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十,大宋西征大战全面爆。
西北军在折彦直的指挥下,倾巢而出,熙河、环庆、泾原、麟延、秦凤、永兴、河东七路大约二十五万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地越过了宋夏边境,势不可当。
西北军一分为三。姚古出熙河,牵制西夏河西军队;杨可世、种师中、姚平仲出环庆、泾原,正面攻击西夏瀚海路,兵锋直指灵州;杨惟忠、刘光世、王稟、折可存则统率麟延、河东两路大军越过横山,直杀夏州。
与此同时,虎烈军在董小丑的指挥下,向天德军动了烈猛攻击,十三万大军汇成一股咆哮的洪流,摧枯拉朽,无坚不摧。
初十这一天,虎烈第一军木桃李率先攻占两个蕃帐,接着虎烈第三军徐大眼攻克了梁城,虎烈第八军林冲攻克了宜镇…一天之內,选锋军连打七战,扫灭四个蕃帐,拿下三座城池。
西夏军似乎措手不及,稍作抵抗后便急速后撤。
十一曰,⽑军指挥大军继续攻击,虎烈第一、第三、第八军越战越勇,势如猛虎,一天之內推进六十里,打了十一战。
十二曰,西夏军在成县顽強死守,阻击颇有威力。徐大眼和林冲攻击受阻。⽑军马上请⾼宝龙率马军绕城而过,逼近红柳海,切断了成县夏军和其主力的联系。
⻩昏时分,李延成率夏军主力和⾼宝龙交战,成县夏军乘势突围而去。
十三曰,⽑军率选锋军逼近红柳海,和察哥的夏军主力形成对峙。
察哥亲自赶赴前阵。约见⽑军。察哥怒气冲天。责斥李虎背信弃义。毁约攻击。
“我可以提醒你一下。”⽑军抚须笑道。“几天前。我们书告晋王。请你退出天德军。否则我们就要攻击了。你没有收到这封书信?”
“我已经回书汉王。择曰撤军。为什么你们出尔反尔。还要进攻?”察哥挥动马鞭。瞪大一双血红地眼珠子。怒声咆哮。
“这种缓兵之计有什么意思?”⽑军嗤之以鼻。冲着他挥挥马鞭。不屑地说道。“不要在这里像个泼妇似地又喊又叫。你不丢人。我还嫌丢人呢。你要是个男人。明天我们决战。”说完拨马就走。
察哥气得咬牙切齿。破口大骂。⽑军理都不理他。策马赶回本阵。如果能激怒察哥。把夏军主力拖在这里决战。那接下来地仗就好打了。但察哥会上当吗?
察哥佯装怒气攻心,在阵前不顾风度地大骂了一通,然后驱马而回。
李仁礼、李良辅匆匆迎上。察哥不待他们说话,急切问道:“虎烈军的主力距离红柳海还有多少路?”
“据斥候禀报,今天半夜,虎烈军主力就可以赶到红柳海了。”李良辅问道“我们是不是连夜撤退?”
“不,暂时不要撤。”察哥轻轻长须,稍稍想了片刻,然后对李良辅说道:“命令各军,做好撤退准备,随时撤回河北。”接着手指李仁礼说道“你去一趟虎烈军,装作惶恐不安的样子,要求议和,示敌以弱。我们越是害怕,李虎和他的手下就越是骄横,这样他们就越容易掉进陷阱。”
当天夜里,李仁礼带着一份厚礼赶到虎烈军大营,哀求⽑军暂缓攻击“我们马上撤出天德军,但你们必须遵从盟约,不得越过边境继续攻击。”
⽑军当然不会停止攻击,但看在那份厚礼的份上,他派人把李仁礼送到了帅营,让董小丑去应付。
薰小丑佯装答应,他笑呵呵地说道:“我实话告诉你,这次攻击你们的不仅仅有我们虎烈府,还有大宋几十万西北军。大宋的皇帝为了击败你们,不惜违背祖制,让三皇子郓王赵楷到西北出任兵马大元帅,全权指挥,由此可见大宋的决心之大,所以你们若想让我们停止攻击,仅仅提出议和远远不够。”
“现在形势变了,你不会不知道。”罗青汉也在一旁笑道“你回去和晋王察哥,还有你们的皇帝好好商量一下,看看可有退敌之策。”
李仁礼故作惊恐,低头想了半天,然后问道:“你们想要什么?”
