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辉对货币政策的筹划还在进行当中,不过大宋统治⾼层就已经开始在大宋境內启动替换铁钱和锡钱的行动了。以前大宋缺少铜所以每年铸都是精打细算,唯恐超过了朝廷开采铜矿限度,造成下一年无铜可以铸的尴尬景象。
这不像王静辉所生活的后世,一个家国发行货币要控制数量,否则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灾难,但是在宋朝却没有这个概念…大宋的货币就相当于后世的美元,甚至比后世的美元还要強硬得许多,大宋铜钱是天下所有商人的最爱,至少在东亚地区大宋铜钱还是“横行无敌”的。由于各国商人对大宋铜钱的认可,以至于像辽国、⾼丽和南洋地区的家国商人他们都喜<img src="in/huan.jpg">用大宋铜钱来结算,甚至这些家国只是象征<img src="in/xing.jpg">的铸造少量的本国货币,国內流通货币也是以大宋铜钱为主。
在海外贸易中,其他家国的商人甚至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用手中的货物来换取大宋船队手中最后一枚铜钱,而且大宋铜钱本⾝也是一件重要的出口“货物”这样一来便造成大宋本国国內铜钱流通数量不⾜的后果,连大宋自己在境內都要使用铁钱和锡钱来替代一部分铜钱进行<img src="in/jiao.jpg">易。
周边家国对大宋铜钱的需求造成了大宋年年加大铸数量,却年年缺少铜钱的尴尬怪圈,而大宋自己本⾝铜矿储量和产量的不⾜使得大宋朝廷在自己的货币面前居于的境地。
王静辉甚至有时候在想,如果他以前是学习金融的话,那样只要知道⿇逸岛上的铜矿分布图,利用大宋官方的力量,单是靠开展货币战就可以把辽国或是西夏的经济⾎<img src="in/ye.jpg">菗⼲,让大宋的敌国面临国內经济崩溃的局面。可惜他不是学习金融的。好在后世的时候他生活的时代正好赶上民人币升值,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这类话题,陈述各种利弊的文章也是充斥着各种报纸的头版头条。在这样的熏陶下,他心中对货币金融还是隐约有一定的认识,至于拿到这个时代到底能不能管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他对自己所提出的货币改⾰政策是慎之又慎,甚至还拿自己的行银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实验,以验证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为了保证各州、路的铜钱兑换能够顺利进行,大宋统治⾼层最终还是没有收回铸币权。不过<img src="in/jiao.jpg">钞的发行权则完全收归大宋汴都,各路就不再拥有<img src="in/jiao.jpg">钞的发行权了。铜钱的兑换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尽管大宋朝廷的手中的铜还是比较紧张。但是从⿇逸岛运回的大量成品铜锭有效地缓解了这其中的矛盾。
当然为了配合朝廷的铜钱兑换顺利进行,王静辉旗下的两家行银开始以自己的金银储备的二倍,加大了金票和银票的投放力度。这也是王静辉在金融上的一次“冒险”尽管他对金融方面知道得并不多。还仅限于在后世看到的报纸等媒体的报道,不过他却知道“金本位”、“银本位”的家国可以超出自己的金银储备数倍来发行货币。
两大行银所发行的金票和银票其实百姓之中是用不到多少的,因为这些票据面值数额大巨。就是最小的银票面值也在五十两,纯粹就是为了満⾜商人之间的大宗贸易结算而推出的。王静辉旗下了商务印书馆有着大宋最为精良的印刷技术,而且这些技术都被商务印书馆牢牢地把持着…最新、最好的印刷技术都是为了发行金票和银票所做的准备,就是大宋朝廷所印制的<img src="in/jiao.jpg">钞其中一部分技术也是商务印书馆所提供的,但是为了金票和银票印刷秘密,其中的一些防伪措施就是连大宋朝廷也未能够掌握。并且两大行银所发行的金票银票都有着严格的结算周期,这个周期通常是为半年。通过预约自然可以延长使用时间,但是当年发行的票据使用时间绝对不可以超过两年。
当初徐氏的李管事和刘账房在王静辉发行金票银票的时候还存在过疑问。这种疑问不仅是在两大行银能否得到朝廷的允许,以王静辉的声望想要获得这样的资格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这对两大行银自⾝有什么好处?两大行银为了发行金票银票要担负相当大的风险,但是仅仅收取少量的制作成本对两大行银来说实在是太不划算。
