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是⽝明帝国的都城,皇族勋贵,⾼官富商,都是聚居于此。什么豪奢享乐的东西都是不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大家都是买得起。
这珠宝首饰的铺子就是一种,这里面的货物都是金银珠⽟,又是精工打造,每一件价格都是不菲,在铺子里的存银,流⽔进出的钱财,那都是不小的数目。
如果说是在北城专门为勋贵⾼官服务的那些珠宝行,那首饰珠宝的价钱,每⽇里进出流⽔,存在柜上的金银,数目就更走了不得了。
自从天津卫开海之后,有些来自西洋来自阿拉伯来自天竺、甚至是偻国式样的首饰开始出现在市面上。
这些东西论起精美未必比大明的货⾊好,可胜在有异域风情,而且在大明的富贵人家看来,这些外洋的东西不少格外的没有廉聇,也就是说,骄奢<img src="in/yin2.jpg">逸之时特别适合,所以这些外洋样式也有市场,颇为风行。
经营这样首饰的铺子不少,规模最大的也就是四家,这四家都是京师土著开的,背后有的是勋贵,有的是宦官,总归都是能站住脚,而且得罪不起的人物。
不过那些当事人才知道,这勋贵、宦官什么的都是个名头,都是有什么富商七拐八拐的和他们搭伙。他们要做的就是分红拿钱,关键时候充个门面。
也不是没有人动过歪心思,比如说想要趁势呑了对方的份子,可往往一动手才发现,对方的⾝后有些庞然大物,这些庞然大物他们看不清,但动动手就⾜以碾死他们,或者被收拾,或者被警告之后,这些人也都是安生了下来,完全不去也是不敢去过问这些铺子的运作和账目。
锦⾐卫和东厂对这样的铺子也有关注,不过在这两处的消息就是经常有某某员官某某勋贵的內眷出⼊。
这个也是平常,珠宝行可不就是做的这些人的买卖,不是这些富贵人家的女眷买卖,难道会是男人去?关注也就是仅仅到此不会多一点少一点,不过如果进一步了解的话,那就完全不同了。
比如说某侍郞的如夫人在这个铺子里买了银手镯两对,银手镯不值钱,两对也不值钱,在侍郞眼里或许也就是个管事婆子带的,但是银手镯两对,却是用金箱子装的这金箱子上有红穗子穗子上挂着⽟璧。
金箱⽟璧极为富丽堂皇,结果这家铺子还上了⾊,弄成木头摸样,东西送到侍郞府上內宅,侍郞如夫人还发了脾气,将这个箱子退回来,不过退回来的时候,就是真木箱了事情还不算完,接平来那金箱⽟璧,如夫人找了个家人去当铺当掉那当铺朝奉一看这么贵的东西,而且⽟璧是古物,又给了十⾜的⾼价。
这一进一出,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可却有大额的银钱清清⽩⽩的落⼊了那侍郞府上。
当然了,正常的牛意也是做,但要是看看账目,基本上是不赚什么银钱的,赚的利润恐怕都是贴补在他处了,就这样,外面还要贴补进来银子。
可夭底下没有王法说做生意只能钱赚但不能赔钱的,账目清楚,银镯子两对卖出去,现银付讫,谁能说有问题乙几家珠宝行,一家也就是做这么一两家的生意,都是隐秘非常,到了侍郞这一级,做事那就是小心的很了,他们也担心自家的把柄被这些珠宝行抓住,先前也都是派人盯着,或者是委托关系,动用锦⾐卫啊,顺夭府、刑部之类的密探来看,都没有什么端倪,这才慢慢的放下心来。
大家都不是傻子,也知道这银钱拿着,必然有一天会有事情找上门来,可总没有⽩拿银子的道理,银子到手这就比什么都強。
这些珠宝铺子经常有些管事一流的人物,或者拉生意,或者自家休闲,青楼楚馆之类的地方也都是不少去,一些指示和汇报,就在这样的地方不知不觉的进行<img src="in/jiao.jpg">接轮替,到该到的人的手中。
九月中,自夭津卫那边运了一大批货物过来,看到的人都是惊叹这家真的大手笔,那车辙在硬土地上都是印了那么深,里面肯定都是金银财宝,要紧的东西。
各家进货之后,又按照行內的规矩,给相<img src="in/shu.jpg">的贵家下了帖子,说本行內到了不少新鲜样式,请各家的<img src="in/nai.jpg"><img src="in/nai.jpg">们过来看看,选些喜<img src="in/huan.jpg">的。
