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国內有人准备出派遣宋使、遣明使来向华中上国学习封建主义先进经验的时候。给国中的封建社会重新注⼊活力的陈德兴,正准备登基做皇帝。
他的这次登基,可以说是开启了国中封建社会的新篇章,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所以必须相当郑重,可不能学赵匡胤马马虎虎来个⻩袍加⾝就把事情办了。
所以,陈德兴登基称帝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之多。
首先当然是把大明变成一个真正的帝国!之前的大明或是北明,与其说是一个家国,不如说是一个強有力的割据权政。作为一个家国的各项制度都极其不完善。在陈德兴称帝之前,必须要将这一切都完善起来。
需要立即完善起来的,是大明帝国的行政区划。在中原大战前,明国是一个地盘和人口都不很大的割据权政。只设有州府——县市——乡镇等级三行政区。
现在大明已经是拥有中原和一千多万人口的大国,自然要建立管辖范围更大的行政区。在经过反复研究和措施之后,陈德兴决定采用他在后世所习惯的称谓,将州府之上的行政区命名为“省”
设立了河北、河南、山东、陕西、陕西、辽东、辽西、辽中、辽北、福建(目前仅有湾台、澎湖、泉州)、浙江(目前仅有舟山群岛)等十一个省。
此外还有燕京、明都两个直辖朝廷的府。还有海东、海峡两个总督区——前者包括江华岛、济州岛、珍岛、巨济岛、釜山港,还有虾夷岛、窟说岛(库页岛)等地理论上也归这个海东总督区管辖,不过只是地图开疆罢了。现在的大明忙于争霸中原,没有太大的余力去料理油⽔不多的地盘。
而海峡总督府的辖区现在就是淡马锡岛。巨港租界地。最近还強占了和淡马锡岛隔海而望的⿇六甲半岛上的一片陆地,修建了城堡。命名为海峡城。另外,南洋舰队这段⽇子还在不断探索海峡殖民地周遭的大小岛屿,凡是“无主”之岛,都一律揷上⽇月旗帜,算是大明神圣不可犯侵的领土。此外,还派人登上了渤泥岛(婆罗洲)西岸,修了个木堡,起名“大港城”——因为和巨港隔海相望,所以就叫大港。意思是要发展的和巨港一样兴旺,不过这事儿现在也就是想想罢了,因为海峡总督府庒<img src="in/gen.jpg">没有钱去开发。
由于南宋最近实行的海噤,造成海上贸易出现萎靡,虽然走私猖獗让海贸易依旧得以维持。但还是让海峡总督府和整个大明的财政都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紧张。
…
六月的燕京城已经<img src="in/ying.jpg">来了雨季。暴雨在燕京的街头连成了一片,和大宋的那些有着良好排⽔系统的城市不同,女真王朝修建的这座燕京城,哪儿哪儿都是马马虎虎和偷工减料,排⽔系统如果曾经存在的话。那现在也早已经失去作用,城內到处都是污⽔横流。街头也没有几个行人,只有被大风卷起的垃圾四处飞扬。
整座城市,显得空空<img src="in/dang.jpg"><img src="in/dang.jpg">而又安安静静的。只是偶尔有几个戴着斗笠。淋得像落汤<img src="in/ji2.jpg">一样的百姓,艰难地行走在燕京的街道上。
一辆有着政务司徽记的马车,在一片污⽔当中穿过。车夫穿着蓑⾐。用力的控驭着被暴雨淋得有些烦躁的马匹。马车后面还跟着几个披着蓑⾐挎着横刀的骑士。
车子里面坐着的正是脸⾊有些难看的政务司判官⻩智深,作为陈德兴的好友和“后勤部长”一直以来⻩智深都没有让陈德兴为财用<img src="in/cao.jpg">过什么心。
但是今天,在这个暴雨倾盆的恶劣天气中。在陈德兴很快就要登基称帝的时候,⻩智深的心情却比天气还要恶劣。中原大战的胜利,仿佛就是大明财政由良好转向恶劣的标志一样!
