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男频 女频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0411-0420

作者:当年明月 字数:11536 更新:2024-11-02 07:11:20

  [411]

  王振本来就是个只顾自己,不管‮家国‬的人,他怎么会这么积极呢?

  原来在此之前,也先每次来做生意,都会给王振行贿,然而时间一长,也先把这茬给忘了。

  于是王大人突然之间愤怒起来,命令核实使者人数,然后一下子减去了应付金额的五分之四。

  就算也先做生意不老实,是个奷商,但人家毕竟还是讲信用的,牛羊还是送给你了,而王振却一下子成了外贸稽查员,竟然几乎全部没收,连‮票发‬也不给。

  也先被彻底<img src="in/ji.jpg">怒了。

  原本只是用武力威胁,在此基础上再⼲点奷商的勾当,无非是想捞点好处,然而这次被王振稽查队抓住了要害,狠狠地罚了一次款,也先⾎本无归。

  本来就跃跃<img src="in/yu.jpg">试,想搞点名堂的也先终于坐不住了,这次的事情让他找到了借口,他擦亮刀剑,备好马匹,准备发动攻击。

  三十五年前,祖⽗马哈木就是被眼前的这个庞大帝国所击败,现在复仇的机会到了!

  烽烟再起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挥刀出鞘。

  蒙古骑兵分为四路,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大明帝国分别发动了进攻。

  其中第一路攻击辽东,第二路攻击甘肃,第三路攻击宣府,最后一路由也先自己统领,攻击大同。

  战争就此全面爆发。

  消息传到京城,大臣们十分紧张,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事发突然,很多大臣心中都没底,但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十分‮奋兴‬。

  此人又是王振。

  受贿的是你,查货的是你,惹事的也是你,现在打仗了,你还有什么可‮奋兴‬的?

  要说明的是,王振从来就不是什么主战派,正统八年(1443),侍讲学士刘球就曾经给皇帝上过一次奏折,指出蒙古使臣人数⽇益增多,必然包蔵祸心,希望能够尽早整顿兵制,积极备战。

  刘球没有想到,他出于爱国热情上书,换来的却是杀⾝之祸。

  王振看到奏折后,<img src="in/bo.jpg">然大怒,不知是他收了也先的钱,还是认为刘球是在指责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反正他找了个借口,把刘球关进了监狱,在不久之后,他指使自己的亲信锦⾐卫指挥马顺杀害了刘球。

  这样一个祸国殃民的死太监,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爱国情<img src="in/cao.jpg">的。

  他之所以‮奋兴‬,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实现自己抱负,扬威天下的机会。

  [412]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开始秘密地筹划。

  当时也先的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強大,明朝的边境将领已然不是对手,大同守军连连失利,纷纷告急,朝廷经过会议,决定‮出派‬驸马井源出兵作战。

  驸马井源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领,他的出征缓和了当时的紧张局势。

  然而就在他出征后第二天,皇宮就传出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

  皇帝要亲征了!

  这正是王振捣的鬼

  王振想要远征立功,但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威望带兵出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想到了皇帝。

  皇帝是自己的‮生学‬,一直听自己的话,只有借助他的名义,才能实现自己统帅大军的梦想!

  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朱祁镇下达了亲征的命令,召集大军共二十万,立刻准备出征。

  这里要说一下,很多史书都说此次出征共有五十万人,<img src="in/gen.jpg">据本人考证,这是不准确的,因为由当时动员兵力时间及京城附近布防情况分析,几天之內,绝对不可能召集五十万大军,当时京城的三大营总兵力是十七万左右,加上附近军队,共计数量应当在二十万左右。

  我们知道,兵家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的人也要吃饭,要‮觉睡‬,这就必须准备好粮食帐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仗就是打后勤。

  朱棣远征之时,会征用大量的民工、牛马车辆,并设置专门的运粮队,准备后勤时间往往长达几个月。

  那么王振统领的这二十万大军出发准备用了多长时间呢?

  答:不到五天!

