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离京之前,唐毅就找到了⾼拱,进行了一番恳谈,新政变法进行了五年,成绩斐然,同时也问题多多。
如今內阁之中,⾼拱年过六十,赵贞吉比他还大得多,另外陈以勤多病体弱,承担不了繁重的政务,內阁势必要调整。
再有随着国策改变,加征商税,面向海外,政务繁杂程度一下子增加了十倍不止,六部九卿疲于奔命,也难以应付。
新政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官制调整,唐毅定下两大主轴,第一內阁权威只能增強,不能减弱,阁老一致原则不变,大学士要保证在五至九个之间,多则纷<img src="in/luan.jpg">失序,少则专权独断。
⾼拱虽然喜<img src="in/huan.jpg">揽权,但是<img src="in/cao.jpg">劳了多年,他也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偌大的朝廷,纷繁的內外事务,绝不是他一个人能扛得起来。
至于六部的问题,唐毅希望是进行彻底调整,最好能分成十几个部门,每个对应一摊。⾼拱也赞赏这个想法,但是他却认为难以一下子落实,毕竟六部从周公的时候就存在,绵延两千年,早已经习惯了,骤然废除六部,势必引起所有人的反弹,包括陛下在內。
其实唐毅也清楚,他只是抛砖引⽟,见⾼拱反对,立刻抛出了南北六部合并的设想。原有的框架不变,官职不变,只是把南京养老的虚位变成实际的职务。
⾼拱左思右想,欣然同意。
当然考虑到会有強烈的反弹,所以唐毅才陪着隆庆南巡,由他摆平皇帝,解决南六部的人选,至于⾼拱,则是以他的強势,庒制京城反扑的力量,然后两个人南北合力,一面裁撤,一面增加,迅速把官制改⾰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
按照计划,六部尚书变成了十二个,每一部两个,称为左右尚书,以左为尊,统领本部事务。所有侍郞平级,不在区分左右,只是承担具体政务不同。
以户部为例,左尚书执掌预算、户籍、田赋,右尚书专职商税,每人拥有一位侍郞作为副手,另外两位侍郞分管关税和工商。
户部的职能由原本单纯的户籍,税收,变成制定财政预算,规划工商发展方向,积极拓展海外经济,从一个静态的衙门,变成了富有进取心的战斗群体。
兵部大约也是如此,增加了一位尚书,两位侍郞,原本属于户部的军需部分还给了兵部,左尚书负责制定国防方略,调动兵力,右尚书负责后勤、招兵、选拔武将等等事务,其余四位侍郞除了协助尚书之外,遇到战事,要外调总督巡抚,协调战区事务。这样一来,兵部成了名副其实的出将⼊相,权柄变得极重。
吏部除了增加一位尚书之外,同时还拿到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权力,主持科举试考的权力落到了吏部头上。
其实在唐朝的前期,科举刚刚产生,是由吏部主持试考,后来才落到了礼部头上,唐毅这一次改制,把这项权力还给了吏部,相应的吏部掌握了从人才选拔,到官职推荐,以及考核评定的全套权柄。
被剥夺了主持科举权力,那礼部还剩下什么呢?
唐毅同样赋予礼部两项极重的权柄,第一是在国全范围內,推行教育,广设学校,按照唐毅的设想,要在十年之內,使大明的识字率达到百分之三十。
听起来貌似不⾼,其实是相当吓人的,眼下大明识字率不⾜百分之十,东南除了苏州,杭州,绍兴等寥寥几府,都没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一口气要把国全提到百分之三十,这是何等的雄心!
唐毅计划在隆庆六年,就拨给礼部三百五十万办学经费,在三年之內,达到一千万元,超过吏部的俸禄支出。
除了办学之外,还有一项,就是对外<img src="in/jiao.jpg">往,文化输出,向藩国宣讲孔孟之道,昅收外国学子,说穿了,就是制度输出。
有了这两项权力之后,礼部也懒得主持试考了,要満世界跑,到处建学校,还要跑到海外腾折,哪里能有功夫?
