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进京进呈哲宗实录,当然不是一来就面圣,总得给人休沐的时间。因此蔡京到岸之后,在府中谢过了来<img src="in/ying.jpg">接的各位门生弟子,便杜门谢客,说是要浴沐歇息,以洗风尘,待觐见之期,除了蔡氏弟子之外,只有梁士杰留了下来。
⾼強出得蔡府,心中明镜一般:此必是蔡京要求复相,恐怕梁士杰担心分了他的手中权力,因此将梁士杰留下来,以便探讨如何重新分配权力。而蔡京所要提出的解决办法,大约也就是保持现有宰执不动,他以太师⾝份总领三省了。这一招其实也不新鲜,当⽇蔡京仿神宗故事,建立都省讲议司,以总揽崇宁新法,这讲议司便是凌驾于三省之上的。后来崇宁新法颁行,这讲议司便废罢了,到了大观年间,蔡京又积功进为太师,总揽大权。
那时的太师只是个虚衔,用以尊显宰相的⾝份,不过如今蔡京倘若将这个虚名和讲议司的权力结合起来,便又是一番新气象了。这也正是他要借进呈哲宗实录的时机谋求复相的原因所在,象讲议司总领三省这样的机构,若不是打着绍述熙丰法度的旗号,借着神宗时王安石以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名义总揽朝政的先例,如何能得行?
待回转博览会,石秀携着时迁已经到了。几人见面,寒暄已毕,石秀便道:“衙內,这一路上见的分明,那老儿每⽇亲手抄写书卷,已然写就一匣,用⽟函装好封讫,今⽇运到府中去了。”
“可曾探明位置?”这哲宗实录既然已经由蔡京亲手誊抄完毕,随时可能进献皇帝。虽说蔡京需要时间来和各方沟通,以便求得最大范围的支持,但朝中半是他的门生,其余又多半都是没多大本事的,因此谅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时迁道:“衙內放心。小人等已经在蔡府內埋了眼线,见的分明,那⽟函是锁在蔡京居处的楼下,周围守卫甚众,却还难不倒小人,今夜管教成功。”
⾼強点头称善,吩咐将那份萧让和金大坚联手所作的伪书送上来。这是一份题记,写明奉旨编修实录的前因后果。并加以阐述。其实⾼強就算不看真本,也能猜到一个大概,都是官样文章而已,最多是里面拍下赵佶的马庇,再说些蔡京自己地心迹。
而⾼強的这份伪书,內容经由许贯忠精心草拟,意思也是一般无二,但着重強调了赵佶上比神宗,而以蔡京自己的语气,自比为王安石。庶几君臣相济。共成绍述熙丰良法大业。从蔡京的角度来说,他原本就是以绍述为旗号来<img src="in/ying.jpg">合赵佶的,因此这伪书的內容即便是由他自己来看。乍一眼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而王安石也曾遭遇大旱和星变,虽然执拗不去,终究难敌众议,蔡京以此自况,也说的过去。
殊不知,⾼強对付蔡京的计策步步连环,这伪书看似没有问题,但只是一个引子而已,虽然伪书中写蔡京自比王安石,终究要把他<img src="in/bi.jpg">上和王安石一样地命运!
看过伪书。又<img src="in/jiao.jpg">付许贯忠看毕,反复对照,又问过时迁,道是燕青也首肯了,这才发付时迁依旧收好。那时迁也晓得此事重大,随⾝带一只木匣,大小恰比那张伪书大一些而已,中间用丝绵和棉布钉好,将伪书紧紧夹住。万无一失。
当晚时迁自去⼲事,石秀不放心,点了百十个精⼲的手下在蔡京府外策应,这汴梁市井都是他的天下,外人一点也看不出破绽来。
⾼強这边却接了宮中梁师成传出的消息,晓得赵佶已经知道蔡京抵京,命他和童贯、杨戬三大铛头准备鹿鸣之宴。⾼強初始不明这鹿鸣之宴是什么意思,问了许贯忠才晓得,此语出自诗经鹿鸣篇,⾼強少时读过的曹<img src="in/cao.jpg">短歌行中就曾经引用过,所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也。
“鹿鸣一乐,乃是君王宴饮之乐,借以调和席间风气,劝导大臣以嘉言说论导上,有<img src="in/ji.jpg">劝大臣尽心辅佐君王之意。今上用鹿鸣宴来为蔡京洗尘,⾜见颇有重用之意。”
⾼強点头,心说老蔡果然看的准,张商英一下台,立刻就进呈实录。实际上,当时宰执大臣之中,即便是老臣如何执中、能吏如梁士杰,都不具备蔡京那样“序百官,朝同列”的资历和名望,甚至连张商英都不如。要知道能在大宋十几万文官、上百万文士当中混出名堂来,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初王安石以神童之姿,数十年不愿为官,又几次上书名动天下,这才博得了士林中的一致嘉赏,而蔡京三朝元老,数度执政,自⾝又是多才多艺,其威望岂是一般人能比的?后代论及蔡京地时候,多说他奷琊<img src="in/luan.jpg">政,实际上这种事都是过后方知,而所引述当时那些弹劾他地人,其实大多都是旧<img src="in/dang2.jpg">中人,要知道自打神宗朝以来,两<img src="in/dang2.jpg">之间攻讦不遗余力,彼此都是把对方骂的奷恶无比,如果都当真的话,两<img src="in/dang2.jpg">大臣统统都可以很自觉地将自己地名字从宗谱上抹去,直接不要做人好了。
这也正是张商英下台后,赵佶愿意重新起用蔡京的原因所在,大宋优礼士大夫的国策,以及文官治国的大形势,都要求中枢必须有这样一个掌握大权的文臣领袖,当然在⾼強看来,这纯粹是无谓之极,有名望、会作文章,就能治国安邦了?更不要说字写的好了!无奈当时就是这样的政治气候,你能奈何?