  七月中旬接到边关急报,七月十七⽇就出征了!

  在王振这个蠢货看来,只要把人凑齐就行了,他事先通过边报得知,也先只有两三万人马,所以他征召二十万大军,认为这样就一定能够取胜。

  是啊,这个算数小‮生学‬也会做,二十万对两万,平均十个人对一个人。似乎不用打,一人踩上一脚也能把对手给踩死。

  王振就是这样想的,他的作战思想似乎也就源自于此。

  无知啊,真是极度的无知!王振这个出生市井的小人物此刻终于显出了他的本⾊,在他看来,战争似乎就等同于街头的黑社会斗殴,双方手持西瓜刀对砍,谁人多,谁气势大,谁就能赢。

  话说回来,战争到底与斗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是人越多越好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开一个专题:

  战争是怎样炼成的

  [413]

  一千多年前,一个叫韩信的人对皇帝刘邦说出了一句话: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这不仅是一句成语,一句千古名言,也是一句自信的豪言壮语。

  在我看来,在韩信说出此言之后的一千多年里,有资格有能力以此言自居者,不会超过十五个人。

  而如果你仔细研究过军事,就会发现,要做到带兵多多益善,实在是太难了。

  要说明原因,就必须从什么是战争说起。

  事先说明,请大家不要误会,这里绝对不是要介绍那些让人头疼的政治<img src="in/xing.jpg">质,阶级本质。我们要讲的是战争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的搏斗。

  因为如果我们把战争的所有外表包装脫去,就会发现:

  战争,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打架斗殴。

  下面,我会借用经济学中的模型理论(先预设基本框架,不断增加条件的经济分析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先从两个人讲起,相信大家也有过打架的经历,而两个人打架就是我们俗称的“单挑”

  “单挑”实际上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因为打人的是你,挨打的也是你,是输是赢全要靠你自己。当然,如果你比对方⾼大,比对方強壮,凑巧还练过武术(最好是搏击,套路不怎么管用),那么胜利多半是属于你的。

  现在我们把范围扩大,如果你有两个人,而对方还是一个人,那你的赢面就很大了,两个打一个,只要你的脸⽪厚一点,不怕人家说你胜之不武,我相信,胜利会是你的。

  下面我们再加一个人,你有三个人,对手还是一个人,此时,你就不用动手了,你只要让其余两个人上,自己拿杯开⽔,一边喝一边看,临场指挥就行。

  就不用一个个的增加了,如果你现在有一千个人,对手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呢?

  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你反而不会获得胜利。因为做你对手的那个人肯定早就逃走了。

  到现在为止,你可能还很乐观,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你占优势。

  然而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了,如果你有一千个人,对手也有一千个人,你能赢吗?

  你可以把一千个人分成几队去攻击对方,但对手却可能集中所有人来对你逐个击破,你能保证自己获得胜利吗?

  觉得棘手了吧,其实我们才刚开始。

  下面,我们把这个数字乘以一百,你有十万人,对手也有十万人,你怎么打这一仗?

  [414]

  这个时候,你就⿇烦了,且不说你怎么布置这十万人进攻,单单只说这十万人本⾝,他们真的会听你的吗?

  你要明⽩,你的手下这十万人都是人,有着自己的思维,有的<img src="in/xing.jpg">格开朗,有的<img src="in/yin.jpg">郁,有的温和,有的暴躁,他们方言不同,习惯不同,你的命令他们不一定愿意听从,即使愿意,他们也不一定听得懂。如果里面还有外国友人(比如朝鲜),那你还得找几个翻译。

  这就是指挥的难度,要想减低这一难度,似乎就只有大力推广汉语和普通话了。

  要是再考虑他们的智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你就会十分头疼,这十万人文化程度不同,有的是文盲,有的是翰林,对命令的理解能力不同,你让他前进,他可能理解为后退,一来二去,你自己都会晕倒。

