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梁到郑州的路上,侯大勇见沿途灾民甚多,想来是⾼平大战留下的后遗症。到了郑州,侯大勇做的第一件事是开设粥场。侯大勇叫来司仓参军事,令其开仓放粮设粥场。
司空参军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不敢违令,解释道:“郑州库粮是军粮,是否要开仓。”
侯大勇想到近期內应无大战,道:“军粮存放不宜太久,放久了军马都不吃,用多少军粮,如实登记就行,这个你不用担心,出不了大问题,况且你只是遵命而行,出事也怪不到你头上。但是,你要检查各地粥场,若有人贪占救命粮,莫怪我三尽青锋无情。”
开粥场救济难民,是历朝历代的惯例。五代以来,战火连绵,难民司空见惯,很少有地方专门设粥场救济难民。郑州设粥厂的消息很快在附近传遍,难民蜂拥而来。
侯大勇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派郭炯带人到沧州,把富巩、舂兰秋菊接到郑州。叫富巩来,是想让富巩带钱到郑州,侯大勇准备以郑州为基地,在南北通商,增強经济实力,同时,开铁匠营等一些实业,打造更为锋利的兵器。
从沧州一走近半年,这一段时间里,杜刚、陈猛一直跟随在侯大勇⾝边,两人虽说忠心耿耿,但论到照顾人,就远远不如舂兰秋菊了。想到秋菊的好菜,舂兰的摩按,更想到两女的温柔激情,侯大勇心驰神往。
侯大勇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了解郑州总体情况。不论现代还是在古代,侯大勇都一直在军队里,对地方事务并不熟悉,作为郑州最⾼长官,侯大勇对如何治理郑州摸不着头绪,用句俗语来说,就是狗咬乌⻳---找不到地方下口。
开设粥场后,侯大勇把从七品以上员官分别召至府上,要求所有员官写出条陈,写清楚所管之事的基本情况,下一步具体工作,同时,提出困难或疑问,字不要多,但三方面內容都要有。侯大勇提出的要求,众员官从未遇到,众官绞尽脑汁,做出一些花团绵秀的文章,却大都空洞无物。好在郑州员官不多,用了七八天的时间,侯大勇对于郑州的情况总算有了基本了解。
郑州地处中原地区中部⻩河南岸,⻩河中下游临界处,西依嵩山,东南连⻩淮平原,辖管城、汜水、荥阳、荥泽、密、中牟、新郑、阳武等县。有八万多户人口,属于上州。侯大勇作为防御使领刺史,从二品,其下佐官有别驾1人,从四品下,长史1人,从五品上,司马1人,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1人,从七品上,录事2人,从九品下,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各1人,皆从七品下。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土等。
了解了基本情况,侯大勇把具体事务让录事参军事梁守恒处理,换上便装,带着杜刚、陈猛和十个狮营亲卫,到郑州各地实际走走看看。在其位,谋其政,侯大勇想尽已所能,为郑州老百姓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郑州城比沧州城繁华得多,来往人流也大,商铺里南来北往的货物较为充足,店铺里有缭绫、轻容、轻绢、红线毯,有景德镇的瓷器,有各种纸张,用于糊窗的纸,包茶叶纸,和做纸钱的纸各有不同,还有牦牛尾、珍珠、金、银、钱、铁等物品。
在一片繁华中,大量流落街头的难民,格外刺眼。
侯大勇、杜刚、陈猛三人在前面,十名狮营亲卫在一百米后跟随。侯大勇没有骑马,在街上随意闲逛。侯大勇惊奇地发现一种用蔗糖作的糖块,忍不住一人买了一块,侯大勇正在品尝这种绿⾊食品,还没有吃一半,杜刚、陈猛已全部吃进肚里。他俩和侯大勇在一起时间长了,知道侯大勇在带兵之时非常严肃,来不得半点马虎,平曰里却很是随和,经常和他俩开玩笑,杜刚道:“再来一块,味道都没有尝出来。”侯大勇见两人三下五除二把糖块吃了下去,知道钱包又不能幸免,道:“一人再来三块,下不为例。”一人三块,十二人就是三十六块,卖糖人一下卖出这许多,⾼兴得嘴都合不拢,说道:“明天糖块里加了芝⿇,更好吃,明天来吧。”
一行人来到一座寺庙,寺庙前有一座塔,此寺庙规模颇大,名字也叫开元寺,寺旁塔名舍利塔,自从见了万寿寺的龌龊之事,侯大勇对寺庙没有多少好感,本想走开,见到寺旁设有粥场,便带着人走近粥场。
粥场难民很多,闹哄哄,围住棚子。忽然,人群分开,一人七八岁的小孩子跑出来,紧接着传来一声斥喝:“这个小王巴羔子,吃了又来。”一个差人模样的中年人紧追出来。小孩极为灵活,中年人抓了几次没抓到,又出来一名差人。两个人把小孩抓住,小孩子手里捧着粥,只顾用嘴喝,中年人一掌把小孩手里的粥打掉。小孩手里的粥被打掉,就用手往中年人⾝上一推,在中年人的服衣上留下一个黑掌印。中年人衣着甚为整洁,被弄脏后,大怒,一脚把小孩踢倒在地,然后用脚猛踢,小孩很是倔強,并不求饶,嘴里还道:“打你大人,打你大人。”中年人听小孩子不服软,气恼之下,拿出鞭子,对着小孩子猛菗,旁边的人看不过去,有个老人出来说情,被中年人一脚踢开。
侯大勇见中年人有些过分了,上前,一把抓住中年人的手腕,中年人手腕被抓住,抬头见是一个陌生人。此人平曰称王称霸惯了,今曰见有人強出头,也不管对方什么⾝份,手被抓住,挣了一下,没有挣脫,就抬脚向侯大勇踢来。侯大勇一个背摔,把那中年人摔了一个跟头。
见中年人被打,从粥棚里冲出一群人,过来把侯大勇等人围在中间,杜刚、陈猛和狮营军士都是久经杀场之人,并未把这些耀武扬威的差人放在眼里,只等侯大勇发话。
侯大勇对着中年人道:“我是刺史府上的,叫管事的出来。”
众差人都是老油条,见来人气度不凡,随从剽悍,一名差人赶紧跑去向头报告。
侯大勇把小孩子拉起来,问:“这粥棚发的粥,你吃不饱吗?”
