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狄亚克男爵领的战争已经进行很久了,摄政王戈尔罗曼尼斯伯爵输送更多的队部。当然那都不是他自己的士兵,只不过是那些服从他的人,被推上了前线。
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在孔狄亚克男爵领,以及附近的领地,都成为了场战。在这里,无论多么勇敢的士兵,也不过是大海中的水滴而已。
敌人似乎可以从任何一个时候,任何一个方向袭来,幸好他们没有更多的人。是的,看起来就是这样,所以基本上没有哪个城堡是被占领了的,对方只是劫掠一番就离去了。
罗曼尼斯伯爵虽然处于劣势,但是他的情况并不是很糟糕,毕竟他的士兵始终是比敌人多的。至于为什么人数占优,却还被敌人庒着打,罗曼尼斯伯爵将此归咎于那些白痴的战斗力太低下了。
为此,罗曼尼斯伯爵向摄政王要求更多的军队,更多的粮草,然后把他们安排到前线和后方的每一个城堡里去。
他没有把人集中起来发动进攻,而是企图用这种方式消耗敌人。无论如何,防御的一方可以得到更多的优势。
也许这样的方法是有效的,敌人的进攻更加谨慎了。他们不再大模大样地进攻任意一个城堡,而是仔细侦察,或者⼲脆就是试探一下,发现城堡守军太多,就自动撤退了。
但是如果城堡里的抵抗不怎么強烈,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转为強攻。然后在援军到来前,带着战利品撤退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曼尼斯伯爵不得不要求摄政王菗调更多的军队,在每个城堡里放上更多地人,以此来避免自己的防线被戳得千疮百孔。
这样一来,虽然目的的达到了,但是那些按照摄政王要求出兵的领地,就没有足够的士兵来进行防守了。
终于,有一个领主进攻了自己的邻居。那邻居是向摄政王效忠的,他的士兵分成几次被派了出去,现在有地已经长眠在孔狄亚克男爵领附近的泥土中。或者是还在连绵的秋雨中,躲在城堡地雉堞后面,无聊地等待着敌人进攻。
而进攻的一方既没有宣誓向摄政王戈尔茨效忠。也没有说是支持拉尼德丝公主地。这样的领主才是在卡耳塔占了大部分,真正卷入战争的。其实不算多。
大家都知道这样地无聇之徒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眼光,也没有那样的魄力现在就来选择一方加入。他们害怕跟错了人结果却失败了,又担心自己的军队太早投入战斗。会被消耗得太多。这些人只是想等到局势更明朗一点了,再宣布支持胜利者,这样虽然不会得到最多的好处,但是至少也不会遭遇到最坏的结果。
当然了,现在就表明态度的,主要还是以前就有了比较密切的关系,现在自然躲都躲不掉了。他们不能够学那些关系比较疏远的,对于那些人,无论是摄政王,还是赫尔姆霍茨家族。都不怎么敢去逼迫。
大家也主要是利诱而已,如果现在就威逼,很有可能反而把人逼到对方的阵营去。因此现在就表明了态度地。只是少部分。对于那些没有加入任何一个阵营的,摄政王并不在意。他认为自己还是占了优势的,只要更多地附庸加入战斗,那么叛逆就会被消灭掉。
他坚信这一点,并且认为其他的领主也应该知道,所以他认为大家不会敢于在这个时候玩什么把戏,但是他错了。
摄政王地信心来自于強大的军事力量,但是他的力量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強大。在孔狄亚克男爵领的战斗已经说明了,他的敌人至少与他是旗鼓相当的。
那么领主们就知道了,自己还有其他的选择。即使让摄政王震怒,好象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自己还有一方可以投靠。
更关键的是,摄政王不停地要求自己能够影响到的领主出兵,让许多的领地里面防守力量空虚了。敌人要发动一次进攻,变得更加容易了。
按照现在已有的报情看,进攻者好象和他的一个邻居是世仇,虽然实力要更大点,但是那个邻居投靠了摄政王,却也无可奈何。
这次那邻居将大量的士兵派了出去,他知道自己的仇人虽然虎视眈眈,但是自认为有摄政王在给自己撑腰,那么仇人最后也不过是⼲看着而已。
结果那仇人就在这个时候发动了进攻,毫无悬念地攻下了城堡,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士兵来防守。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和时机都是选择得极好的。发生变乱的这两个领地,都是远离摄政王的领地。这个位置选择得很好,以致于摄政王无法马上出派军队来剿灭。
这样的行为当然需要进行惩罚,否则那些为摄政王出兵的领主就会人人自危,更不用说征调更多的军队了。
但是在摄政王有所行动之前,更大规模的变乱开始了。这次又是几个领主,主动进攻了一些因为忠于摄政王而出派了军队的领地,当然其中也有没成功的。
在这些人中间,现在还看不出来哪些是因为有世仇,或者还只是混水摸鱼。但是按照时间推算,最开始的那变乱的消息,应该只是刚刚传到那边而已,结果他们就发起了进攻。这样的情况,让韦林不得不怀疑,是狄德罗公爵,或者是其他什么人搞的鬼。
这看起来就是精心安排的,果然在此以后,更多的领主开始进攻自己的邻居。那些服从了摄政王而出兵的领主,遭遇到了更多的袭击。
另外还有一些攻击是对付那些态度暧昧的家伙,这就也许是有领主乘机解决人私恩怨,或者就单纯地只是想捞点好处。现在已经没有一