  很难办是吧,别急,还有更难办的。

  我们接着把这十万人放⼊‮场战‬,现在你不知道你的敌人在哪里,他们可能隐蔵起来,也可能分兵几路,准备伏击。而你自己要考虑怎么使用自己这十万人去找到敌人并击败他们。

  此外,你还要考虑这十万人的吃饭问题,住宿问题,粮食从哪里来,还能坚持多少天。

  脑子有点<img src="in/luan.jpg">吧,下面的情况会让你更<img src="in/luan.jpg">。

  你还要考虑军队行进时的速度、地形、下雨还是不下雨,河⽔会不会涨,山路会不会塞,士兵们经过长时间行军,士气会不会下降,会不会造反,你的上级(如果有的话)会不会制约你的权力,你的下级会不会哗变。

  你的士兵有没有装备,装备好不好,士兵训练⽔平如何,敌人的指挥官的素质如何,敌人的装备如何,敌人的战术是什么,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打了败仗怎么撤退,打了胜仗能否追击等等等等…

  事实上,‮场战‬上的情况还要复杂得多。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明⽩,别说带十万人出去打仗,你就是带十万人出去转一圈,旅个游,能平安无事地回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你可能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恰恰相反,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不要忘记,我们的目标是多多益善。

  如果你再把指挥的人数加上十倍,一百万人,你就会发现,你面对的已经不是一百万可以依靠的人,而是一百万个⿇烦,是真正的灾难。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四十三章

  章节字数:3877更新时间:07-02-2216:32

  [415]

  从十万到一百万,你的人数增加了十倍,但你的问题却可能增加了一百倍,任何小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一百万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不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不是傻瓜,你怎么控制一百万个人,让他们去听从你的指挥呢?

  军事指挥就如同一座金字塔,指挥的人数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是成正比的,指挥的人数越多,对能力的要求就越⾼。从古至今,有能力站在塔顶的人是很少的。

  多多益善是一种境界,它代表着指挥官的能力已经突破了人数的限制,突破了金字塔的塔顶,无论是十万、还是五十万、一百万,对于指挥官而言,都已经没有意义。

  因为这种指挥官的麾下,他的士兵永远只有一个人,命令前进绝不后退,命令向东绝不向西。

  同进同退,同生同死。

  这才是指挥艺术的最⾼境界。

  所以,善带兵而多多益善者,是真正的军事天才。

  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军神。

  以上就是模型的构建过程,相信大家应该对战争和人数及指挥能力的关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这个模型是理想化的,我们在此还要补充两种特殊情况。

  首先,这个模型设定的是普通的人,不包括特异功能人士,如郭靖、杨过、张无忌等人,能够突破地球引力,一跳十几米,穿墙⼊室,⾝负如乾坤大挪移之类的绝学,一个能打几百上千个。

  如果你手下有一千人,而对手果真是上述传说人物中的一个,那你还是快逃吧,不但是因为对方⾝负绝学,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方是正面⼊物,主要人物,是主角,<img src="in/gen.jpg">据剧情限定,他就是睡着了你也打不过他的,你才几斤几两,敢和大侠对着⼲?剧情限定好了,他是稳赢的。

  其次,双方装备不能过于悬殊,比如对方拿火<img src="in/qiang.jpg">,你拿板砖,就算人再多一倍,估计也是没用的。

  结论

  总之,战争不是打群架,人多就稳赢,实际上现在某些街头斗殴的人也开始注意战术方法了,他们也时不时来个半路偷袭,前后夹击之类的把戏。

  可见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带几十万人出去打仗是很容易的,即使你把‮国全‬人口全带出去也没有人管你,问题是你要能保证打赢。而像⽩起、韩信、陈庆之、李靖这样有能力做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比如国民<img src="in/dang2.jpg">的著名将领胡宗南,手下长期拥兵数十万,却一直被只有几万人的对手牵着鼻子走,最后被打得落花流⽔,倒不是他不肯用心,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他的⻩埔同学最后给他下了一个定义--"胡宗南,也就是个团长。"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奴才。

