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机飞保持在最大的滑空比向机场滑翔,要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要把速度保持好,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太大太小机飞都不能达到最大的滑空比;第二是机飞不能带侧滑,因为机飞只要一带侧滑,阻力马上就会增加,阻力增加,就会使机飞的速度减小,要保持速度不变,就要多下降⾼度,同样不能达到最大的滑空比。
要做到这两条,确实需要飞行员要有过硬的飞行技术,这是最难的仪表飞行。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仪表飞行,一般的仪表飞行,机飞不是在云中,就是在夜间,在一般气象飞仪表,也要把座舱用布帘罩上,使飞行员看不到外面,飞行员只有看不到外面的情况下,才能一心一意的按仪表飞行。
现在的张志宏就不同了,他要按照地表罗盘领航,要寻找机场,还要按照仪表保持好最大滑空比所要求的速度,这确实太难了。
张志宏检查了一下两个罗盘的指示,知道他的航迹是很好的,他利用下降率的大小把机飞的速度调整到最大滑空比的速度,记住当时的下降率,因为看下降率比看速度来得快,变化一点就能看出来,而速度变化二三十公里才能看出来,变化个三、五公里是看不出来的。
机飞一点点的下降,⾼度一点点的降低,前进了多少距离,张志宏是看不出来的。地面是很广阔的,机飞的速度又小,运动的角速度更小,机飞飞了很长时间,看地面的地标、地物,好像还在原地,所以他看不出来机飞的前进。
地面指挥员不停的询问他的⾼度,也在不停的通报机飞距离机场的距离,地面的领航员也在<img src="in/gen.jpg">据张志宏前一次报告的⾼度和后一次报告的⾼度之差,再<img src="in/gen.jpg">据雷达监测到的前一次机飞的位置和后一次机飞的位置,看机飞下降了多少⾼度,又前进了多少距离,计算飞行员是不是在最大滑空比的速度下飞行,帮助飞行员判断能不能飞回机场。
张志宏费力的<img src="in/cao.jpg">纵着机飞,这时机飞的速度只有每小时350公里,这个速度是机飞的最小机动速度,<img src="in/cao.jpg">纵机飞的动作量不能太大,动作量太大,机飞就可能进⼊失速状态,那样就会带来更大的⿇烦。每修正一个数据,张志宏都是小心翼翼的<img src="in/cao.jpg">纵机飞,在修正航向时,他只能庒很小的坡度,作小角度的转弯,而且<img src="in/cao.jpg">纵时手和脚的动作非常协调,生怕机飞产生侧滑,使机飞的阻力加大。
⾼度到了3000米以下了,机飞突然出现了剧烈的上下跳动和左右的摇晃,这更给张志宏的<img src="in/cao.jpg">纵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机飞就像漂泊在海上的小船,在海浪的推动下飘摇不定。座舱里的仪表指针也在不停的摆动,特别是升降速度表,随着机飞的上下,也在大幅度的摆动。张志宏两脚紧紧的踏在脚蹬上,右手紧紧握住驾驶杆,好像这样就可以减轻机飞的摇晃。
张志宏专心致至志的把地平仪关系位置保持好,因为地平仪是仪表之王,只要把它保持好了,其他的仪表变化点儿也没有什么关系。其他仪表的变化只是虚假的现象,如果地平仪变化了,才是机飞的状态真正的变化了。
按照理论计算,⾼度到了3000米以下,离机场的距离也应当在20公里以內了,应该能够看到机场了,但这里是山区,山沟里经常会有一些云雾出现,地面的能见度不是很好,机场还不能马上就看到。
地面指挥员又问了一次⾼度,张志宏如实的报告了自己的⾼度,同时指挥员也通报了一次张志宏的位置。
“080,你看到一号没有?”指挥员询问张志宏看没看到机场。
“还没有看到。”
“一号距离你还有10公里,在你的正前方。”
听到机场在自己的正前方,张志宏把机飞向左稍微转了一点角度,因为机飞的前方是遮盖地面最大的,也就是说,是死角最大的,为了能提前看到机场,所以张志宏向外转了一个角度。刚把机飞的坡度改平,就在右面看到了模模糊糊的一条带子,张志宏终于看到机场了。
看到了机场,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就是进不了机场,跳伞也是在机场附近。看到机场后,张志宏重新把机飞的机头对向机场,测量了一下⾼距比,看一看是否能落到机场上。
⾼距比就是当时的⾼度和到机场距离的比例,飞行员在空中到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但是在机飞前风挡框上有一个关系位置,如果机场投影在关系位置的下放,说明⾼度比需要的⾼,要想办法消耗掉一些⾼度,机飞才能落在跑道上,要不然就会冲出跑道;如果跑道的投影在关系位置的上方,说明⾼度比需要的低,机飞就可能落不在跑道上,就要向跑道方向多转一些角度,用位置来修正⾼度的不⾜;如果跑道的投影正好在关系位置上,就说明当时的机飞⾼度正好是所需要的⾼度,完全可以降落在跑道上。
张志宏测量的结果是,跑道的投影正好在关系位置的下方,⾼度比所需要的还⾼,看来,完全可以降落到跑道上。这时张志宏的心里更有底了,至于多出那么几百米的⾼度,只要做一个侧滑动作,完全就可以消耗掉。⾼度不怕⾼,就怕低,⾼了随便找一个方法都可以消耗掉。
“080,我看到你了,你地⾼度和位置都很好,注意做好动作。”
这时,地面指挥员也看到了张志宏的机飞,机飞就在跑道头的正上方,看来落进跑道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了。
张志宏把机飞慢慢的转向落地的方向,在思考着如何把机飞正常的落在跑道上。机飞还在慢慢的下降着⾼度,他还不敢放起落架和襟翼,没有十分的把握,是不能放下起落架和襟翼的,放下了起落架、襟翼,将要增加很大的阻力,那就意味着损失很多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