力的王室。来对这样地行为进行惩罚了,机会难得
所以现在的卡耳塔,真的就如同某些人预料和期望的那样,开始混乱起来了。这样的战乱很快就蔓延开来,几乎把所有人都卷了进来。
摄政王的直属军队开始派了出来,他们要去扑灭各地的叛乱。但是这当然无济于事,到处都在打仗,并且其中一些根本就分不清楚是忠于谁的。
那些打成一团的领主们,如果其中有人是在之前慷慨地出派了士兵。为了摄政王而战斗地,那么就很容易分别出敌我。
可是如果这些人中间,根本就没有表明态度的。那么摄政王的军队就无法判断了。他们不能够耝暴地将所有人都消灭,只是喝令大家放下武器。返回自己地领地而已。
大军在前,所有的领主都服从了命令,然后等到苦命地摄政王军队开到下一个地方。又开始打了起来。
焦头烂额的摄政王修改了命令,让那些在纠纷中的领主必须宣誓向他效忠,以此判断出敌人。但是这毫无意义,当他地军队到达的时候,会发现所有的人都是忠于摄政王的。其数量之多,会让人产生摄政王已经天下无敌的错觉。但是当摄政王的军队离开后,又一切照旧。而那些敢于旗帜鲜明地反对他的人,都是在孔狄亚克男爵领那边。
偏偏摄政王一直认为,自己的军队应该是用来监视、威慑那些数量众多的附庸,他没有把军队派到前线去。而是继续疲于奔命地到处灭火,这样的行为就导致叛乱总是无法被扑灭。那些出派了士兵到前线去地领主们,因为遭遇到了更大的损失。也进一步增強了对摄政王的不満。
从摄政王当初在王宮里企图让众人向他效忠,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就是一个优柔寡断地人。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摄政王甚至都没有能够去想一个好办法,来真正地控制那些领主。
摄政王唯一地应对方式,就是要求那些已经宣誓向他效忠的领主,马上出派军队到前线去。他认为这样一来,大家没有可用之兵,就会老实下来,前线也可以得到更多的补充了。
好吧,他总算是想出一个办法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了更多的问题。他的军队必须一直在现场监督,否则那些领主根本就不理会。为此,摄政王不得不精打细算,把自己的军队分成若⼲部分,驻扎在冲突地区。
这样一来,很明显就兵力不足了,他们只能够维持一部分地方不再打起来。如果要把所有地方的混乱扑灭,那么就必须要更多的军队,可是摄政王已经不敢再增兵了。虽然他还有一些士兵,但是那些人是留着防守领地的,要是连那些人都动了,实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现在的局面很微妙,明明在相邻的领地上,大家正打得不亦乐乎,但是摄政王的军队还是根本就不敢移动。他们必须在原地监视着那些已经臣服的领主,让他们赶紧把士兵派到孔狄亚克男爵领前线去。
领主们自然不会甘心就范了,大家不敢硬抗,但是贿赂领军的骑士,还是很正常的。在此区域內的几个领主都会企图让自己的军队留下来多一点,那就可以占优势了。
骑士们虽然不会背叛摄政王,但是能够给自己的朋友一点小小的帮助,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大家都是朋友,那么就可以根据一些沉甸甸的金属判断谁更真心一点。
所以最舍得花钱,能够投其所好的领主,就可以把一些农民塞进来冒充士兵,然后把他们派到前线去,而真正精锐一点的士兵就留了下来。
摄政王的军队将这边的事情办完了以后,就赶向下一个正处于战火中的地区,完全不管⾝后的战事再起。到后来,他们甚至都喜欢上这样的奔波了,摄政王的骑士们每到一个地方,那领主为了能够多留点士兵下来,总是很慷慨的。
而一些花钱不多的领主,没有得到优待的,不甘心就此失败,竟然阳奉阴违地将那些出派去的士兵又召回来。
刚开始这样的行为还遭遇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没有人愿意任凭自己的对手屠戮。问题的关键没有解决,就无法消灭这样的事情。领主们想尽办法保全士兵,等到摄政王的军队离去,就又开始战斗。
事情已经失去控制了,摄政王的军队迅速地失去了威慑力,甚至和一些领主同流合污。只要出得起价钱,他们可以偏袒着某一方,任凭其将敌人消灭。
还有人在计划着,希望摄政王的骑士能够指定某领主是叛逆,并且不肯向摄政王效忠,然后发兵将其剿灭。幸好他们还没有狂疯到那个地步,但是事情已经够糟糕的了。
领主们相互攻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多士兵去支援前线,他们根本无法形成对拉尼德丝公主军的优势。
同时影响更大的是,现在正要到秋收的时候了,往年的这个时候,领主们都会很有默契地不会开战。可是现在大批的农民被征召,他们本来是应该留在后方务农的。
本来就有不少人在前线了,后方的人手本已不足。现在摄政王为了保证大家都没有兵力而把士兵派上前线,本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他们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可以相互帮助着照料庄稼。
可惜的是,没有领主甘愿这样,他们再次征召农民成为士兵。这毫无疑问是饮鸩止渴,明年大家都会缺少粮食的,但是现在,没有人顾得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