“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信誉,只要我们有信誉就可以订出一个让所有商人都能够认可的手续费用…能够使用这种票据来做生意的人绝对不是平常的小商贩,他们都是我大宋最顶尖的商人,看着吧,以我们的信誉,就算手续费订到百分之五也是会有人来排队的!”王静辉曾笑着对两人说道。
兴国行银是在王静辉的完全控制之下的,而工商因为王静辉和李管事的股本联合在一起才能够占据绝对优势,李管事心中对此有疑问,他便主动提出让兴国行银先行实验发行金票和银票,若是效果良好的话,则工商行银继续跟进。事实上王静辉的估计还是非常保守,而当初持反对意见的李管事等人在见到了兴国行银的金票和银票发行受到了大宋商人的追捧后,便狠狠地提⾼了手续费用,达到了一成骇人听闻的程度。
“这两个人真应该去当放⾼利贷的!”王静辉在见到两人把手续费用提⾼到一成后心中腹诽道。
的确,在大宋商人这中若是论信誉最⾼的人,王静辉说第二就没有人敢说第一,而在李管事和刘账房想明⽩过来后,他们便把王静辉给“卖”了。他们没有想到大宋商人对小王驸马还是非常买账的,尽管两人把手续费提⾼了一成,但是前来购买金票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大宋富有的商人实在是太多了,仅仅在汴都开封⾝家过百万贯的商人恐怕都可以排成一条街。随着这几年来大宋商业活动⽇渐频繁,大宗买卖<img src="in/jiao.jpg">易此彼伏,兴国行银所发行的金票和银票连汴都的城池厦门都没有出便被抢购一空。不到半个月后楚州和杭州那边便有票据兑换。
大宋繁荣的经济已经可以支持大宋的商人们频繁地进行十万贯甚至是百万贯级别的<img src="in/jiao.jpg">易,也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兴国行银发行的金票和银票才有了红火的市场…这也成为王静辉空手套⽩狼的最⾼境界,就是这票据流通结算过程中的“一成”在短短的一个月当中便为他带来了几十万贯地收⼊。
尽管其他有实力的大宋商人不是没有想过像王静辉一样组织几个有实力的大商家一起联合建立行银,以发行金票和银票来牟利,不过他们可没有王静辉这么雄厚的资本和声望,尤其是发行金票和银票所需要的金银储备可不是他们所能够玩得转的。王静辉和徐氏早在设立行银之初便开始积累金银储备,王静辉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是以金银为结算单位的。这除了他对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敏感,也是因为他的产业实在太过庞大,若是以铜钱为结算货币,那光是为了建造存储铜钱的仓库就不知道该有多少了。
与后世的行银不同,王静辉设立的这两家行银基本上不接受个人存储,这两家行银主要牟利的手段都是靠给商家款贷融资,另外也接受大商家的金钱寄存。不过这里面行银是不会倒贴利息的,相反商家存钱的时候还需要给付一定的保管费,并且从哪个行银存钱就必须从哪个行银来取。现在行银发行金票和银票使得行银的经营有了新的盈利点。李管事雄心<img src="in/bo.jpg"><img src="in/bo.jpg">地想把两家行银的营业网点扩展到整个大宋所有达到五万人的城市。而且金票和银票的发行使得两家行银可以利用铜钱兑换金银的差价获得一定的利润,十比一的兑换法则只是商家之间统计的时候的大致算法,实际上真正兑换的时候价格有着很大的差别。
兴国行银和工商行银扩大发行银票和金票的后果直接使得大宋的大宗商业贸易进行得更加快捷,而且随着扩大发行,王静辉将票据的手续费调低到百分之八,即便如此两家行银每个月依然在这个项目上能够给他带来至少四十万贯的收⼊。
王静辉自麾下的两家行银发行金票和银票之后,便开始大量昅纳流散在民间的⻩金。在他的心中⻩金才是一个家国的金融体系的<img src="in/gen.jpg">本,至于⽩银总会被淘汰的。而且大宋的⽩银产量有限,如果在民间大量昅收⽩银,反而会使流通领域中的⽩银供应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引发经济上的灾难。⻩金这种贵重金属则没有这么大的⿇烦,毕竟⻩金在大宋的商业<img src="in/jiao.jpg">易中使用数量极少,两家行银中所发行的金票也只是票面价值,有其库存来做抵押发行,最后进行结算的时候,行银付出的还是铜钱。
到了熙宁八年的深秋,王静辉可以说是通过两家行银昅纳积累了大量的⻩金,也许大宋朝廷所拥有的⻩金也未必会比他多,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王静辉已经控制了大宋⻩金的定价!
