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问道:“如何分批来建⽔师?”
奕朗声答道:“大清海疆,有万里之广。若建⽔师,起码要在广东建一支⽔师,以保粤、桂等南海各省;还当在福建省建一支⽔师,以保苏、浙、闽等东海各省,最后还当在渤海之內建一支⽔师,保奉、直、鲁三省。
因为朝廷手中无银,所以奴才建议先组建渤海⽔师,以卫北洋。北洋若是稳定,则洋人之军舰休想再⼊渤海,洋舰⼊不得渤海,则京师稳固,社稷安矣!等到朝廷银子充裕之时,可再建福建和广东⽔师。”
慈禧听了奕之言,也有些动摇,嘴里默默的念叨着:“⽔师…⽔师…”
曾国藩也是主张洋务的员官,他看到奕先提出了这个问题,连忙跟着鼓动道:“启禀⺟后皇太后、圣⺟皇太后、圣上。
臣在江南剿长⽑的时候就看到过洋人军舰,洋人的军舰真是厉害,其火炮之威力,远胜于我大清之火炮。其舰船之速度,之坚固,之规模,都非大清⽔师舰船可比。
英吉利人的军舰纵横长江,那长⽑也不敢反抗,在洋人军舰面前,无论是长⽑的⽔师舰船还是咱们大清的⽔师舰船,都如舢板一般。
若是他⽇华洋再度开战,大清⽔师必定会没有还手之力,还会让英吉利、法兰西等洋人如履平地一般的在各个港口登陆,甚至包括大沽口,也无法阻拦英法军舰!若是不筹建新的⽔师,大清实在是无法自強!臣附议恭亲王的奏折。”
江苏巡抚李鸿章也出班附和道:“恭亲王和曾中堂所言极是,臣在南方也见过洋人军舰,果是犀利无比。大清要自強,就必须建⽔师,卫海疆!臣也赞同恭亲王的提议。”
慈禧听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言论,心中也有些赞同建立⽔师的意见,但是她还是将目光望向了李明峰,她想听听老李的意见。
李明峰看到慈禧望着自己,也知道该是到自己表态的时候了,老李连忙离席,快步跑上前去,跪到大殿之上,⾼声道:“启禀⺟后皇太后、圣⺟皇太后、圣上,海防与塞防同样重要,领土不可失,领海也同样不可失。大清要想不让洋人再度攻陷京师,要想不再割地赔款,不但要练新军,还要建⽔师。”
此言一出,很多人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英法联军攻破京北,这是大清立国以来的头一个奇聇大辱。无论是哪朝哪代,首都丢了那都是极大的聇辱,几乎与亡国无异。现在李明峰却在这个満朝文武上千人一同参加喜宴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再度提起了这桩事。
老李的话中甚至还说明了,若是不建⽔师,将来割地、赔款、丢首都的事情还会发生。这话虽然难听,但是却是事实。今⽇的大清和几年前的大清想比,在军力上没有本质的提升,若是不进行变⾰,恐怕二十年后,大清也还是老样子。
当初英法联军攻来的时候,清朝方面又没有极大的战略战术失误,也就是说,清朝当时的战败,并未败在指挥失误上,那是败在军力过弱上。
若是从真正的力量对比上讲,一旦华洋再度开战,那战争的结果还是不会有变化,首都也会再次丢失。这点李明峰知道,曾国藩、李鸿章和奕等了解洋人力量的人也知道,甚至连慈禧都知道。只不过,除了李明峰之外,没人敢这么直接的说出来。
慈禧听了众人的分析,此时基本上已经坚定了建立现代⽔师的信念,只不过为了照顾清流派的员官,慈禧仍然对着坐在前排的三大太傅问道:“几位老师有什么看法?”
