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宋元一上来就表现的比较亢奋,宋明故作深沉,咳嗽了一声,提醒宋元和傅清扬还有其他人在。然后对傅清扬说道:“我说,清扬啊,这位是?”
宋元听了宋明的话,这才意识到在傅清扬的旁边还站着一位女士。
“宋老,宋叔,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秀芝姐,我请你们来就是给秀芝姐的女儿琪琪看病的!”傅清扬给宋明和宋元介绍道。
“两位专家好,我叫李秀芝,大老远的,还⿇烦你们跑一趟,真是不好意思!”李秀芝听到傅清扬的介绍连忙上前一步,热情地说道。
本来,宋明和宋元来之前她还没有多少信心,但是看到宋明和宋元的卖相都不错,不噤对他们两人的信心大增,自然也就充分的有好感起来。
“原来是李女士,你不用这么客气,既然清扬喊你秀芝姐,那我们就不是外人,你放心,琪琪的病我们一定会用心的。”宋明微笑着说道。
傅清扬看着宋明这副俨然德⾼望重的模样,心里腹诽不已,他可是知道,有时候这老头子恐怕还没有宋元正经呢。
“多谢两位专家,多谢两位专家了!”李秀芝听宋明这么一说,更是心神大定,连声道谢。
傅清扬又是一阵好笑,别说,想当初刚见宋明的时候,他也被宋明这模样给欺骗了。直到后来,和宋明接触的机会多了。这才发现了这老头的本<img src="in/xing.jpg">。
“好了,好了,我们就不要在这里寒暄了。”傅清扬见双方之间都表现的有点拘谨,说道。
“对对。不要在这里寒暄了,先住下再说!”李秀芝说道。
傅清扬带着宋明宋元两人来到龙华大店酒。这地方可能是龙华最好的店酒了,当然了,价格也是相当贵的。这一次,李秀芝坚持买单,傅清扬刚刚给她转了三百万,知道她暂时倒也不差钱,也就任由她付钱了。
宋明和宋元也没有多耽搁。事实上,傅清扬的事情他们还是很上心的。到宾馆之后,两人匆匆忙忙的洗了个澡,就在傅清扬和李秀芝的带领下却给琪琪看病了。
李秀芝家里。宋明让琪琪平躺在<img src="in/chuang.jpg">上,从随⾝的包里拿出一个脉诊,给她垫在手腕上,闭目切脉。要是普通的西医,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是不能给病人检查⾝体的。但是中医不同。
中医是华夏传统医学,它承载着华夏古代民人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img src="in/yin.jpg"><img src="in/yang.jpg">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img src="in/xing.jpg">、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內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津<img src="in/ye.jpg">的变化、判断琊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摩按、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img src="in/yin.jpg"><img src="in/yang.jpg">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img src="in/yin.jpg"><img src="in/yang.jpg">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物药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帝內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img src="in/yin.jpg"><img src="in/yang.jpg">两大类物质构成,<img src="in/yin.jpg"><img src="in/yang.jpg">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理生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img src="in/yin.jpg"><img src="in/yang.jpg">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強调“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理生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理生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強调“整体观”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舂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img src="in/yin.jpg"><img src="in/yang.jpg">五行解释人体理生,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体<img src="in/cao.jpg">“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五千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华夏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丽、扶桑、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府政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华夏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位紊<img src="in/luan.jpg">,出版《图经》。明朝时候,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一。
当然了,因为中医精深奥妙,想要掌握难度很大,所以近现代有没落的迹象。就好像切脉这一条,西医往往使用听诊器,来检查人体,或者借助于更加复杂的仪器。从某些方面来讲,西医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因为西医在检查和许多方面都比中医来的复杂。一名学习过一段时间的生学就可以用精密仪器来帮人检查⾝体。而中医则不能,如果一名中医大夫想要达到检查出病症的程度,就需要长时间的苦修实践才行。就好比切脉。
切脉又称脉诊、诊脉、按脉、持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近代以来西医看病习惯用听诊器,而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img src="in/gen.jpg">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看着简单,好像就是手指一搭,这就能够检查出病因,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想要切脉断病,是需要很深的造诣的。中医的一套理论体系也为世界所特有。它是华夏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人<img src="in/ying.jpg">、寸口、趺<img src="in/yang.jpg">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切脉的常见部位是桡动脉。后世则以寸口诊法为主,并从脉的位置、次数、<img src="in/xing.jpg">状、形势等,分为多种(前人有二十四脉、二十七脉、二十八脉、三十脉、三十二脉等),以诊察机体的病变。古代切三部九候脉。《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说:“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img src="in/yin.jpg">也;中部地,手<img src="in/yang.jpg">明也;中部人,手少<img src="in/yin.jpg">也。下部天,⾜厥<img src="in/yin.jpg">也;下部地,⾜少<img src="in/yin.jpg">也;下部人,⾜太<img src="in/yin.jpg">也。现在,是遵循扁鹊的寸口脉法,切寸口。切寸口也有九层。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浮、中、沉(轻、中、重)三种指力按脉,切出九个层面的脉象。切寸口脉时,医师以自己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按在患者的寸、关、尺部位。因为人的左手和右手的寸、关、尺脉脉象反应不同的脏腑状态,所以要对左、右两侧的寸、关、尺脉都要切按。左手寸脉切的是心、关脉切的是肝、尺脉切的是肾。右手寸脉切的是肺、关脉切的是脾、尺脉切的也是肾。左侧、右侧的尺脉虽然切的都是肾,但是左肾、右肾功能有别:左肾主排毒,右肾主殖生。脉象反应脏腑状态。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列举了28种脉象,现举数例。滑脉是如盘走珠,孕妇和痰多<img src="in/shi.jpg">重的人表现为滑脉。浮脉像舂⽔漂木,是肾虚。沉脉如⽔中之沙,沉脉有劲,能量充⾜。迟脉缓慢,体质寒凉。数脉急促,⾝有內热。涩脉黏滞,体有瘀⾎。
宋明⾝为中医大家,能够通过切脉探究人体內部的状况,这从某种程度上将,犹如內视一般玄妙。傅清扬虽然不懂什么中医,但是他武功卓绝,对⾝体经脉的<img src="in/shu.jpg">悉程度甚至远胜于宋明。在加上武者灵敏的感知能力,所以倒也颇能领会切脉的奥妙。
宋明切脉之后,没有说话,脸⾊平静,让宋元也切一下脉。宋元深的宋明真传,中医方面的造诣也很是不凡,切脉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亲,看来是要做换肾的手术了!”切脉之后,宋元叹了口气,非常肯定地说道。
“不错,是要做手术,明天我们去医院联系一下,就由你来做这台手术!”宋明对宋元说道。
“好!”宋元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算是应承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