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也会有贞淑所说的负罪感,本以为通过22年的磨合,家人们早都已经适应了,可是他们偶尔还是会有"反抗"的时候。
这大概是在大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发生的事。大女儿从小就很懂事,凡事自己动手,不用妈妈操心,可是有一天,她从朋友家回来后就好像变了个人。
"妈妈,你能不能不上班啊?要是你天天在家就好了,我朋友的妈妈每天都待在家里,今天还给我们做比萨过了呢。"那时,大女儿最羡慕的就是放学后回家能吃到点心。家中虽然有保姆准备点心,可是孩子还是觉得妈妈亲手做得更好吃,所以在朋友家吃了朋友妈妈做的比萨饼,甭提有多羡慕了。
我随手拿了张纸,画了个表格,对女儿说:"来!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我们全家人一天的曰程:早上7点起床,全家人共用早餐;到了8点,家里就没有人了,爸爸去上班,你们去上学,妈妈也要去公司;到了下午3点,你们放学回到家,取课本后4点去补习班;补习班结束,晚上到家的时间是7点,那个时间妈妈也回来了。也就是说,在你们白天去学校和下午去补习班的时间,即使妈妈在家,你们也看不到我。如果妈妈不上班,你们就只能在下午3点和4点之间,多看到妈妈1个小时而已。如果碰巧你们那个时间去同学家或者出去玩,多看到妈妈的时间连1个小时都不到。所以,你们为了多见到妈妈1个小时,就让妈妈在家里无聊地等待24个小时?你觉得这是不让妈妈上班的合理理由吗?"
女儿低着头不说话了。
于是我接着说:"如果你不让妈妈上班,是不是太自私了呢?你怎么和弟弟一样?你是女儿,长大后要成为了不起的人,你现在应该理解、帮助妈妈啊!只有这样,你以后结婚生了孩子,妈妈才能帮助你啊,知道了吗?"
女儿什么也没说,把那张纸叠了起来。
"妈妈,我要收着这张纸。""为什么啊?"
"以后我女儿让我在家给她做点心的时候,我就让她看这张纸。"虽然嘴上对女儿那样说,但其实我心里也是酸酸的。
现在,我们一家人终于越过了那个适应阶段,已经完全构筑了一套家庭內部的互助体系。
构筑以梦想为核心的家庭体系
作为妻子(⺟亲)若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帮助,从根本上消除家人"家务事是妻子(⺟亲)该做的事"的想法,构筑以梦想为核心的家庭体系。
首先,要引导家人对这些问题达成共识-妻子(⺟亲)要做的事是什么?妻子(⺟亲)的梦想是什么?应该与家人共享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第二,分配家庭角⾊,共同分担妻子(⺟亲)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第三,让家人充分地认识到,即使妻子(⺟亲)有自己的梦想,家中也不会一团糟。
真正的幸福家庭并不应该去牺牲某一个人的梦想,而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努力达成自己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很多⺟亲为了子女牺牲自己的人生梦想,期待子女有所回报,这样不仅对子女来说是个负担,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失望和悔恨。
所以,有必要认真地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成为更明智、更幸福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