  他从前不过是个小小的学官,还是个学艺不精的学官,后来还成了宦官,然而这位⾝残志不坚的仁兄居然一下子当上了二十万人的统帅(实际统帅权在他手中)。

  后果可想而知,也不堪设想。

  [416]

  准备与抉择

  在这短短的几天中,王振一直做着青史留名的美梦,而其他的人也有着各自的行动。

  首先是大臣们,当他们听说这个如同惊天霹雳般的消息后,顿时炸了锅,纷纷上书反对,带头的是吏部尚书王直。

  吏部就是人事部,由于主管‮员官‬任命职权,故而位居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也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天官,可见其威望之⾼。

  在王直的带领下,百官联合上奏折反对出征,但可惜的是,王振是司礼监,并且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反对无效。

  除了这些人外,兵部的两位主官也上书反对,他们分别是兵部尚书邝野和兵部侍郞于谦。

  邝野,宜章人,永乐年间进士出⾝,他为人清廉,十分正直,对于王振的胡作非为很是不満,这次他上书反对,正是他一贯以来正派品行的表现,不出所料,他的反对也被驳回,但这并不是他劝阻行为的结束,事实上,作为一个从始至终参加了这次远征的人,他把自己的忠诚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这位于谦,正是我们后面篇章的主角,要说这位仁兄实在不是一般的強,他的能力和人望也不是一般的⾼,他得罪过第一号红人王振,且从未认错,居然就在王振眼⽪子底下还能复官至兵部侍郞,而王振也拿他没有办法,可见其<img src="in/gen.jpg">基之牢固,背景之深厚。

  这两位兵部⾼级‮员官‬的‮议抗‬被驳回后,也只好去继续他们的工作,为远征作准备。按照规定,皇帝出征,兵部主要‮导领‬应该陪同,经过內部商议,最终做出了决定:

  邝野陪同出征,于谦暂时代理兵部事宜。

  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决定挽救了大明帝国的国运。

  与他们相比,其余两位辅政大臣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三杨已经死了,胡濴没有什么能力,而真正应该起作用的张辅却一言不发。

  这就太不应该了,张辅率军平定安南,曾⾝经百战,不可能不知道这一举动的危险<img src="in/xing.jpg">,此人是四朝老臣,王振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如果要争论起来,王振可能还不是他的对手,但年老心衰的张辅却令人失望地保持了沉默。

  虽然一言不发,虽然明知危险,但张辅最终还是与皇帝一起出发远征,不是作为指挥官,只是作为一个陪同者。

  你把儿子<img src="in/jiao.jpg">给我,我就陪他走到底吧。

  大臣们<img src="in/luan.jpg">成一团,各有各的打算和行动,皇帝也有,皇帝也是人,在出差之前,他也要<img src="in/jiao.jpg">接好工作,告别亲人,这才能打好包袱上路。

  [417]

  朱祁镇现在就面临着这两项工作,他首先把‮家国‬大权<img src="in/jiao.jpg">给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应该说朱祁镇是一个品行温和的人,他和他的弟弟关系也十分的好,而他的弟弟也十分规矩,对于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从不贪心,比如说--皇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祁镇放心地将‮家国‬大权<img src="in/jiao.jpg">给了他。

  然而朱祁镇不明⽩的是,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会变化,人也是会变的

  当一个人习惯了某种权威和特权后,他就无法再忍受失去它们的痛苦。

  权力在带给人们尊严的同时,也会带给他们自私。

  <img src="in/jiao.jpg">待完‮家国‬大事后,朱祁镇去向自己的<img src="in/qi2.jpg">子--钱皇后告别。

  正统七年(1442)对大明王朝而言并不是个好的年份,正是在这一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夺取了‮家国‬大权,但这一年对于朱祁镇本人而言,却是幸福的。因为就在这一年,他<img src="in/ying.jpg">娶了自己的皇后钱氏。

  自古以来,几乎是有多少皇帝就有多少皇后,而且皇后的人数只会多不会少。事实上,皇后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从武则天到慈禧,她们在历史中担任的戏份绝不比某些男主角少,当然,更多的皇后则是默默无闻,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也有一些皇后因为她们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权谋手段被载⼊史册,名留青史。

