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孤寂
正当汴都的文人<img src="in/sao.jpg">客和歌<img src="in/ji3.jpg">们都在传唱王静辉的词曲的时候,他正在进行医馆的收尾工作,医馆的主体建筑基本上都已完工,就剩下住院楼的扫尾工作。有了徐老从珠宝店学徒中选出的五名仆役和两个账房先生的支援,他的工作减轻了不少,另外李管事受他的托付还召进了三个没有什么名气的郞中来协助他。
医馆药房是最先建成的,雇佣的木工已经把装药用的大排橱和柜台都制作好了,在一个郞中的指挥下,三个小学徒虽然不认识草药,但他们只负责称重和归类就可以了,剩下的人便开始在建成的门诊楼里开始接收附近少量的病人。
很明显,王静辉的医馆实在是太大了,不光是门诊楼就四层,但到目前为止全部医馆能给病人看病的郞中加上他也不过才有四个人,其中一个还必须坐镇药房来指挥,所以他安排医馆中的人都住在门诊楼里面。后面的住院楼也是四层,但现在的病人生病后还不流行住院,所以他打算过一段时间招收学医的生学的时候,住院楼暂时就成为课堂。
虽然医馆还没有正式开张,但王静辉已经开始着手给周围的病人治病了,由于病人比较少,他就让那三个郞中先阅读自己重新修订的一些医书,他自己上阵给病人看病。那三个郞中一开始看到王静辉给他们医书都有些不以为然,但既然是东家要求他们看,他们也就心不在焉的阅读起来,很快他们就被这些医书上的內容给昅引了,毕竟他们也行医很多年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一本医书的好坏他们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一开始由于知道的人少,并且周围的人对这家还没有完工的医馆还抱有怀疑的态度,所以病人少他并不觉得吃力,但从这些病人的口中向外宣传这家医馆不仅医术还可以,重要的是费用极为低廉,看病只需要五文钱,草药的价格也只有城中其他医馆的一半,所以周围的居民到这里来看病的人渐渐的开始多了起来,那两个郞中也加⼊进来。
时间很快就到了八月,医馆的所有工程全部完工,虽然还没有正式开业,但医馆已经赢得了周围居民的认可,来看病买药的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这期间那个赵叶也来找过他两次,王静辉知道自己的⽑笔字在这个时代来讲是十分难看的,所以他请赵叶来帮他题写医馆的牌匾。“起个什么名字才好呢?”王静辉和徐老、李管事、赵叶在书房中犹豫着。
王静辉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就叫‘平民医馆’吧!凡⼊我医馆者,皆为平民!在我们医生的眼里只有病人,没有什么富商大贾和公孙王侯!我们这个医馆就是为减少百姓医患所开的,叫平民医馆正合适!”
书房中的众人虽然对这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十分不感冒,但却被王静辉的解释给打动了:这个医馆里面只有病人和医生,贵族与平民是平等的!这个观点十分新颖,但有十分贴切,不是吗?皇帝和平民进了澡堂脫光⾐服后,谁还能分辨的出来?!所以赵叶就用沾満浓墨的⽑笔挥毫写下“平民医馆”
八月五⽇,医馆在乒乒乓乓的鞭炮声中揭开了牌匾上的红绸布正式开张了。每天来看病抓药的人都不少,但医馆的顾客越多,那两个账房先生的眉头就皱得越紧:“东家,这个月我们除了各项开销和收⼊对冲后还有五百两银子的缺口,缺口太大了还是提提价吧?!”八月末,两个账房先生手里拿着账本对王静辉苦口婆心的劝解道。
王静辉听后对两个账房先生说了一番让他们晕倒而又让他们感动一生的话:“没关系,这里是一千两银子,你们拿去填补亏空吧!我这里是平民医院,给平民看病我<img src="in/gen.jpg">本没有想过要挣钱,否则早把医院开到城东去了!今后看病抓药的钱就这么定了,缺钱的话来找我,这个亏空我自己来补上!”
他们早就听说这个新东家十分富有而且也十分慷慨,但没想到他比想象中的还厉害,不过他每天都和他们一起在医馆里吃住,平时除了买书外就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也从来不走马章台,寻花问柳。听说那些红遍开封的歌<img src="in/ji3.jpg">们都在寻找这个年轻的东家,希望他能够给她们写首词!对于前来看病抓药的人从来都不吝啬。这年头儿像东家这样的“疯人”已经不多见了,跟着他混吧,至少良心上过的去!两个账房先生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说道,他们打消了向徐老诉苦请调的念头。
王静辉也不是不在乎自己花出去的银子的,但从萧远封⾝上诈来的十万两银子他才只花了一万两多一点儿,更何况每个月徐老都能给他从玻璃的利润中拨来最少八万两银子,现在他的⾝家也是二十万两银子了,所以他并不缺钱。只要玻璃的制造工艺和配方一天没有怈露出去,他就有十分稳定和丰厚的财源。现在玻璃的原料已经不使用沙子了,改用李管事让人从⽟山采来的石英矿石后,玻璃的透明度大幅度提升,已经十分接近他卖出去的玻璃杯了,当然这个价格也是十分昂贵的。
不过让王静辉十分奇怪的是:烧制玻璃的瓷窑增加了,产量也大幅增加,怎么价格还没有跌下来?现在已经没有那种墨绿⾊的玻璃器物了,全都是最低售价在五百两的⾼级货,当然也有一百两的次品。王静辉将自己心中的疑问<img src="in/jiao.jpg">给了李管事,他笑着对王静辉说:“汴都开封的富贵人家即使再富有,这么⾼的价格也会使市场<img src="in/bao.jpg">和,但天下的富人可并不都在汴都啊,我们已经组织人手把玻璃器物向南运送到杭州的分店来买卖,苏杭一带富豪世家颇多,一家买上五六套玻璃茶具那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向北运送到河北,那里的土财主特别多,钱多好卖!再就是来自辽国契丹人和西夏<img src="in/dang2.jpg">项人的订货也是非常庞大的。这么多的订单已经把生产都排到明年了,要不是我们为了将玻璃的配方保密而控制产量,咱们的⾝价早就上百万了!”