小孩一脸鄙夷:“这粥比米汤还清,怎么能吃饱。我们还不如那些人喂的猪。”
听到此言,侯大勇知里面有问题。正在此时,里面出来一个小头目模样之人,道:“你们是谁,为何在这闹事,这可是防御使亲自下令开的粥场,在这闹事,不想活了。”侯大勇不理他,径直到大锅台边,几个大锅正热腾腾冒着气,侯大勇见粥甚清,拿起瓢,盛了一碗,只见碗里只有稀稀的米粒。
侯大勇本来没有多大火气,因为军中常有打架斗殴之事,只是摔了中年人一跤,略作惩罚,但见到粥棚的粥如此之清,侯大勇沉下了脸。小头目见侯大勇查粥,急忙对差人喊道:“把这人打出去。”侯大勇对杜刚说“你去把司仓参军事叫来。”又对陈猛道:“不要打出人命,给我狠狠地教训。”
陈猛等亲卫得令,立即上前对众差人拳打脚踢,众差人如何是陈猛等人的对手,三拳两脚之后,众差人都倒在地上,起不来了。陈猛还不过瘾,道:“怎么这么不噤打。”
打倒了众差人,侯大勇叫来那个小孩子,问道:“你刚才说喂猪是什么意思。”
那小孩子见侯大勇等人把众差人打倒,崇拜地看着侯大勇,道:“听别人说,这里当官的把米拿回家去喂他家的猪。”
“谁说的。”
那小孩指着一个难民“他帮着挑米到当官的家里去。”
侯大勇叫过那人难民,问他小孩子说的事。那难民四十多岁年纪,道:“我们有点稀粥喝就不错了,这点稀粥可救了全家人的命,好汉莫要问,快点走吧,惹怒了他们,我们这点稀粥也喝不到。”
“我是郑州防御使,你不要怕,给我说实话。”
那难民并不相信侯大勇,看了他一眼,回到人群中。
这时,杜刚带着司仓参军事来到粥场。司仓参军事参到侯大勇,连忙行礼,众差人此时才知道侯大勇⾝份,挣扎着起来,跪成一片。粥场的难民知道侯大勇⾝份,全部跪下谢恩。
侯大勇把司仓参军事带到大锅旁,司仓参军事看见如米汤一般的粥,想起侯大勇说话,脸⾊煞白。侯大勇道:“现在先不究根源,你作为司仓参军事,脫不了管理不良的责任,今天给你留个面子,把粥厂事情处理好后,自己到军帐去领十鞭。”司仓参军事连忙谢恩。
侯大勇初来郑州,不想太过为难郑州大小员官,毕竟以后还要靠他们做事,吏治问题是个千年难题,很难彻底治理好,只有一步一步来。所以侯大勇没有深究司仓参军事,但对于粥场的小头目,却要当场处罚。侯大勇下令让小头目当众趴在地上,让亲卫打了三十鞭子,亲卫下手极重,三十鞭后,小头目庇股已血⾁模糊。
打完小头目,侯大勇令粥棚重新煮粥,然后,坐在棚下等粥煮好。侯大勇叫过小孩,才知小孩父⺟双亡,由爷爷带着他和妹妹逃难,爷爷在路上也死了,他刚才分到一碗粥,全让妹妹喝了,自己饿得紧,就趁人不备,顾不得烫,偷偷在大锅里捧了一捧粥,被差人发现,追了出来,恰巧遇到了侯大勇。侯大勇见小孩子甚为机灵,有心收留他俩,让小孩把妹妹叫出。当小孩把妹妹叫出来时,侯大勇见小女孩不过四五岁,怯生生的,神态极象自已的小女儿,想到女儿,侯大勇不噤心中一酸,叫陈猛把两个小孩子带到府上。
当粥重新做好后,侯大勇见此锅粥十分稠浓,没有问题,便带着众亲卫和两个小孩离开。难民只顾着等待分粥,并未注意侯大勇一行人离开,等有人醒悟时,早已不见侯大勇。
(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