  这位钱皇后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为后人传颂

  但她与历史上的那些权后们不同,她不是靠自己的权术<img src="in/yin.jpg">谋、政治手段让人们记住她的。

  她凭借的是最为简单也最为真诚的东西--感情。

  她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历代的史官,于是她的事迹就此流传下来,并感动了更多的人。

  所以在之后的篇章中,我们也会讲述这位不平凡的女人,讲述她的不朽传奇。

  一个女人的传奇,因真情而不朽。

  皇后与皇帝之间有真的感情吗,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至少在这位钱皇后⾝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感情,没有任何功利、纯真的感情。

  在那三千佳丽的深宮中,无数<img src="in/yin.jpg">谋诡计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为了争宠、争权,原本手无缚<img src="in/ji2.jpg">之力的弱女子会变得比男子更加<img src="in/yin.jpg">狠毒辣,有的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骨⾁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武则天)。

  但这决不是说她们可恨,可憎,事实上,在我看来,她们是一群可怜的人。

  [418]

  在那权力决定一切的世界中,有了皇后和宠妃的名分,有了权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消除所有的感情和同情心,变得冷酷无情。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在我看来,这些可怜的女人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自私,而是自保。

  而在我们后人眼中,所谓后宮就是一笔算不清的烂账,争宠、夺位、争嫡周而复始,不厌其烦,乌烟瘴气。

  这位钱皇后,就是乌烟瘴气的后宮中盛开的一朵莲花。

  朱祁镇十分喜爱他的这位原配夫人,也十分照顾她,钱皇后并非出生大富大贵之家,懂得生活不易,即使在做了皇后以后,她也没有习惯养尊处优的生活,只是尽心尽力对待自己的丈夫,还经常动手做些针线。而朱祁镇数次要给她的亲戚封侯,都被她推辞。

  在很多人看来,皇后⾐食无忧,⺟仪天下,做针线不过是消遣。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如果钱皇后知道,几年以后,她竟然会用自己的针线手艺做活去换取东西,不知会作何感想。

  总而言之,这个皇后并不一般,她不要官,也不要钱,除了一心一意对自己的丈夫,她似乎没有其他的要求。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她对朱祁镇的感情是‮实真‬的,经得住考验的,在她眼中,这个叫朱祁镇的人的唯一⾝份只是她的丈夫,无论朱祁镇是皇帝,还是俘虏,或是被自己的亲弟弟关押的囚徒,这个⾝份始终没有变过。

  在朱祁镇向他告别,准备出征的那个晚上,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但我相信,这位<img src="in/qi2.jpg">子会像所有普普通通的出征士兵的<img src="in/qi2.jpg">子一样,嘱托自己的丈夫要保重⾝体,注意‮全安‬,并说出那句曾被说过无数次,但仍然值得继续说下去的话:

  "我会等你回来的"。

  出征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十七⽇,大军出征。

  不顾无数人的阻拦,王振执意出征,他要去寻找梦想的光荣。

  与他一同出征的,有很多堪称‮家国‬栋梁的文官武将,他们包括: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朱能之子承⽗爵)、內阁成员曹鼎、內阁成员张益、兵部尚书邝野等等,全部名单很长,就不单列了,总之,朝廷的文武精锐很多都随行而去。

  能够活着回来得很少。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四十四章

  章节字数:3834更新时间:07-02-2216:32

  [419]

  此时的朱祁镇也不会知道,他的传奇经历就要开始了。对于这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而言,这是一次令人期待的‮奋兴‬经历。他一直尊重有加的"王先生"是不会错的,亲征无疑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客观地讲,朱祁镇对这次即将到来的失败是负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绝不在他,因为他不过是个没有多少从政经验,且过于容易相信别人的一个年轻人而已。

  王振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暂时不说责任在谁,其实就在大军出发的同一天,几百里外的大同已经爆发了一场大战。

