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获得清朝统治者极大的尊崇,在国中受到如此礼遇的传教士独此一人。多尔衮极尊重他的意见,顺治的生⺟也因为汤若望治好了自己侄女即顺治皇帝未来皇后的病而感<img src="in/ji.jpg">之至。少年顺治皇帝听了太后和朝中大臣对这位西洋教士的褒扬,自然产生信赖感,更由于顺治帝极強的求知<img src="in/yu.jpg">,屡屡召汤若望进宮讲解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两人之间建立起超越寻常君臣之间的关系。顺治帝称汤若望为“玛法”即満语爷爷,顺治八年一年之內,汤若望连升三次,从通议大夫、太仆寺卿到太常寺卿,官级从五品升到正三品。顺治十年(,赐给汤若望通微教师的尊号,地位相当于国师。顺治十五年,汤若望获赠光禄大夫的荣誉头衔,官位升至正一品。不仅如此,顺治帝还经常御驾汤若望府邸,长时间畅谈。这种做法被认为尊卑不分、有违礼教,<img src="in/ji.jpg">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満。虽然如此,汤若望仍借助与顺治皇帝的亲近关系,得到了崇⾼的地位和行动的自由。
汤若望早在刚担任钦天监监正一职时,便在京北宣武门內建立了一座欧式风格的雄伟教堂,参观的人员络绎不绝。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御笔亲书“通微佳境”制成匾额悬挂于宣武门的天主教堂,汤若望还把顺治帝御制碑文刻成石碑竖立在教堂前面。这一举动等于默认了汤若望有自由传教的权力。事实上,汤若望也经常利用接近皇帝的机会向皇帝灌输基督教义,顺治皇帝也阅读了有关书籍。由于汤若望的声望,国中境內的传教士都得到了保护,⼊教的群众竟达上万人。
顺治十八年,才二十四岁的皇帝因病去世,他的继承人是年仅八岁的小皇帝康熙,宮內由祖⺟皇太后照料。朝中则由四位顺命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联合执政,实权人物则只有鳌拜。随着顺治皇帝的去世,汤若望的地位每况愈下。首先是顺治末年,一个略有小名的文人杨光先写作《摘谬论》和《辟琊论》,投疏到礼部,分别攻击西洋新法和基督教,在前书中,杨光先认为汤若望别有用心地用西洋历法替代国中本土历法,是蔑视大清的恶毒之举,在后书中以国中传统伦理观念为参照系全面批驳基督教义。由于顺治帝尚在世。礼部员官拒绝了杨光先的弹劾申请。
传教士一方于康熙三年由利类思创作《天学传概》,介绍天主教的产生及在国中的传播历史,反驳杨光先的指控。文中过分夸大基督教义的神圣,<img src="in/ji.jpg">化了矛盾。这时,汤若望中风病倒,由南怀仁代其履行公务。杨光先代表着反西方传教士的一批人,包括儒士、回教徒等人,他们积极支持杨光先,使这一案件越来越复杂。
康熙三年秋到次年舂天。朝廷公开审理此案,杨光先指控汤若望等人犯有三条大罪:<img src="in/yin.jpg">谋叛逆、宣扬琊教和传布错误的天算学。长期审判的结果是,汤若望和钦天监七位员官被判处死刑,各地传教土集中到京北接受审讯。拆毁国全教堂。但在审判的最后关头,京北发生強烈地震,顺治帝的⺟亲孝庄太后直接⼲预此案,汤若望和仆人才被释放。五名国中
员官仍被处死,不久汤若望病故,葬于利玛窦墓旁。集中到京北的二十五名传教士被驱逐出境。
杨光先就任钦天监监正。走马上任后,他遇到历法推算的技术问题,杨光先恢复大统历和回回历,结果当然错误百出。康熙年事稍长,不満于鳌拜的专权,从钦天监人手追查。康熙八年舂,康熙仿效乃⽗顺治命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和杨光先实地测试,以辨优劣。经过几次考查,杨光先败下阵来,被⾰职,病死在回安徽老家的途中。
康熙皇帝恢复了汤若望的尊号,肯定了他的贡献。南怀仁接任钦天监监正,经过这一重大曲折,国中天文学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以后历任钦天监主要员官均为西方传教士。传教士在天文学上取得胜利,传教的阻力却越来越大,清府政对传教活动的控制康熙中后期以后越来越紧,最终进⼊全面噤教阶段。
汤若望和顺治帝感情如此的亲厚,为什么最后会落得如此下场?一朝天子一朝臣?