熙宁八年五月初四,王静辉一口气上呈了长达十四万字的奏章,这恐怕是国中有史以来最长的奏章…《论倾向金融体系札子》“金融”一词也正式由此登场,成为大宋员官、士林中相互讨论的一个名词,而在王静辉所控制的所有书院中,都开设了一门《金融》课程,其教材是另外一份出自王静辉手笔的文集。
当王安石、司马光等寥寥数人在福宁殿中连续四天对王静辉就这本超长的奏章提出各种质疑,王静辉都一一做了非常详尽的解答,正是这四天使得大宋的统治⾼层第一次认识到史书中“文景之治”所描绘的“发愁铜钱往哪里放”、“穿铜钱的绳子都烂在库房中”并非是一件好事,相反一个不慎会酿出天大的祸患。
王静辉为了写这份奏章,闭门谢客整整半年,每天都是和李管事等徐氏和他旗下有关人员<img src="in/jiao.jpg">谈,这份被后世称为“货币学”、“金融学”的“奠基之作”就是这么写出来的。王静辉的一些耝糙的概念和李管事等精通动作的人合二为一相互补充,终于诞生了这本奏章。尽管在后世专门研究人员看来,这本奏章所认识到的內容还非常耝陋。但是在现在已经是这方面最好的著作了,它所提出的种种概念和观点在漫长的岁月中成为大宋经济领域的指导参考,几乎所有大宋內政的制定都和这本奏章有着或深或浅的关系,由此可见这本奏章的重要<img src="in/xing.jpg">和权威<img src="in/xing.jpg">。
仅仅是在福宁殿中的四天答辩就可以说服大宋统治⾼层显然是不够的,不过皇帝赵顼和他的大臣们还是通过了“以⻩金为镇库”、“发行金币、银币”、“以国库中的金银储备为参考发行<img src="in/jiao.jpg">钞”等等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在王静辉的建议下制定出了不同的法案,将陆续在两年之內来推出…在王静辉并不擅长的方面,他宁可慢慢地摸着石头过河也不会像王安石那样在“沼泽上开法拉利”
有意思的是大宋朝廷发行金币、银币这样的贵重金属倾向依然继承了其发行铜钱的特⾊,同样是孔方钱。不过金银钱币的样式是确定下来了。但是在王静辉的“阻挠”下依然放缓执行…大宋到现在其度量衡非常混<img src="in/luan.jpg">,至少在王静辉的眼中是这样的。有很多度量衡换算都是十六进制。这在他看来是十分繁琐⿇烦的。
在度量衡的问题上,王静辉早在搜罗到沈括和苏颂后就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不过那是在內部试行的方案,在外界并没有公开使用过。对于大宋的度量衡换算,已经磨折了王静辉很长一段时间了,对此的解决办法最佳方式便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广新的一套度量衡,而且这套度量衡必须是以十进制为基础的。
在这次重新设计度量衡的过程中,王静辉巧妙地利用了皇帝赵顼的虚荣心,其实说⽩了就是以赵顼的腿长定义为米,以此为基准来定义分米和厘米,当然长度的单位是十进制的。在以前所生活的时空中,他在上学的时候曾听到过老师谈及这些西方的度量衡单位有很多是以当时家国君主的鼻子、手臂长度单位来定义的,没有想到自己在这个时空也借机拍了皇帝的马庇。拍马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度量衡改⾰算是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古人那套度量衡系统实在是太烦人了,能够以一记马庇来开个好头。王静辉并不在乎后世有没有人来骂他。
有了长度单位的定制后,很容易地便得到了体积的度量衡,由此以立方分米⽔的重量得到了重量的度量衡。为了建立一个标准的参照物以供推广,王静辉派人使用⻩金专门打造了十个⻩金长方体,长度正是皇帝赵顼腿的长度,这十个标准参照物被分别安置在大宋皇宮、华英书院、西湖书院和其他相关衙门当中。
新的度量衡推广需要时间,不过新的度量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计算上比以前的度量衡制度容易了许多,而且新的度量衡有严格的标准可以参考。以前地主家里“大斗进,小斗出”的把戏不容易玩得转了,现在州县衙门当中都有朝廷颁发的标准量器,以示公证,旁人做不做假只需稍微比对即可,这样一来至少百姓们倒是<img src="in/huan.jpg"><img src="in/ying.jpg">得紧。
启动新的度量衡制度以替代旧制是一件繁琐的事情,至少对于户部员官来说就意味着庞大的工作量,而对于工部等技术部门来说则是一大福音…沈括和苏颂等人期盼已久的“标准化”终于有了<img src="in/gen.jpg">据,可以尝试进行实验了。
也许新的度量衡制度还有很多缺陷,但是这只是人们的习惯问题,十进制的优势决非是十六进制所能够相比的,大宋的百姓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而渡过了这一段比较混<img src="in/luan.jpg">的时期之后,其对大宋的推动作用则是难以想象的,王静辉相信在行政手段的帮助下,新的度量衡制度将会很快地普及开来。
“史书上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统一了度量衡,秦朝推广新的度量衡才用了几年?行政手段的威力是无穷的,要不然欧<img src="in/yang.jpg">修也不会想到使用行政手段来推广古文运动,从而使得古文运动在短短数十年之中便达到了巅峰,而唐朝的那个八大家韩愈和柳宗元可是⼲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成果!”王静辉心中暗暗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