周祖培、祁隽藻、翁心存三人对望一眼,随后都暗暗的点了点头,翁心存出班说道:“练兵強国总是没错,正所谓居安思危,朝廷军力越強,洋人越不敢小视我等。”
他们虽然都是保守派,但是保守二字代表的是他们更习惯使用国中本土的旧有思想治国,他们排斥外来的思想和事务。但是,在強军一说之上,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洋务派,都是一致的。
三大太傅也支持建立強大的⽔师,只不过他们不想使用西方的军舰,但是刚才看到了倭仁的窘态,三大太傅也不敢多说什么了。而且此时慈禧太后的意思,也很明显了,翁心存等三大太傅可不敢违背慈禧的意思。
慈禧看到朝廷众臣难得的意见统一了一次,也満意的点了点头,追问道:“那北洋⽔师需要多少银子?”
奕答道:“据奴才计算,要想建立一支⾜够纵横渤海、⻩海的海军,最初五年,每年起码需要四百万两银子,等过了初期之后每年需两百万两银子。”
慈禧轻轻的摇了头摇,语气有些不悦的道:“朝廷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六王爷,朝廷最多每年拿出两百万两银子建⽔师。”
慈禧有些不⾼兴,因为奕现在还管理着户部,朝廷有多少银子,奕可比慈禧还要了解。奕明知道朝廷没钱,竟然还敢狮子大开口,在慈禧看来,奕这是借机给她难看。
奕争辩道:“太后,四百万两已经不多了,我找洋人算过,他们一艘巡洋舰的造价,应在八十万两左右,一艘铁甲舰的造价在一百五十万两左右,即便是一艘炮舰,也要十几万二十万两⽩银。
要组建一支舰队,起码要有几艘主战的军舰,再配以十数艘,甚至数十艘其他军舰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否则弄个大船小船三五搜,连轮班轮修都不够,又怎么保卫领海。太后若是能挤出这些银子,奴才保证,五年之后,大清⽔师就能在⻩海、渤海称雄!”
慈禧听了奕的报价,不噤抱怨道:“一艘船就要上百万两银子?太贵了!”
李明峰听了这句抱怨,语气有些欠揍的说道:“不算贵了,四年前一役,不算圆明园被洋人劫走的财物,不算割让的土地的价值,单单赔的银子就有一千六百万两。当时咱们要有一支強大的舰队,起码这一千六百万两就省下了。”
看到慈禧×仁等人脸上有些不好看,李明峰知道自己又揭朝廷短了,连忙跳过这个话题,转而说道:“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但是如果咱们再不建立⽔师,将来赔的就不是一千六百万两这么简单了,也许下次洋人开口就是一万万两!”
一亿两⽩银!即便是这些当朝一品大员,听了这个数字也是感觉一阵<img src="in/mi2.jpg">糊。一万万两,那是多少?那是朝廷攒几十年才能攒下来的!而且几十年內,还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天灾**发生,朝廷才能积攒下这些银子。自从大清立国以来,最⾼的时候,也就是康熙末年,国库也才积攒了七千万两⽩银。
刚刚受到别人嘲笑的倭仁此时再也忍不住了,出言讽刺道:“一万万两?太师大人,你是喝多了吧?你知道那是多少银子吗?”
李明峰不屑的说道:“我还没喝多呢,只要洋人把京师再一次打下来,倭中堂你看咱们不会会答应赔给他们一万万两?咱这大清社稷可值得一万万两⽩银?”
李明峰话说到这,凡是理智的员官,面⾊都是一变。李明峰所言,正是点到了他们的死⽳上。就说咸丰十年的时候,英法联军攻⼊京北,勒索了一千六百万两⽩银,朝廷照付了。但是如果当时英法联军勒索一亿两呢?众臣心中都知道答案…朝廷也会照付!
因为对朝廷来说,京北的价值那是不能用⻩金、⽩银来衡量的。
倭仁此时有些恼羞成怒的呵斥道:“你好大的胆子!李明峰,你以前给洋人卖命本官也不多说什么了,但是到了今⽇,你做着朝廷的一品大员,吃着朝廷的俸禄,竟然还敢为洋人说话,替洋人张目,到底是何居心?”