薰小丑摊开案几上的地图,手指在前套一带划了一个圈“把前套给我们,我们就停止进攻,让你们集中力量去对付大宋人。”
李仁礼皱眉想了一会儿,心有所动。李磺大宋的藩镇,而大宋不可能容忍藩镇的存在,汴京和虎烈府之所以能保持目前的融洽,一个是因为大宋还没有稳定幽燕,暂时还无法腾出手来对付李虎,一个是因为大宋想利用李虎的武力攻击西夏。如果大宋稳定了幽燕,而李虎又在西征过程中损失惨重,那么李虎还有多少
可过?这一点李虎不可能不知道,虎烈府的文臣武将TT很清楚,从这个角度考虑,李虎虽然有心攻打西夏,但决心可能并不大,李虎和虎烈府真正的目的大概还是全取代北,确保在代北立足。
李仁礼忽然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在大夏,李乾顺这位皇帝很有远见,他主政之后,大力推行汉学,任用汉臣,虽然这有助于大夏恢复国力,但也加剧了汉蕃之间的矛盾。
在李乾顺之前,大夏以蕃学为主。
李元昊立国之初,痛恨大宋,痛恨汉人,其基本国策是去国中化,凡汉人的东西都尽量不用,他甚至把自己家族的姓都改为“嵬名”了。
李元昊叫党项人谟宁令野利仁荣创制大夏文字十二卷,规定境內凡行文、纪事等都必须实用蕃书,颁令尊蕃书为“国字”与汉字并列。设立国字院和汉字院,国字除在境內推广实用外,主要也用于对吐蕃、回鹘以及西域各国的交往,汉字则主要用于对宋朝的文书来往。
李元昊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蕃学,用大夏文翻译儒家经典,教授贵族弟子学习,试考优胜,授予官职,也就是大宋朝科举制的翻版。
有了蕃学和汉学,也就有了“蕃礼”和“汉礼”之争。这种争论在大夏延续了几十年,但因为去国中化的国策的存在,蕃礼占据绝对上风。
李乾顺亲政后,采纳御史中丞薛元礼的建议,在国內推行“尊行儒教”恢复“汉礼”把去国中化的基本国策给改了。
贞观元年(公元1101年),李乾顺命令在蕃学之外,始建国学(即汉学),置教授,设弟子员三百。
西北自秦汉唐以来,都是国中之地,汉文化影响大巨,历朝历代的蕃人都是学习汉文化,党项贵族也不例外,所以李乾顺把国策一改,困扰大夏几十年的“蕃礼”与“汉礼”之争随即终结,很快儒学大盛,文教繁荣“汉礼”迅速占据统治地位。
汉学、汉礼占据了统治地位,大夏的汉臣当然水涨船⾼,纷纷入进朝堂和中枢,并大力修改大夏国策,推行汉制,这些国策肯定有利于大夏王朝增強实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肯定会严重伤害蕃臣的利益,于是汉蕃矛盾骤然扩大,朝堂內外,朝野上下,汉蕃的权力斗争和种族矛盾愈演愈烈。
大夏本朝的宰相就是薛元礼,而他最大的对手就是察哥,汉蕃朝堂之争的焦点就是薛元礼和察哥的权力争斗。薛元礼有皇帝李乾顺做靠山,察哥则集结了党项贵族和蕃臣的力量,双方这十几年来斗得非常厉害。
李乾顺为了牢牢控制权柄,昅取了前朝皇权屡屡被党项外戚所窃取的教训,有意识地利用汉人来挚肘蕃人,利用汉蕃矛盾来削弱党项贵族的权势,而察哥就是李乾顺必须要镇制的人。
察哥有军事天赋,打仗厉害,在李乾顺主政的二十年里,率军和宋人屡屡交战,功勋显赫。李乾顺需要他,但又害怕他的权势危害到国祚安危,于是他就让汉人薛元礼做宰相,让薛元礼来牵制和挚肘察哥。
目前形势下,薛元礼认为大夏应该和李虎建立牢固联盟,这样在东面可以利用李虎来阻隔金国的威胁,在南面可以利用李虎来牵制大宋,如此大夏则可以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里迅速增強国力,伺机展,而察哥则要占据代北,利用北方混乱时期迅速展。
察哥的愿望代表了绝大部分大夏人的愿望,大人被困在西陲近百年了,整天挨打受气,好不容易得到一个难逢的展机会,谁愿意放过?皇帝也不愿意,所以察哥的策略得到了皇帝和朝廷的认可。但事如愿违,察哥三次打大同,三次铩羽而归,这不但让皇帝非常不満,就连对其寄予厚望的党项贵族们也很失望,至于那些汉臣们就更不要说了,趁机落井下石。
察哥手握军权,手下有一帮忠诚的悍将,即使是皇帝也要对他礼让三分,目前兴庆府还没人动得了他,但是,假如这一仗打输了,大夏人丢掉了国都,撤到了河西,接下来的事就很难说了,不是皇帝和汉臣们联手杀死察哥以推卸责任,就是察哥大权独揽,把责任推到皇帝和汉臣们的头上,到时该废的废,该杀的杀,一片混乱,大夏可能就此完了。
如果能以一块土地化解眼前的危机,换取和平,是不是对大夏更有利?察哥再次赢得了胜利,是不是可以乘机清除朝堂上的汉臣,独揽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