当王静辉知道自己的财产到底有多少的时候,他自己都感到一阵眩晕,邻末了李管事还告诉他,今后每个月都能有十万两银子的⼊账,一年內成为百万富翁不是梦!
对于怎么安排自己这庞大而又稳步增长的财富,王静辉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有了充⾜的资金支持,他可以选择更多的事情来⼲了。八月的开封已经处于炎炎夏⽇了,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气温的升⾼,到医馆看病的患者中大部分都是像中暑这样的夏季病。王静辉看到这么多中暑的患者后,就开始想起自己原先打算开展的制药大业了,用仁丹来治疗像中暑这种夏季常见病是非常有效的,而且这东西成本低廉,制作也并不复杂,需求量也大,就算赚不了大钱也绝对不会亏本儿,最次也能解决医馆人満为患的状态。
想到这里,王静辉便把三个郞中和两个账房先生都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来,把制作仁丹的打算和他们几个人一说,并且把自己保存在药箱中的仁丹拿出来给他们看。三个郞中是识货的,对于仁丹的功效和前景都十分看好,而账房先生更是比郞中们还要⾼兴,因为仁丹可以成为医馆的一大财源。医馆每天都在赔钱,虽然不是赔他们自己的钱,但他们也不愿意老是面对账本上的亏空。当王静辉告诉他们制作仁丹只是个开始,今后会制作更多种类的中成药后,这两个账房先生的脸上都笑开花了。
制药作坊的地点很好选择,现在医馆的空房子很多,所以<img src="in/gen.jpg">本不用愁找不到地方。在选择制药工人的时候,王静辉发愁了:如果要是雇佣成年男子的话,这报酬可就实在是太⾼了;原本他的设想是雇用大量的女工,但这个时候肯定是不行的,那一大套男女大防的理论⾜以使医馆非正常<img src="in/xing.jpg">死亡,郞中和账房先生立刻就把他这个设想消灭在萌芽当中。最后大家才做出了一个决定:雇用手脚利索的老年人和十岁以上的儿童。这两类人在贫民区家庭当中是没有收⼊的,所以雇用他们会很容易。当然,账房先生还有个理由没说:他们的酬劳也会很低,可以大幅度降低制药的成本。王静辉把他们几个送走后,心中还小声的嘀咕道:“我不成了18世纪的黑心资本家了吗?!”
这件事<img src="in/jiao.jpg">给了其中一个姓刘的账房先生来去负责,他办事确实是很利索,不到一天的时间便在附近的居民中招收了老少二十多个制药工人,这主要还是因为这里是贫民区,家家户户都成天围绕着锅灶想办法。这二十多个制药工人不认识草药没关系,主管药房的郞中指挥那三个学徒将分好类别的草药<img src="in/jiao.jpg">给他们来加工。为了提⾼工作效率,王静辉将他们分成几个组,采用流⽔线作业的方法。
制药工人的工作时间是每天五个时辰,这包括了中间吃午饭和休息的一个时辰,所有的受聘工人都有免费供应的午饭,每天十五文铜钱的工钱,加班工钱另外算。这样的待遇对制药工人来说是十分优厚的了,如果加上几个班,一个月能赚上五六百文铜钱,都可以买上一石大米了。王静辉的两个账房先生除了对他的人品再一次表示佩服外,就只剩下臭骂了。
仁丹一出果然受到了<img src="in/bao.jpg">受夏季病磨折的人们的追捧,仁丹经过短暂的推广期后,立刻就天天卖到库房底朝天,王静辉为了満⾜顾客的需求,只得又增加了三十名制药工人开工。当然,他在赚回大把的银子外,还没有忘记将仁丹的外包装盒上加印上“济民制药”几个字和制药作坊的地址。毕竟仁丹这种简单的中成药很快就会被其他同行给看出其成分如何,它可不是玻璃,只要你小心就可以防止配方外流的,所以王静辉就借鉴了后世商标的做法,希望在马上就要到来的仿冒大军中独领风<img src="in/sao.jpg">。账房先生当然不会去理会他这么多此一举的举动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唯一⾼兴的便是九月份的账上除去各项开销外,居然还有三百两银子的结余!