只剩下工部和刑部,这两个衙门相对专业,只是大工程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繁荣,原本在农村,很多纷争族老前辈就给解决了,到了城市,必须由朝廷出面,相应的工部和刑部的事务也就多了起来。
唐毅带着隆庆,考察了苏州好几个县的情况,无一例外,苏州的编外人员超乎想象,六房书吏当中,人数最多的户房竟然要二三十人,下面还有一大堆的办事差役,非如此不能征收税负。
要想让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
想要商税之利,就要有⾜够的官吏,把繁重的任务扛起来。商税可不同田赋,一年到头,田赋就夏秋两次,十分容易,可是商税呢,几乎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稍微疏忽,就征不到税收。
隆庆询问各地,情况也都差不多,他欣然同意了唐毅的建议,先合并六部,进而从上到下,增加员官数目,真正把责任扛起来…
“唉,真没想到,陛下竟是如此从善如流啊!”茅坤感叹一声,他这一次提前到东南,就准备着发动各方的力量,隆庆敢不点头,就展开全面攻势,无论如何,也要一锤定音。
哪知道什么都没用,光是唐毅带着隆庆转一转,讲讲情况,皇帝就照单全收。而且给的比想象还多。
甚至隆庆还到处留下御笔,酒楼得到了,凤洲酒的作坊也得到了,
一国之君,给商人题字,这是千古未有的恩惠,农商皆本的主张,越发深⼊人心。
“老夫承认,我错看了陛下,他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假使陛下能再活十年,大人继续柄政,说不定可以兵不⾎刃,实现我们的预想。”
茅坤等人聚集在唐毅手下,所求的无非就是限制皇权,跳出兴衰治<img src="in/luan.jpg">的怪圈。
“只要这一次改制成功,我们的目标也就完成了大半!”唐毅深深昅口气,欣慰道:“原本內廷的实力就不及外廷,如今南北六部合并,员官的力量彻底整合到一起,哪怕是陛下,也无非扭转整个文官系统的意志。”
眼看着心想事成,唐毅却没有太多的喜悦“鹿门先生,我利用陛下的信任,一步步走到今天,早就把他的江山弄得零零落落,大权旁落,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陛下啊!”
茅坤陪笑道:“大人,陛下之仁慈宽宏,的确古之罕有,他多在位一天,就是我们的运气,大人可要尽力保驾护航才是。”
唐毅点头“我知道了,等我把南方的事务处理完毕,立刻护送陛下回京,冯保那个恶奴,还有李贵妃那个泼妇,我都不会放过!别以为他们暗中纵容陛下沉浸女⾊,戕害陛下⾎脉的那些丑事,我一点不知道!从今往后,我断不允许他们伤害陛下一丝一毫!”
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傻人有傻福。
隆庆的孱弱敦厚,竟然换来了唐毅久违的感动,他都不忍心再算计可怜的皇帝陛下了。
接下来的⽇子,唐毅全力处理南六部撤销的事情,他又安排专人,陪同隆庆到了松江转转,然后又取路杭州,见识了雪花纷飞中的西湖,寻访幽静的灵隐寺,观赏音韵婉转、⾝段优美的歌舞…
连隆庆都不得不感叹,深宮九重,金⽟装成,却远非天下最好的所在,世间盛景无数,恨不能穷其一生,游览一个遍。
好家伙,隆庆竟然琢磨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唐毅可没有那么大胆子,隆庆南巡好几个月了,开支严重超标,再继续腾折下去,不定有多少弹劾的奏疏呢!
唐毅好说歹说,让隆庆同意,最后一站回到应天,拜祭他的老祖宗朱元璋,向朱重八显派一下自己的成就,就准备回京。
要想玩,以后再说。
别人说出来,或许是敷衍,可是唐毅的话隆庆一百个相信,他总算点头,这一次没有走陆路,而是坐船从杭州北上,准备前往应天。
…
六部可不只是那么几个官而已,还有一大堆的吏员,还有那么多的衙门,再有应天的大小军政事务,也该有人处置。自古以来,人事调动最为烦难,说是裁汰冗员,往往是越裁人越多。
唐毅合并南北六部,难度还在裁员之上,每一天都忙里忙外,不停接见,安抚,鲜有一点空闲。
好不容易找到一点休息时间,正想睡一会儿,茅坤突然变颜变⾊,跑了进来。
“大人,陛下北上了。”
“什么?”唐毅惊得跳起来“鹿门先生,陛下前几⽇不还说没玩够吗?怎么连应天也不到,直接就北上了?”
茅坤掏出一封信,送到了唐毅手上“这是咱们的人的密报,陛下只说出来的时间太长了,事务繁忙,就一意北上,下面的人也不敢抗旨。”
唐毅攥着那封信,又一庇股坐下,脸⾊十分难看,久久才说道:“鹿门先生,您说陛下是不是察觉了我的计划,立刻回京,想要推翻新政,甚至拿我问罪?”
茅坤微微头摇“大人,如果京城有对你不利的消息,十岳和句章不会不传信过来的。老夫怀疑是宮里出了事情。”
“宮里?有证据吗?”唐毅愣了。
“没有,只能静观其变了。”茅坤无奈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