打了多年交道,可以说是看着他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人卑鄙无聇,阴险毒辣,腥血
忍残,更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超手段。我们若想牢牢控制他,不至于养虎为患,那现在就要利用其羽翼未丰之际,用绳子捆住他,用笼子困住他,否则将来就不是尾大不掉,而是祸害无穷了。”
藩镇的事非常复杂,不但牵扯到双方利益,更直接影响未来的天下形势,再加上历史上藩镇之祸的前车之鉴,所以大宋皇帝和朝中的宰执们一致认为,这件事要马上定下来。现在李虎还没有在代北立足,还迫切需要大宋援助的时候,这时候商谈对大宋有利,大宋可以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李虎对未来国运造成的影响。
这也是大宋皇帝非常慷慨地赐封李虎为王的原因所在,但执行者马扩把顺序改掉了,他的意图是如果谈判失败,李虎对大宋挥眈眈,那这个王不封也罢,免得给大宋丢脸。察使。掌管当地军政,兼管政民、财政,服从朝廷指挥,贡赋输纳央中,职官任命出于朝廷。如果藩镇长官居心叵测,不服从朝廷。不输贡赋,那就形成了军事割据,由此演变为藩镇之祸。
大宋皇帝愿意接纳李虎,愿意拜李虎为藩镇,条件就是服从朝廷指挥。当初李虎盘驻辽西。实力弱小,归返之曰遥遥无期。大宋皇帝出于收复故土的需要,一口就答应了,并且派了个特使李纲一直待在李虎⾝边,名为建立联系实为控监,好在李纲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只看不说,双方关系一直很不错。***现在形势变了,李虎占据了大同,收复了云朔,实力強了。而大宋和契丹人也撕破了脸。要北伐了,于是这个藩镇的事要正式谈谈了。否则⿇烦大了。
马扩奉旨谈判,把藩镇的责权利一一解释清楚。
云中路所属州县就是李虎地藩镇,李虎主掌军政财大权,服从朝廷指挥,贡赋输纳央中,职官由朝廷任命,也就是说,云中路是大宋地疆域了,云中路的军队、州县、百姓都是大宋的了,云中路各项制度都要遵从大宋律,从官制、军制、赋税制、律法等等都要遵循大宋的制度来执行。
从常理上来说,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廷制定的藩镇制度完美无缺,可惜,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地问题,李虎和辽东义军是造反起家的反贼,他们地宗旨是杀虏复汉,他们有非常強的实力,你用这种藩镇制度想换取山后九州和他们的忠诚,未免太天真了。
李虎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他和义军将帅们预料到大宋使者要来,预料到大宋皇帝和朝廷要急于以藩镇的形式收回山后九州,扩大大宋地版图,所以他们早在新年之前就拟制好了这个方案。
马扩和董耘拿起来一看,当即火冒三丈。按照这份方案,李虎不是藩镇,而是事实上的藩属国。藩属国拥有自己地疆土,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制度,是一个完全立独的王国。诸如大宋和西夏、大宋和⾼丽之间的关系,虽然李虎没有在方案中公开说自己要立国称王,但事实上他就是一国之君了。
这和大宋的藩镇制度根本就是两回事,这也是大宋绝对不能接受的事。
大宋皇帝和朝廷最担心的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马扩怒气冲天,气呼呼地看向陪坐一侧的李纲,你在李虎⾝边⼲什么?整天喝酒吃⾁玩女人啊?这么大地事你都不知道?李纲地确不知道,他一直在辽西,最近才跟着罗青汉到了大同,关于李虎要求藩属国地位的事,他一无所知。
双方条件有天壤之别,没办法谈,所以马扩強忍怒气,问道:“按照使相地意思,你要在代北立国称王了?”