除了制药外,王静辉最大的趣兴就是买地建房和囤积药材粮食。有了玻璃利润的支撑,他不仅把医馆周围的地⽪全部买下外,还在距离开封城不到十里的地方购置了三四百亩的荒坡。在医馆的周围又建了三栋四层⾼的⽔泥楼房,这三栋楼房在⼊冬前就会全部建好,王静辉打算将其中的两栋用来收养街头流浪的儿孤,另外一栋用来当制药作坊和存放囤积收购来的中草药。
自从医馆开始投⼊使用后,王静辉便开始从药材商人那里大量收购⻩连、青蒿、穿心莲、鱼腥草等中草药,这些都是为了预防明年⽔灾过后的疫情所准备的。他还让人在城郊购买的荒坡上建了两个仓库和两栋四层楼房,仓库里开始慢慢囤积粮食、食盐、苏打粉,仓库在建设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防⽔,除了建造位置比较⾼以外,还有良好的排⽔系统。
其实王静辉这里也收养了十几个流浪街头的儿孤,他们的⽗⺟都死于灾荒,当中的一个因为发烧而昏死过去,听说王静辉的医馆给穷人看病的时候经常不收钱,所以他们便把那个发烧的孩子抬到医馆里来,这一帮沿街乞讨的儿孤一起跪在医馆门口请他治病。
三个郞中给这个孩子把过脉后,都不住的头摇:太晚了!最后请王静辉出来,他用体温计给孩子量了体温后就不噤心头叫苦:43度!在这么下去非要出人命不可!他总不能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死在自己的面前,更何况周围还有十几双令人发酸的眼睛正在看着他。没办法,王静辉只好从医疗箱中拿出一支长久以来一直不舍得用的特效退烧针给孩子用了。从此王静辉便收留了这帮儿孤,除了供他们吃穿外,还请了个教书先生来教他们识字读书,这帮孩子也十分懂事,医馆里的卫生都是他们来做的,后来又跟着郞中学习分类草药、称重、制药…
平民医馆开业两个多月以来,王静辉无论是医德还是医术在城东的贫民区中都享有了很⾼的声望。走在大街上,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路人见到他都会非常恭敬的问候他一声:“王先生好!”王静辉的生活虽然每天都十分忙碌而又平淡,但他觉得十分有意义,感到十分的充实。来到这个时空已经五个多月了,除了生活中一些儿地方还让他感到有点儿拘束外,他甚至都有些爱上了这个时代了。
又到傍晚,被毒辣的太<img src="in/yang.jpg">整整憋了一天的人们又重新聚集到街市上来,王静辉今天难得忙里偷闲从医馆里出来透透气,自从医馆开业后,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医馆的建设上面去了,每天都忙的四脚朝天很久都没有出来到街市上走走看看了。
王静辉在大街上信步而行,看到街边上有自己没有吃过的小吃便从袖子里面掏出几文铜钱去尝尝鲜。这些可口的小吃是王静辉来到这个世界后上天对他的最大的赏赐,有时候他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老天把他弄到一千年前就是为了让他吃遍这个时代的天下美食。
这个想法虽然让他自己都感到有些可笑,但王静辉宁愿这是真的。他来到一家看起来非常气派的酒楼,在店小二的招呼下,他选了二楼临湖的房间,推开窗户,丝丝略嘲的细风扑面而来,将他⾝上一天的烦恼全部都吹的烟消云散。
王静辉点了几道菜后又要了一壶“⽩云源”米酒,等酒菜上齐后,他便独自一个人在雅间里面喝酒,听着湖中画舫里隐约传来的歌曲声。不过让他忍俊不噤的是从画舫里传来歌声竟然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王静辉心中好笑的想到:“苏轼老大,看来经典就是经典,你的词可真不是盖的!今后你只能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再做几首经典宋词了!”他抬头看看月亮正是一轮満月挂在天际,他这才醒悟过来:今天是八月十五。
想到这个极为特殊的⽇子,王静辉的心头不噤又有些黯然:在这个时代他已经没有一个亲人来和他一起渡过这中秋佳节了。他提着一壶⽩云源坐在窗头自己慢慢的喝着,⽩云源只是低度米酒,充其量不过二十度,但王静辉此时的心情十分坏,所以三两碗下肚后就有些醉了。
王静辉一步三晃的说道:“东风夜放千花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満路。风萧声动,⽟壶光转,夜一鱼龙舞。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首辛弃疾的青⽟案,来到宋朝后,王静辉这是第二次心情这么坏。第一次便是刚到汴都开封的那夜,他看到汴都的繁华后想到几十年后这里将会遭受战火的摧残,心中便不可抑制的难过。而这一次是因为他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孤单了,徐老、李管事与他的年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不是他的朋友,最多是合作伙伴;那个来无影去无踪的赵叶也不是他的朋友,他们只见过这么寥寥的几次而已,放眼这百万人口的开封,在中秋这天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