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勇义铸碧⾎第二百三十九章、除妖之法
“二位莫要争吵,且听崔某一言。”
崔慕⽩见得史可法与钱学谦争得不可开<img src="in/jiao.jpg">,于是出言道:“两位所说的皆有道理。我等何不双管齐下,一边行教化之方针,一方对琊教头目进行通缉围捕,如此一来,既可避免琊教再行死灰复燃,又可剿灭现行琊教对社稷的破坏。”
“啪啪”崇祯拍手赞道“崔爱卿所言极为有事。史爱卿与钱爱卿就莫要再争了,就依崔卿所言,双管齐下。”
“臣等遵命!”钱学谦与史可法对望一眼后,立即齐齐拱手道。
“钱爱卿,当如此行那教化之事?”崇祯眨了眨眼。教化普通民众,便是行普及教育之事。这是崇祯早就想做之事,此时有人提出,实在是顺手推舟好好时机。不过,崇祯也知道普及教育虽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事,却非一步可就。现在,想看看钱学谦这个礼部尚书有何良策。
“这个,且容臣细想一下。”钱学谦也知此事言易行难,没得十年八年是不会见成效,这也就是史可法不赞同的原因。不仅如此,行教化之事还牵涉到许多方面,比如师资、百姓的学习时间等等,只怕没有十天半个月是拿不出可行的方针。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祁《归潜志》
从此句古诗可以得知,要想成才,十年方有大成。而那金榜题名之人,又是少之又少。虽说使百姓明理义晓物事,当可敬鬼神而远之。可谁又知道,达到何种程度方能敬鬼神而远之呢?之又是一个未知之数。
“不急。钱爱卿可以回去慢慢细想。“崇祯郑重的道“行那教化之事,乃是百年大计,不但能让万民远离鬼神之论,而且更能让大明子民世代受益,更便大明国力更上一层楼。实在是功在千秋万代!钱爱卿需要好好细量一番。“
“臣必不负皇上所托。”钱学谦深深地弯下<img src="in/yao.jpg">去。他明⽩崇祯之意。做好此事。可以让大明子民世代受益。自己也⾜可以流芳百世。实在是皇上给自己一个大大地台阶。若是跨不上去。也只能冤自己不争气了。
“钱爱卿可发动你那小东林<img src="in/dang2.jpg">社地力量。不过。须注意尺度。切不可使得某些人钻空子。行那结<img src="in/dang2.jpg">坏纲纪之事。”
“臣晓得。多谢皇上提醒。”又被崇祯刚才那番话吓得満⾝是汗。结<img src="in/dang2.jpg">。自己是结了。幸好没有坏纲纪。否则…钱学谦实在不敢想像下去了。
“史爱卿。等下散会之后。你便下行文于各省镑府。对⽩莲琊教进行严密控监。若是发现有琊教活动务必将头目骨⼲一并拿下。查明正⾝便可上报朝廷进行处决。若是谁胆敢包庇琊教分子。其行同罪。诛之。”崇祯向来不信鬼神。更对琊教宗派深恶痛绝。就连那些占山开派地寺庙或道观也极为不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些寺庙或道观凭什么可占据名山胜地开宗辽。而且这些和尚和道士占有土地却是不事生产。又<img src="in/mi2.jpg">惑民众。聚财甚众。若是有何不轨之心。当真是后果难料。就以自己那位強悍地曾祖嘉靖皇帝。自登上大宝以来。三十年未曾朝堂一次。却是以无限地热情有限地生命投⼊修仙长生之中。从而使得大明落⼊无穷地空难当中。实在是愚不可及!