当晚直到丑时末,石秀和时迁才回来,说起如何避过蔡京府中的耳目,潜⼊蔡府,寻到⽟函,而后小心启封,将那伪书至于书匣底下,书⽪之內,而后再封好,其间种种惊险之处,鼓上蚤说的口沫横飞,得意忘形。这也是报情人员和小偷的悲哀之一,往往作了许多大事。却不能向人炫耀,因此时迁现在得志便猖狂,也是情有可原。其实这条计能够成功,还是靠燕青码准了蔡京地脉,晓得他必定要亲手誊抄哲宗实录,向赵佶秀一秀他那手天下独步的书法,这叫做投其所好。但蔡京一路上亲手抄写,这书稿自然不能装订起来。必定是分散的,因为墨汁侵纸,书写时必定要用纸张垫在下面昅⼲墨迹,这哪里能事先装订?也亏得如此,时迁才能成功,否则人家书都钉好了,你孤零零一张纸塞进去,不被看出破绽来才怪。
见时迁得意,⾼強也不以为忤,反正他来自现代。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个人的架子。反而笑道:“时兄弟今番成就大功,本衙內重重有谢,但有所愿。无有不从。”
时迁大喜,正要狮子大开口,一眼瞥见石秀在一旁瞪着他,到嘴的话又缩了回去,嗫嚅着说什么为衙內效力份属应当,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強看了看石秀,已经知道內里,叹道:“三郞,我知你御下甚严,而时兄弟这等人生<img src="in/xing.jpg">浮跳。也须你弹庒方堪大用。不过凡事张弛有道,御下以严,复须用恩,何况时迁兄弟随你我于微时,素常奉事用心,也该与旁人不同才是。”
石秀脸一红,躬⾝应了,时迁这时却不放大话了,跪下来向⾼強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道:“衙內,时迁自来是个偷儿,江湖上也只是瞧俺不起,衙內却把俺当人看,时迁说愿为衙內效命,生死不惜,纯是出自真心!”
⾼強听了,情知是实,这时迁当⽇甚是可怜,在祝家庄偷了只<img src="in/ji2.jpg">,上了梁山被晁盖知晓后,当即发怒就要杀头,可见偷儿在江湖好汉心目中地位也是不⾼。后来时迁盗唐猊甲赚徐宁,火烧翠云楼,⼲了多少大事,立下多少功劳,结果石碣天文上还是将他列到最后一名,可谓功不酬劳。自己这般待他,也难怪他倾心相附了。
忙伸手拉了起来,吩咐许贯忠取了一升明珠分赏他和石秀二人,也取了许多金银,教石秀打赏有份出力的手下,自来黑道上比⽩道更直接,都是一事一赏,赏若不继,立时就不给你⼲了,所谓仗义疏财,倘若不疏财,那还叫什么仗义?这道理⾼強是从宋江⾝上学来地,命石秀以之施与江湖,正是无往而不利。
二人谢了恩赏,时迁便出去耍了,石秀却留了下来,向⾼強道:“衙內,我在蔡府外接应,见他府中进出之人,颇有几个好手,倘若单论个人武力,咱们在京城的人手恐怕还不⾜,我意当从梁山调些好手来应付。”
⾼強眉头一皱,心说石秀自己武艺已是不凡,他能说应付不来的,谅来是一等一地好手了,蔡京一个文官大臣,⾝边哪里来的这等好手?
许贯忠却为他解惑:“衙內,此事也不出奇,自来大臣皆有养士之风,及至元丰朝以后两<img src="in/dang2.jpg">相争⽇烈,彼此排挤不休,一旦政敌远贬,一出都城就会有刺客相随,但到那等无人处下手了结了,外人不知,只道是南方瘴疫,中者即死尔,殊不知南方瘴疫倘若当真如此厉害,当地如何住人?更遑论各地置官署镇守了。”
⾼強恍然大悟,心说怪道当时人动不动贬到外面就说自己必死无疑,当时还以为⽔土不服和卫生事业落后,如今看来,还是**猛于天灾啊!猛然醒悟,向石秀道:“三郞,你建议调援兵进京,莫非是为了刺杀蔡京之用?”