  战争的地点在<img src="in/yang.jpg">和,这一战以明军的全军覆没告终,必须说明的是,这场战争完全体现出了也先军队的強悍,因为明军是有备而来,且得到了大同镇守太监郭敬的全力支持。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仍然不是也先军队的对手。

  除了全军覆没外,领军大将宋锳也被阵斩,随军的太监郭敬还算聪明,躲在草丛中装死,才最终逃过一劫。

  只有一个人逃了回来,这个人叫做石亨,也是大军的主将。

  自己的所有部下都被也先杀死,本人也落荒而逃,这对于一个指挥官而言,是最大的侮辱,但石亨是幸运的,在不久之后,他将有机会亲手拿起武器,为死去的同胞复仇。

  战胜的也先已经打扫了‮场战‬,养精蓄锐,等待着对手的到来。

  而对于这一切,尚在梦境中的王振是不知道的,他始终天真地认为,只要大军出发,看见敌人,一拥而上,就能得到胜利。

  二十万大军就在这个⽩痴的引导下,沿居庸关、怀来,向大同<img src="in/ting.jpg">进,而前方等着他们的,是死亡的圈套。

  八月一⽇,大军到达大同,在<img src="in/yang.jpg">和差点被⼲掉的郭敬已经逃回来,并见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振。

  看着郭敬那惊魂未定的眼神和体态,王振不噤嘲笑了他一番。

  "我有二十万大军,还怕也先吗?"

  但郭敬接下来说的话,却真正震惊了本就是无胆小人的王振。

  他汇声汇⾊地向王振讲述了那从前的战斗故事,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战败时的惨况。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奴才。

  在他大权在握的⽇子里,他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还梦想着建功立业。其实在心底,他很清楚,自己不过是骗取了皇帝的信任,狐假虎威的一个小人,一个懦夫。

  于是他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

  [420]

  此时大军刚刚到达大同,并未走远,如果按时撤回,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也先暂时也摸不透这二十万大军的底细,不会立刻进攻。虽说师出无功,就算是出来旅游了一圈吧。

  可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偏要搞出点花样来。

  王振是一个小人兼暴发户,他的所有行为模式都是依据这一⾝份而定位的,而像他这一类的暴发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炫耀。

  王振的家在蔚县,当时属于大同府的管辖范围,于是他决定请皇帝到自己的家乡看看,小小的蔚县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王振的目的很简单,就如同现在的有钱人喜<img src="in/huan.jpg">开着车回到自己的老家,然后大按几声喇叭,把全村的人都叫醒,然后让全村老小出来看自己的新车、新⾐服。

  王振带了皇帝和二十万人,回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这个目的。

  他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而已,当年那个穷学官,现在出人头地了!

  虽然已经变成了太监。

  一错再错

  既然王振决定要回家去看看,那就去吧,大军于是调转方向,向蔚县出发。

  事实上,王振的这个决定倒是正确的,因为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京的必经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进发,⾜可以平安抵达京城。

  八月三⽇,大军开始前行,但行进仅五十里,队伍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接到命令,所有的‮队部‬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

  这简直是个让人抓狂的决定,大军已经极其疲惫,如果继续前进,不久就能回京,并确保‮全安‬。

  好好的路不走,走到半路,居然要回头取一条远路回京!

  发布这条命令的人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那就一定是疯了。

  王振有正当的理由,而且似乎还很⾼尚。

  “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县,必会践踏庄稼,现命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真是太⾼尚了,司礼监王振践踏人命,贪污受贿,祸害‮家国‬,诬陷忠良,现在竟然突然关心起蔚县的庄稼起来,实在是明察秋毫。

  后世的史学家无不对此“⾼尚行为”深恶痛绝,还有很多人分析,蔚县的田地应该都是王振自己的,所以他才那么在乎。

  其实在我看来,是不是王振的并不重要,因为即使这些田地不是他的,也不能说明他的品格有多⾼尚。无非是施以小恩小惠,显示自己的权力而已。

  王振最终还是挽救了蔚县的庄稼,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数十万条人命。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7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