康熙能够登上大统,正是因为这位西洋老人的一句话,才促使顺治立康熙为继承者。
有关谁继承皇位的决定,內臣奉孝庄太后意思询问汤公,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哪一个继位较合适。汤若望对皇三子比较中意,因为他得过天花。这位玄烨,就是后来的清圣祖康熙。
从这个角度来说,汤若望对康熙是有恩的,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康熙对汤若望下达凌迟的命令呢?如果不是孝庄太后敦促,康熙八年,汤若望的冤案还不能平反。
其实汤若望的失宠,以及最后的凌迟处死,和杨光先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件事只是一个由头,或者明面上的解释。真正的原因却和风⽔有关系。
清朝的皇帝十分注重陵寝风⽔的选择。他们认为,一处好的陵寝风⽔,能给家国带来好运,能使子孙繁衍兴旺。所以,没有好的风⽔,他们宁可不建陵寝。道光皇帝这样说过:“总以地臻全美为要,不以宮殿壮丽以侈观瞻。”讲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顺治皇帝是清朝⼊关以后的第一位帝王,他的陵寝究竟要选在哪里呢?小福临在思索这个问题。他亲政以后,开始大量阅读各种资料,其中包括风⽔书籍。
顺治帝很聪明,他每天都要看十多本书,而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由于过度劳累,竟然把他给累吐⾎了。
顺治帝在学到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以后,他想要亲⾝实践一下,顺便检验一下自己的所学。于是,他要为自己选择万年吉地。
顺治八年十二月,刚刚14岁的少年天子福临,奉孝庄文皇太后,率领皇后、妃嫔、诸王大臣、风⽔师,一行浩浩<img src="in/dang.jpg"><img src="in/dang.jpg">向遵化出发。
走了4天,他们来到了遵z化的丰台岭。他为什么到这里来选择风⽔呢?原来,他在宮里得到了一个消息,离紫噤城近300里的遵z化丰台岭地方是一处好风⽔。典籍查继佐《罪惟录》中记录了丰台岭的风⽔。
崇祯十三年,由于天寿山没有好的风⽔了,崇祯皇帝便出派了刘孔昭和张真人来遵z化选择风⽔,选好之后,刘孔昭说虽然风⽔很好,但是,没有好的开工时间。经过掐算,开工吉时是甲申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而这一年,正是明朝灭亡的年份。
所以,14岁的顺治帝是有备而来。他登上丰台岭的山巅,举目远望,但见南面平川似毯,尽收眼底;向北看,重峦叠嶂,万绿无际,真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好风⽔。顺治帝回忆着自己平⽇所看的风⽔书籍,把那些龙沙⽳⽔等风⽔要素一一对号⼊座,居然是大吃一惊:这真是一处十全十美的风⽔宝地!正是“龙沙⽳⽔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于是,顺治帝虔诚地<img src="in/lu.jpg">下戴在大手指上的⽟扳指,向南面抛出去,说:“扳指落下的地方就是将来的⽳位。”
王公大臣立即找到了顺治帝抛下的扳指,并马上把一个金簪子揷进⽟扳指。金簪、扳指被一起揷进泥土之中,然后,把它们用席棚罩住,不再见⽇光、月光、星光。
顺治帝的这次风⽔活动,奠定了大清王朝⼊关后的第一块风⽔基地,以后的几百年间,在这里营建了5座帝陵、4座皇后陵、座妃园寝,前后葬⼊157人。
有一部典籍叫做《啸亭杂录》,在里面这样夸赞顺治帝慧眼看风⽔:“虽命我辈⾜遍海內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也就是说,即使是那些风⽔先生们,也未必能够找到这样的风⽔宝地。
由此可见,顺治帝是笃信风⽔,而且在风⽔上造诣很深的,但是他为什么那么短寿呢?史书上记载是因为天花而死,野史记载顺治帝因情出家。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记载都离不开一个女人,董鄂妃!
孝献皇后,董鄂氏,顺治帝妃嫔,世称董鄂妃。満洲正⽩旗人,內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姊,贞妃族姐。
顺治十三年,董鄂氏⼊宮,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国中历史少见。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仅22岁。董鄂氏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国中最后一位立独谥号的皇后)。
汤若望和顺治帝,乃至康熙帝的关系急转直下,和这个女人,还有他百⽇就夭折的孩子和硕荣亲王有直接的关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