石秀点头,语调表情一如平时:“正是,衙內今番与蔡京决战,若是得胜,蔡京排挤出京,此老深沉难制,还是杀了以绝后患;若是不幸落败,他必定要百计报复衙內,到那时更只有出此下策,一了百了,至于物议沸腾,那也说不得了,此老当⽇在光天化⽇之下以牵机之毒害死张康国,事后又杀了十几个相涉的宦官灭口,几曾有人说过甚来?”
⾼強看看石秀,心说你倒狠的,每次向我献计,从来没有别样,都是一个字:杀!大概你能如此统御江湖,也是杀字当头,顺你者昌,逆你者亡吧?不过这朝中争斗,可不是砍砍杀杀就能摆平的,那比江湖上要复杂地多了。
<img src="in/yu.jpg">待谢绝,许贯忠摸着下巴,忽然道:“衙內,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须防那蔡京一旦失利之后,铤而走险!调些好手进京来保护衙內,却也不为多事。”
⾼強皱眉,他⾝边一百牙兵,都是百战精兵,为首曹正虽然是弱了些,但用来守卫还不是绰绰有余?就算是有那些奇才异能之人,也有右京可以应付,这么调集人手进京,又是在眼下这敏感时候,莫要<img src="in/ji.jpg">起各方的过度反应才好。
无奈石秀和许贯忠异口同声,又保证此番调人有诸般掩护,包管不惹人注意,⾼強只得应了,再三叮嘱石秀不得自己号令,万万不可擅自行动,石秀答应了自去。
“怎么顷刻之间,这朝中的暗战就成了明刀明<img src="in/qiang.jpg">的厮杀了?”即便明知事情未必会到这最后的地步,但是面对着有可能刺刀见⾎的前景,⾼強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心说大宋朝的员官们原来也不是那么书生迂阔吗!
出乎他意料之外,次⽇,当杨戬奉旨向蔡京府中宣示,将由官家赵佶在⽟清楼钦赐鹿鸣宴,为蔡京接风的时候,蔡京当即将装着哲宗实录的⽟函取出,托付杨戬转<img src="in/jiao.jpg">赵佶,口称罪臣蒙皇恩,得以重返汴京天子脚下,已经是过其所望,更不敢受鹿鸣嘉宴,因此托杨戬转<img src="in/jiao.jpg">哲宗实录给皇帝。
杨戬自不敢接,奈何蔡京一再坚持,只得应了。待回宮之后,将⽟、函献于赵佶,赵佶听说蔡京如此谦抑,也是喜<img src="in/huan.jpg">,随打开⽟函,取出哲宗实录来翻阅,但见満手尽是蔡京那一手秀<img src="in/ting.jpg">漂亮的字体,赵佶乃是书法大家,自然识货,边看边点头叫好,如同赏玩一部艺术精品一般。
翻到最后,见是一页题记,阐明了奉旨编修实录地本末,又简述哲宗朝大事,末了将赵佶比作神宗,蔡京自况为王安石。
赵佶一面看,一面心中奇怪,照着题记上地口气,蔡京已是自揣必将大用,这自比王安石,又期望皇帝作神宗,其意甚明矣。为何适才杨戬所说,蔡京还那么谦抑,连趁鹿鸣宴亲手进呈哲宗实录都不敢?
他这里只顾看,那边梁师成侍立一旁,见赵佶出神,便走到杨戬⾝旁,猛的叫了起来:“杨戬,你那冠上是何物?”
杨戬吃了一惊,正要拿下冠来看,赵佶被这一声惊醒,也注意到了杨戬帽子上有一块⽩⾊物事,为是较为细小,乍一看不易看出。便叫杨戬将帽子脫了,献上来自看。
杨戬将帽子摘下,一看好似是一角纸,心中已是雷击一般,情知中了梁师成的诡计,否则他晨间去往蔡京府第宣旨,周⾝上下都是收拾妥当地,如何会有这一角纸在帽子上而不知?现在官家叫唤,他稍一迟延,一旁梁师成怕他出狠招将那纸呑下去,劈手便夺了过来,呈上给赵佶看。
赵佶将那一角纸从帽子<img src="in/feng.jpg">中取出,展开看时,不由得<img src="in/bo.jpg">然大怒,拍案怒喝道:“好个杨戬,竟敢沟通外臣,妄求富贵!你眼里还有朕吗!”原来那纸上写着一行小字,道是“蔡京求以太师总领三省。”赵佶看了,只道是蔡京串通了杨戬,要他为自己求官。
杨戬懵然不知深浅,但见赵佶如此雷霆震怒,吓的魂不附体,连冤枉都不敢叫,跪在地上只顾磕头,此时生死关头,磕头也须尽力,那头撞在地上咚咚有声,不一会额头上已经是⾎迹斑斑了。
赵佶这一怒非同小可,也不管杨戬老臣,又这般恳求,当命梁师成将杨戬拖下去重重杖责,而后关押起来。梁师成与杨戬斗了许久,如今好容易用⾼強的计策,占了这回上风,如何不趁机下死力?吆喝一声,上来两个太监将杨戬拖了下去,四十大板打得杨戬一条命去了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