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岛,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img src="in/jiao.jpg">汇而成的夏台。阿拉伯河的西岸,距离波斯湾不过百里之处,坐落着一座始建于耶稣诞生前636年的古老而又繁华的港口城市巴士拉。一队擎着黑⾊的哈里发旗的马木鲁克骑士沿着夏台。阿拉伯河飞驰而来。
阿拉伯半岛⼲旱少雨,绝大部分的土地被沙漠覆盖,唯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大多是富饶的农田,而且城镇遍布。但那是十几年前蒙古人用屠刀和铁蹄⾎洗这片土地之前的盛况了。如今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荒芜旷野和不计其数被焚毁、被荒废、被兵火洗掠过一场的城镇村庄。
杀屠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当时可怕的场景却仍然保留了不少。大部分的房屋都只剩残垣断壁,被火焚过的场景无处不在。时不时还能看见人类的尸骨…
马木鲁克苏丹的大将麦列克。曼苏尔。赛福丁。盖拉温率领着部下,策马行进在这片仿佛鬼域一般的地方,心中満是忐忑。他现在奉了苏丹拜伯尔斯的命令,率领一支军队前往巴士拉,同正在组建中的天方教联合舰队会师,并且担任这支舰队的提督兼巴士拉城的埃米尔。
所谓的天方教联合舰队,是由马木鲁克苏丹国在巴士拉新建的舰队和阿拉伯半岛上几个沿海小邦的苏丹的海军,还有一些天方教商人、海盗(两者其实没有多大区别)的人私舰船拼凑起来的。而成立这支舰队的目的则是为了抵挡另外一股和蒙古人一样可怕的敌人——大明帝国的远征军!
在离开埃及的时候,拜伯尔斯告诉这位盖拉温提督,将要归属他指挥的舰队非常庞大,拥有各种舰船1000余艘,官兵人数超过10万!
听上去仿佛很強大啊!
但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荒芜景象。却给这位马木鲁克大将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天方教世界远远没有从十几年前的灾难中复原。途径巴格达时,他发现这座曾经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一片荒废。哈里发曾经的首都,天方教世界的中心只剩下断壁残垣,人口最多只有万余,都聚集在城市的一角。被贫困、绝望和仇恨磨折到了⿇木的程度,即便是哈里发下达了神圣战争的命令。也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他们所有的仇恨都给了同一个敌人,以至于无法再对任何人抱有那么一丝的恨意了。
而他们仇恨的敌人就是大蒙古国!毁掉这座城市,毁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繁华的蒙古魔鬼。
那些信奉的天道教的卡菲勒就算打进巴格达又怎么样?再杀屠一遍?有人给他们杀吗?如果他们能北上去踏平伊利汗国的都城大不里士,谁会在乎他们的异教徒呢?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阿拉伯人大概都是这么个想法吧?盖拉温提督心中叹息,他虽然很理解拜伯尔斯苏丹联蒙抗明的战略。但是更理解这些仇恨蒙古人的阿拉伯人——对那些在蒙古人的杀屠中失去了一切的人来说,只要仇敌能够死绝,谁会在乎下手的人信什么神啊!
盖拉温的嘴<img src="in/chun2.jpg">紧紧抿着,脸扳得像一块被阿拉伯半岛的风沙侵蚀了不知道多少万年的花岗岩,眼神冷如寒冰。他的主子给了他一件连安拉见了都会皱眉头的差事。不仅很难完成。而且还特别遭人恨。从大马士⾰开始,他一路上遇到的部落首领、宗教领袖,凡是知道他要去⼲什么的人,都没给他一点好脸⾊。实际上他自己都有点讨厌自己了…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遭人恨的差事,而且还轮到我了呢?盖拉温在马背上叹息一声,只得继续策马前行。
虽然憎恨自己所负担的使命,但是盖拉温却知道他的主子做出的正确决定——如果拜伯尔斯要出兵去帮助蒙古人攻打意大利,那他盖拉温哪怕发动兵变也要去阻止。地中海北岸的那些基督徒现在可不能下火狱啊!没有他们在前面挡着。蒙古人用不了多久就会打到埃及来了。
可是援助印度的德里苏丹国还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是屏护阿拉伯半岛的屏障。一旦阿拉伯半岛被大明控制,那么马木鲁克人在埃及的好⽇子也就到头了。
而更直接的出兵理由还在于商业利益。印度——阿拉伯半岛——埃及——意大利。这条商路是马木鲁克苏丹的财源所在。一旦印度被大明控制,他们就能切断这条从马木鲁克苏丹国地盘上通过的商路,而绕过洲非,直接把货物运往他们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殖民地澳门。
这恐怕才是拜伯尔斯不得不出兵的理由!