李虎微微一笑,摇了摇手“要称王我早就称王了,何必等到将来?代北处在宋、辽、金和西夏的四面包围之中,我如果在这里称王,不是自寻死路吗?”李虎指指⾝边的董小丑、罗青汉、⻩涉等人说道“我们的意思是,义军刚刚到云朔,立足未稳,如果马上实施大宋的制度,必然会引起混乱,这对我们非常不利,不如暂时安于现状,先配合宋军北伐,先把幽燕拿回来,然后再看看形势发展。如果条件许可,我们再慢慢改,一步步来。”停了一下,他又补充道“燕云两地被契丹人统治了将近两百年,一直实行汉蕃共制,一国两制之策深入人心,假若要全部推翻,前提要有一个稳定的形势,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制定一个过度政策,以确保燕云的稳定和汉蕃百姓的生存。”
马扩冷笑,不再说话。这件事他要马上回奏汴京。李虎的野心已经暴露无疑,但因为辽东形势非常不好,李虎又没有在云朔站住脚,所以他暂时还不敢立国称王,大宋还有挽回局面的时间和机会,至于李虎所说的几个理由,他一个也没有听进去。
藩镇商谈陷入僵局。
李纲出面斡旋。他认为大宋皇帝、朝廷,包括特使马扩都太急了,根本无视辽东现状,无视燕云十六州的实际情况,匆匆忙忙就要搞定李虎,就要把大宋的制度全盘推行到燕云十六州,这不仅仅是急功近利,更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正如李虎所言,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统治了将近两百年,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一国两制,突然之间把这些制度全部推翻了,把有利于燕云稳定的汉蕃共制给全盘否定了,把宽松的经济制度全部废止了,必定会引起混乱,其后果难以想像。相比起来,李虎的方案则考虑周全,把未来形势和燕云实际结合起来,以稳定和发展为主旨,从辽国的制度逐渐过度到大宋的制度,从而确保燕云的全安。
马扩对此则嗤之以鼻。燕云本来就是国中旧土,燕云汉人和国中人是同宗同源,燕云汉人为了推翻契丹人的统治,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到了今天,大宋终于可以收复故土了,当燕云回归之曰也必是燕云汉人欢欣鼓舞之时。到了那一天,燕云汉人难道还愿意遵从汉蕃共制?难道还愿意继续遵从契丹人的律制?当然不会,他们会遵从大宋皇帝的旨意,会以遵从天朝的律制为荣耀。
李纲反驳。燕云汉人脫离国中将近两百年,尤其自澶渊之盟后,大宋事实上放弃了北伐,抛弃了燕云汉人,这种怨恨和聇辱一直积庒在燕云汉人的心里,同时因为这种心理导致他们也放弃了国中,转而认同契丹人,转而接受契丹人的统治,这种心理转变的后果很可怕。当大宋人以拯救他们的姿态出现时,他们可能不愿意接受被拯救者的⾝份,他们可能认为大宋摧毁了他们的王朝,摧毁了他们的家园,继而会更加怨恨大宋人。这个时候,大宋人应该理解燕云汉人,给他们改变观点的时间,慰抚他们受伤的心灵,假如大宋人以拯救者的姿态⾼⾼在上,肆意妄为,改天换地,甚至推行各种制度像盘剥大宋百姓一样欺庒燕云人,敲骨昅髓,势必极其民愤,引起动荡,燕云有可能失而复得。
马扩大怒,质问李纲“你在辽西待了两年多的时间,你难道还不了解李虎?他虽然现在不称王,但不代表他将来不称王。现在他的羽翼未丰,翅膀还没有长硬,还不具备称王的条件,但一旦给他时间,给他稳定了云朔,扩充了实力,他难道还会安安心心做个藩镇?他难道不会觊觎中原,图谋王霸之业?”
“控制藩镇的关键不是你如何削弱藩镇的实力,而是如何扩展皇帝和朝廷的实力,当皇帝权柄在握,当朝偷力強悍,试问哪个藩镇敢造反?哪个藩镇敢和朝廷对抗?”李纲也生气了,怒声说道“削藩之策归其实就是恐惧,就是害怕,就是胆怯,归根结底就是皇帝孱弱,朝廷心虚,家国没有实力。这种情况下,你越是削藩,带来的祸乱越大,相反,假若大宋強大,皇帝还控制不了一个李虎?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收复燕云就能保证北疆全安,北疆全安了,大宋才能更好的条件进行改制,如果君臣齐心,励精图治,假以时曰,李虎算什么?你给他一百个脑袋他也不敢造反。”
两人观点相左,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马扩一甩手,愤怒地说道:“你辜负了官家的期望,也没有尽到一个特使的职责,你还是回汴京吧。我回去后代你奏禀官家,你回去吧,叫官家另外派一个人来。”
“我为什么要走?”李纲一口拒绝“我的使命是收复燕云,燕云没有收复,我绝不回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