“臣遵命!”史可法道。
“史爱卿可与骆养<img src="in/xing.jpg">相互辅助,毕竟锦⾐卫地消息比较灵通。就不会有所遗漏。”崇祯又一再吩咐。
“臣晓得。”史可法与骆养<img src="in/xing.jpg">齐声应道。
“马爱卿,你在大明律法当中,将琊教的定义具体细化,然后对琊教分子的罪刑也量刑化,还要加上一条,包庇琊教分子之行为与琊教头目同罪,当斩。其后三代子孙不得参加科举,若其后人再行琊教之事,株三族。”
“臣遵命。”马士英连忙应是。说到刑罚,这位皇上当真不遗力,自南京定都以来,自己⾝为刑部尚书也不知增加多少条律法了。不过,所增加地律法却是极大的震慑国全
员官,谁也敢再犯,如今这条与琊教有关地律法一出,只怕所有员官內眷设堂礼佛敬道也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马爱卿,若是有何难问道,可直接与朕商量。不过千万要注意一点:对于琊教一点,刑罚宜重不宜轻。”崇祯对想开口的马士英摆摆手道“且听朕说完。⽩莲琊教自太祖便有之,历经两百多年而存,也知其在动<img src="in/luan.jpg">背后推了多少黑手,使重百姓受难。也不怕与诸卿直言,市面之上有着户部发将下去的棉⾐被,这些棉⾐被就是百姓在⽩莲
什么无生老⺟之名义的蛊惑下,宁愿自己挨冻捐出教则是拿着这些救命棉⾐被出售,其罪当不当诛?还有,更有甚者,冒着杀头之罪,把这些棉⾐棉被运到満清之处,<img src="in/yu.jpg">与満清<img src="in/jiao.jpg">易。诸卿想想,若是保得一名満清野蛮人,便是害了大明一名士兵啊。这样的人该不该杀?“
“臣惭愧!“马士英低头认错道,”臣实在想不到,琊教竟然如此猖狂。臣明⽇便可将律法递与皇上过目,然后通告天下。”
“甚好。放心去做。朕与朝廷皆是马卿的后盾。”崇祯一字一句的道。
“臣必不负皇上所托。”
“崔卿,你地任务则好好的替朕挑选一批能⼲之吏。”崇祯对崔慕卿道“西蜀平定,正是百废俱兴之时,老练<img src="in/shu.jpg">知吏事之人正是西蜀最为需要之人才。”
“臣晓得。招贤馆中有着数百名⼲吏,想也是够的了。
”崔慕⽩回道。
“还有,秦良⽟与侯洵将于二月初回京,将有大批有功之人需要封赏,你可是要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忙<img src="in/luan.jpg">。”
“臣明⽩。当不会耽搁子壮士的奖赏。”崔慕⽩
“如此甚好。”崇祯松了一口气道“骆养<img src="in/xing.jpg">。”
“臣在。”
“各部所行之事,皆需要灵通之消息。锦⾐卫须将报情及时报与朕与各部,不得有一丝耽搁。”崇祯板着脸道“若是遗漏任何一条消息,你就回家呆着吧。”
“臣当竭力而为。”骆养<img src="in/xing.jpg">也惊出一⾝冷汗,这个皇上怎么突然拉我进去。
“好了。今⽇朕之事已经结束。”崇祯笑道“不知诸卿可有什么想法。若是没有,便与朕吃些应节食物,过过新年之气氛。”
“臣有事启奏。”杨子荣却是站了出来道“內阁搁置已久,如今朝廷步⼊正轨,当是重组之时。”
內阁乃是明最⾼官署名。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強央中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也就是说,內阁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秘书<img src="in/xing.jpg">质的机构
“內阁”地真正建燎在明成祖的时候。明成祖即位后,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于午门內的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务,始称为“內阁。”“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內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仍然是皇帝的人私秘书。永乐中期以后职权渐重,将大学士地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并且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幕僚和决策机构。
內阁,用得好,是个好东西;若是任其盲目,则是败坏朝纲之物。
正所谓:**者必误国,分权者必振兴。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家国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从明朝中晚明的历史可以看出,只要內阁中人才济济,皇帝再怎么懒惰都无所谓(如隆庆);而內阁权力被虚化,被剥夺(如崇祯17年换52內阁),那就是在勤政也是要亡国!
自定都南京以来,崇祯皇帝再也没有提起內阁,而百官也因为朝廷处于⽔深火势之中,也不敢轻言提內阁之事。渐渐得,六部之首虽没有內阁大学士之名义可行地也是內阁之事,百官也就睁一眼闭一眼。没想到,六部之中,却是户部杨子荣先行提出。
而崇祯没有提起,是因为还没有好人选。
“哦!”崇祯看着杨子荣道“对于內阁人选,可有举荐?”
众人见崇祯并没有恼怒反而问起杨子荣內阁人选来了,不由一愕:难道皇上不记得失去京师之前,正是他将內阁的权力收回。这是反话还是?众人连忙低垂下眼睑,假装认真聆听,眼角却是偷偷瞄向崇祯,看其表情地真伪。
“这个,这个…”杨子荣看到崇祯的反应和众人地动作,心中的人选也敢说出来了。谁知道崇祯是真心还是假意,若是真心还好,若是假意套话,那自己说出的人选将成为皇上打击的对象,岂不是成了罪人,如何是好呢?一时间竟然犹豫起来了。
“內阁,朕早就打算要重置了。”崇祯将众人的表情一一⼊目,为了打清众人的疑惑道“只是一直没有好人选,这才迟迟没作打算。现在,杨卿竟然提出来了,不妨直言,让朕参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