李明峰丝毫不退后的反驳道:“中堂大人问我是何居心,那我也要问问中堂大人是何居心?
道光二十二年,英吉利大军占领了镇江,包围了南京,南京城旦夕之间就要被攻破。道光爷无奈签订城下之盟,割地赔款。
咸丰六年,英吉利、法兰西攻陷广州,威胁要呑掉整个广东,<img src="in/bi.jpg">得朝廷再度道歉、开口岸、赔款。
咸丰十年,英吉利、法兰西更是攻陷京师,并且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当时洋人若是稍起异心,则大清社稷顷刻间就要坍塌。
自从咸丰十年起,沙皇俄国在东北黑龙江沿岸、西北疆新,屡屡蚕食我国土地,短短三四年间,我国所失之领土,已经超过五个福建了!东北乃是我大清龙兴之地,难道倭中堂连这块土地都不想要了吗?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难道还没有打醒中堂大人吗?难道要再败十次,难道要让大清只剩一城的时候,中堂大人才认为是我大清自強的时候?”
李明峰这套慷慨陈词一出,众人脸⾊都十分难看。李明峰把最近二十年,朝廷的那些丑事都抖露了出来。最近二十年,朝廷数次和洋人发生的战争,大清那是屡战屡败,而且败的还毫无悬念。
不过李明峰所说的话,却深含至理。这帮官僚的最大缺点就是不肯承认大清是失败者,要知道,只有承认自己失败了,落后了,才能进步!
和国中对比最明显的就是⽇本,洋人到国中的时间要比到⽇本的时间早,但是⽇本略微一吃亏之后,就立刻明⽩了自己是弱者。于是立刻向西方列強学习,短短二三十年后,⽇本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家国,发展到了先进的工业家国。
⽇本之所以只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国、弱国,发展到了亚洲的第一強国,就是因为⽇本肯自己承认自己的缺点,自己落后的地方,而国中的官僚们,恰恰就缺乏这种品质。
直到李明峰现在把话给点明了,指出他们的弱点的时候,这帮官僚中也只有一少部分开明的在深思,另外大部分的官僚都要恼羞成怒的意思。
慈禧看到局面有演变成当堂争吵的架势,连忙出言道:“行了,不要争执了!筹备⽔师的事情,哀家已经同意了。哀家也让一步,每年拨款两百五十万银子。再多,朝廷也没办法了。”
慈禧太后既然说话了,事情也算是定下了,随后众人就开始讨论⽔师的名称和军港修建地点,和隶属级别的问题了。
名称没什么争执的,既然是在北洋,那肯定就是叫北洋⽔师了。但是在军港的修建地上,众人就产生了矛盾,不,准确的应该说是李明峰和奕产生了矛盾。
****
奕面⾊通红的争辩道:“山东威海卫刘公岛,这个地点是英吉利、法兰西等各国海军将领都称赞的军港修建地。而且经过咱大清的⽔师将领们看了,也说此处极好,适合修建军港。
而且此处面临⻩海,还紧挨着渤海,只要⽔师建成,东进,可以进抵⽇本、朝鲜,南下可以护卫苏、浙,后退则可守卫渤海,保护京师。这就是天赐良港!”
李明峰当然知道山东威海卫这里是良港,而且战略位置也很重要,但是北洋⽔师若是建在这里,老李可就会失去掌握这支⽔师的机会了。
北洋⽔师,负责北洋防务,那驻所肯定是要建在直隶总督所管辖的土地之上。按理说,这北洋⽔师很可能就要划归直隶总督管辖,但是现在李明峰和朝中很多大员关系不是很好,所以北洋⽔师归朝廷直辖的可能<img src="in/xing.jpg">也很大。
所以老李才希望北洋⽔师的基地能和常胜军的驻所近一些,这样即便朝廷不给他管辖权,老李也能逐渐渗透进北洋⽔师。
李明峰微笑着说道:“我还是建议北洋⽔师的军港修在奉天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