来了之后,自然都是満载而归,又是按照那套路腾折了一番,名正言顺的银钱落袋,在京师通州的一个庄子里,原本存着的三十万两银子一次全被提空。
…”
清晨起来,有资格上朝的员官都是在大明门那边等候,从前都是夭不亮就要过来的,现在万历皇帝规矩大,这等祖宗规矩也给改了,吃过早饭过来也可,但回去的时候稍晚,这也合乎大家的心意,有那守旧的叫唤几声没人理会也就过去了。
现如今,在大明门前也是有一景,几个朝鲜那边过来的使者天不亮就跪在门前哭号,请求上国发病援救。
宮內每次都派宦官温和的安慰,甚至提供饭菜,但具体的承诺从来不给,开始的时候,大佬们还看个新鲜,后来就觉得无趣,<img src="in/gen.jpg">本不关注了,那边磕头哭号去,咱们说咱们的。
私下聊天的內容其实也是和朝鲜相关,大明这些年军功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了军功,荣华富贵那都是滚滚而来,而且有了军功,可以有大批的人受到照应,李家犯过那么多次大错为什么还不倒,还有两个总兵十几个副将,就是因为李如松这些年一直有功,至于王通那边,那么显眼就不必说了。
有这个⼲碍,谁来当这个大军的主帅,各处势力就运动的相当紧了,而且李家上下活动的很频繁,这个姿态也让人心里有数,李家这种按规矩做事,你这时候帮了忙,其他时候肯定有回报,王通基本上不动作,就算是一些中立的也不愿意动作,未必记着好啊!话又说回来,如果王通真求上门,他们也不愿意接茬,毕竟彼此竞争冲突实在是太多。
“…,王阁老那边似乎还是不出声啊…”
“次辅沈一贯据说露了点风⾊,可不知道被什么人警告了,又是缩了回去…。”
大家彼此相<img src="in/shu.jpg">的,都是凑在一堆小声议论,这边说这个,那边也有人讲:“听说李家去找申时行了?请申时行出面说话,也是有几分份量的,不过申时行现在谦退得很,<img src="in/gen.jpg">本闭门不见!”
“…啧啧,他李家还真舍得下本钱…”
“你想想,现在这局面李家如果不主持这件事,地位稳不稳不说,怕是钱财都赚不到了,能不着急吗?”
“朝鲜那里有个庇,也就是⾼丽参⾼丽纸,那地方我看不管也就不管了。”
王锡爵在另外一边,他也不出轿子,有仆役伺候他喝了参汤后他就在轿子里闭目养神,他不动,不代表别人不动,不多时就有人凑过来低声说道:“阁老,有人说工部潘季驯露出口风,说王通适合为帅,想要在朝会上讽”
听到这话,王锡爵双目微微睁开,又是合上,轻声说道:“真是荒唐,他眼⽪子就这么浅,别人帮着刊印了本书,就什么都忘了,这等事那里是咱们做臣子能参与的,菲是天子做主,让他谨慎些。
轿子外的人连忙答应,紧接着又是去了,王锡爵这才睁开了眼睛,冷声说了句:“糊涂!”
有资格参加朝会的人都打定了一个主意,对谁人为帅的事情,不说话,等等看,但拿了好处,或者自己有了取舍判断,让下面的人去摇旗呐喊就是,自己没必要这么早跳出来。
可这一天的朝会却有了很令人惊讶的变化,刑部和户部的两个侍郞都是上疏,认为正因为大明这些年开疆拓土,这局面就越发需要维持,不能有丝毫的轻忽大意,眼下朝鲜有倭寇大军,朝廷就算有把握,也要用雄狮博兔的态度去对待,不能有丝毫的轻忽。
又有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上疏,说眼下大明能拿出来的精锐机动力量就是虎威军各部,虎威军各部谁来统辖最有把握,有过胜利的前例,只有王通,有归化城和建州的先例,朝鲜那边也不在话下。
这几人未必懂得兵法军事,说的东西也是中规中矩的外行话,但他们在朝中可是被认为没什么派系,最起码和王通这个派系没什么往来,甚至在天津卫和松江都没有太多的生意产业。
他们来说这个话,而且从奏折本⾝来说,也没什么偏向,就是举出一个个实例,就事论事而已。
所以尽管说这个话的人数不多,却给人一种“出自公心”的感觉,对那些正在观望或者说也是有些公义在的员官来说颇有影响,原本朝野大多是李如松为帅的议论,现在突然间,变成了各有支持。
但关键的问题是,天子还没有下决断,当然,也没什么人注意到说话的这几位大人,內眷经常去逛珠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