新夺取到手的地盘到处都一片破败,说是百废待兴,其实<img src="in/gen.jpg">本不知道要如何兴起?曾经生活着几千万人的土地,现在的人口大约只有一千万,而且历经战<img src="in/luan.jpg">,土地荒芜,豪強林立,民生更是苦到了极点。到处都需要政务司撒钱去安抚赈济。十一个省的省督衙门要建立——陈德兴管他手下的一省之长叫省督,或者督某某省事,省督和省督衙门并不是省议会选举的,而是来自朝廷的任命,大明的地方自治目前只到州府。其中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辽西、辽中、辽北等七个省还要建立大量的州府和县市的衙门。
每一个衙门,都需要政务司拔下一笔款子作为开办经费。除了河北、辽东、浙江、福建四个富裕省份,和山东这个暂时由李彦国全权掌握(山东省督由李彦国担任)的省之外。其余六个省和下面的几十个州府、数百个县市,还需要政务司连续提供至少五年的补助,才有可能实现收支平横。
另外,军费的开支也在中原大战后暴涨起来。首先是战胜后的赏赐——土地固然可以免费获得,但是由于北地人口的稀疏,大量的士爵田庄便是赐下,在很长时间內也只是抛荒。为了让这些田庄尽快开垦起来,也为了让麾下劳苦功⾼的将士们得到一些实惠,现钱的奖励还是不能少的。参加作战的十几万明军(包括藩军)一共得到了超过一千万贯的奖励!加上军事行动的各种开支,还有收买北地豪強的开销,中原大战差不多花掉了两千万贯军费,说是用钱砸出来的胜利也不为过。
幸好在中原大战前贾似道和蒲寿庚闹出个迟约风波让陈德兴的天道庄狠赚了一笔。这笔飞来之财没有留在天道庄的账面上,而且被提出来作为支撑中原大战的军费。
要是没有这笔钱,⻩智深的头还得再大上十倍!
可是现在飞来横财已经花的差不多了,中原大战之后整军的费用,就得政务司想办法了。
所谓的整军,就是扩编明军陆军。明军陆军计划扩充成四个军外加十二个都督府(包括十个省级都督府和两京都督府)和两个总督府直辖队。都督府都是军级机关,人员配备起码上万,这就等于一下扩军十二万几千!光是招募、训练、装备和各级衙门的开办费用,就是几百万贯的支出!往后还得给这多出来的十二万人发饷发粮,当然还得出钱支持他们在地方上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剿匪和镇庒不法豪強)。
这几百万贯一出去,政务司可就囊中涩羞了,累年的积蓄花去了大半。在天道庄的账户上,属于政务司的存款已经不⾜八百万贯了!
这笔钱不仅要应付接下去陈德兴的登基大典,还要留出一部分作为特别费,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灾害或是战<img src="in/luan.jpg">。财政只能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了。
而南宋恰恰又在这个时候来添<img src="in/luan.jpg">子,实行什么海噤!虽然南宋朝廷的执行能力很成问题,下面一票团练头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会真的噤了海。但是这道噤令,还是不可避免的转化为了成本——临安府和庆元府的海港就在南宋朝廷眼⽪底下,怎么都能噤了。
临安府和庆元府的手工业品就只能长途运送去别的港口,沿途的关卡的税费就不说了,到了地方还得大把掏钱摆平各种衙门和团练头子。
更可恨的是,在很多时候花钱也不一定有用!海贸的利润太厚,那些控着海港的团练头子还有他们背后的势力,都打着垄断的主意——⼊港的货物只能卖给他们,想要买⼊货物同样要通过他们。
如此一来,海商们利润顿时大降,全都叫苦不迭,还联名上书给陈德兴请求减税——他们实在<img src="in/jiao.jpg">不起一年一千多万的各种税收给陈明朝廷了。
⻩智深自己家里就是海商,如何不知道这减税的要求是合理的?可问题是,这一千多万的开支是早就定好了的。如今大明的财政收支,也就是刚刚平衡而已,再没有几年前盘子没有做大时候那样的宽裕了。
这盘子大了,开销也大,但是收⼊却<img src="in/gen.jpg">本没有办法跟上。大明实行的是央中和地方分税,在⻩智深的整理之下,如今大明的央中税有关税、船税、矿税、盐税、酒税、茶税外加一个士绅捐(出售士绅⾝份)。田赋和市税都是地方税,免役钱全部摊⼊田赋和市税,不再另外收取。另外,如明都、塘沽、江华、沈家门、泉州、巨港租界地等富庶的商市,还要向政务司缴纳贡赋。
但是毫无疑问,大明朝廷最重要的收⼊还是关税和船税,扣除这两项,大明朝廷一年的进账大约就是三四百万贯上下。另外再加上军务司管辖的兵器局和军务司持股的南芬铁行、明都船行、塘沽船行的分红,最多就是六百万贯…
如果关税和船税减半,大明朝的财政立即就要陷⼊危机!
这个时候,马车突然猛地一震,然后就听见马匹的嘶鸣,接着就停止不动了。⻩智深也从自己的思绪中醒来,耳边传来了亲随的声音:“官人,已经到了昭明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