当然,拜伯尔斯并不是蠢货,不会为了商业税收的利益把马木鲁克人的老本折进去。只要富饶的埃及和地中海东岸在手。哪怕没有了东方商路的利润,马木鲁克人还是能过下去的。要是把那三万马木鲁克战士都拼光了,那可真就要失去一切了。这一次,拜伯尔斯只是出动了一些信奉天方教的北非海贼(当然是骑马前往巴士拉的)来支援东方的神圣战争。同时还要求印度洋上的阿拉伯海商和阿拉伯半岛上沿海邦国的苏丹出钱出兵组织舰队,和北非海盗一起去抵挡汹涌而来的国中人。
而且。拜伯尔斯还耍了个滑头,他不是以苏丹的名义号召神圣战争,而是让哈基姆哈里发去当恶人。如果印度的德里苏丹国最后依旧不保,马木鲁克人也不是没有和大明和解的余地,最多再换掉一个哈里发吧。
真是机关算尽啊!
曾经辉煌的巴士拉城已经近在眼前了,这座城市在十几年前的可怕灾难中同样遭受了屠戮。不过命运似乎好过巴格达,大部分居民都在屠刀斩下前跑路了。和天方教世界的宗教首都巴格达不同,巴士拉一直都是座商业都市,商人们总是要比神职人员脑筋灵活。他们不会去做无谓的抵抗。在蒙古人大军袭来的时候,能逃跑的人都坐船逃往马斯喀特了。东西方的贸易线也随即南移了一些。
而这段时间,由于天方教和蒙古的和解,以及大明海军和私掠船在印度周围海域的活动越来越猖獗。许多原本居住在马斯喀特的商人又陆续迁回了巴士拉,让这座城市多少恢复了些元气。
盖拉温一行人还没有进⼊城市,就已经感到了巴士拉如今有些畸形繁荣。城外的土地依旧荒芜,但是不少原本荒废的村落却已经<img src="in/ying.jpg">来了新的主人。不少人黑奴隶正在监工的督促下进行着建筑工程——仿佛是在构筑城堡。对于浩浩<img src="in/dang.jpg"><img src="in/dang.jpg">开来的大队人马,他们并不多瞅一眼,似乎是见怪不怪了。
作为巴士拉的埃米尔,盖拉温知道这些村落会被改造成拥有城堡的奴隶种植园。其中一部分属于跟随他抵达波斯湾的马木鲁克骑士和北非海贼头目;另一部分则归属亚丁、马斯喀特等地的某些部落首领所有;还有一部分属于拥有強大海上力量的商人和海盗。在前往巴士拉的途中,盖拉温就将巴士拉城周围肥沃的土地分配出去了。拜伯尔斯有他的小算盘,盖拉温埃米尔同样有自己的计划——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可是一块超过了埃及的“帝王之家”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富庶的农业⾜以供养巴格达和巴士拉这样大巨的城市。连接着波斯湾的夏台。阿拉伯河又能为巴格达和巴士拉带来无数产于东方的商品,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结合部。
不如就以抵抗大明西侵为号召,将有志于神圣战争的人们聚集到巴士拉城周围,安置于夏台。阿拉伯河南北。就像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所作的那样。在巴士拉建立一个新的家国吧!
当然,这个大胆的计划,现在只能埋蔵在心底。
“天方教联合舰队提督,巴士拉埃米尔殿下,<img src="in/huan.jpg"><img src="in/ying.jpg">您来到古老的巴士拉城,您的到来将会使这座城市<img src="in/ying.jpg">来历史上最荣耀的时代,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方教勇士将汇聚在您的麾下,为了真神而战。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
在巴士拉城破败的城门口,几个留着⽩胡子。穿着黑⾊长袍,头上裹着黑⾊头巾的宗教领袖率领着已经到达巴士拉城的贵族、武士、商人、学者组成了<img src="in/huan.jpg"><img src="in/ying.jpg">队伍。为首的一个老头子満脸堆笑,说着毫无价值的马庇话。
“马希尔在哪里?”盖拉温没有趣兴和这个老头子废话,而是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现在已经不是天方教宗教领袖的黑袍闪闪发光的时代了。蒙古人用马蹄踏死了一个哈里发,拜伯尔斯也借着蒙古人的刀子除掉了一个哈里发(拜伯尔斯自己拥立的哈里发穆斯坦绥尔),又把另一个哈里发当成傀儡。连哈里发都这样了。普通的宗教领袖还算个啥?
“埃米尔殿下,马希尔在此等候您的吩咐。”这个马希尔就是马寿山,蒲寿庚的姻亲。这几年他一直带着族人居住在马斯喀特经营造船业和商业——马家在泉州时就开设了造船场,掌握了大宋最先进的造船技术,能够建造四千石载重的福船。
在抵达阿拉伯半岛上的造船业中心马斯喀特后。他经营的造船场又昅取了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并且将之和大宋的造船技术融合在了一起。建造出了可以同时悬挂硬横帆和软三角帆并且还拥有四十<img src="in/gen.jpg">长桨的大型桨帆船“东方”号。试航的时候在阿拉伯海商中引起了轰动,连远在埃及的拜伯尔斯都听说此事。派来了负责造船的工匠向马希尔学习,想在地中海建造同样的大船。
而出任天方教联合舰队提督的盖拉温还没有从开罗出发,就签署了委任马希尔出任巴士拉造船总监兼舰队参谋的命令。
马希尔走到盖拉温⾝前,深深弯<img src="in/yao.jpg">行礼,心中却満是无奈和惶恐。⾝为造船方面的专家,他很清楚自己的“东方”级和大明的“新陆大”级之间存在着大巨的差距。
“东方”号是一个以造船为业的家族能够拿出的最好的产品。而“新陆大”级是一个世界帝国的海军主力舰型…光是看看“新陆大”级多到夸张的船帆、⾼耸如云的桅杆还有颠覆<img src="in/xing.jpg">的船⾝,以及搭载的多达数十门的火炮。就可以想象国中人为了打造这款舰船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光是用来验证某些超前设计的试验船,恐怕就造了不知道多少艘了!
一艘“新陆大”级所代表的是大明造船业对西方的整体大幅领先,双方在技术上是存在代差的!天方教诸国如果想在海上长时间和大明对抗,那就必须花大本钱去研究造船技术,打造出可以和“新陆大”级媲美的新式炮舰。
可是天方教诸国在财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都是全面落后啊,说是莹火比皓月都不为过。
正因为双方在实力上的大巨差距,才让一度称霸印度洋的天方教海商被庒迫到了印度以西海域。现在连这片家门口的大海眼看都要不保了。特别是绕过洲非的新航线的发现,让阿拉伯人感到了大巨的威胁。
到了这个时候,天方教诸国才如梦初醒,知道大难很快就要临头,这才匆忙团结起来,准备在印度以西的海上和強大的大明舰队开战。倒也聚集起一支数量庞大的舰队。可是技术上的大巨劣势,真的能用数量上的优势弥补吗?
集中数百上千艘桨帆船和十万战士,就能依靠⾁搏打败大明的炮舰吗?
带着満腹的疑问,马希尔将整个家族和造船事业从濒海的马斯喀特迁往了距离大海还有一百华里的巴士拉,并且将相当一部分的财产投⼊到了夏台。阿拉伯河南岸的奴隶种植庄园和造纸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