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的开发使得苏俄石油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了中东之外重要的石油产区。
受利好消息的影响中石化、东方石油公司在国美证券交易所的股价迅速上扬。
国美的石油商人将杨洪森所导领的中石化视为全球重要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石油商人在国会积极活动,要求承认苏俄的政治地位,因为这样将有效的扩大他们在苏俄所获得的利益。
国美石油商人的行径引起了英国石油商人的不満,两国因石油导致的战争很快就波及到全球。
廉价的苏俄石油开始入进
际国市场,巴库油田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产量一直不⾼,际国市场的苏俄石油主要来自西伯利亚的秋明油田,在际国市场需求刺激下,秋明油田的产量翻了几番。
中石化和美孚加快了对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的开发力度。
莫斯科方面尤其是列宁希望由中石化接手巴库油田,迅速恢复巴库石油的生产。
苏俄代表列奥尼德·克拉辛为此与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总经理德普勒进行了磋商。
中石化资金充足,但是中石化在开采、炼油、销售这一整套环节中与那些老牌石油公司差了不只几个档次。莫斯科方面想与美孚纽约标准石油公司来个面对面的接触,可是美孚不愿意与莫斯科发生直接关系。他们可不想象新泽西公司惹着注目,而且比起洛氏与列宁的关系,杨洪森与列宁的关系更“铁。”在苏俄关系“铁”就是资本,⼲什么事来就能顺顺利利,那些红卫兵就不敢找茬,那些小官僚乖乖让路。
英国人将苏俄的石油称为“黑油”称国美商人都是走私贩子。
在全球价格中,意大利加入了国美阵营。
一战时意大利在英、法的重金许诺下加入协约国,事后英、法翻脸不认人。而在利比亚的石油竞争中,英国使坏水向阿拉伯提供武器,甚至还出派教官,使得意大利在利比亚屡屡受阻。意大利工商界早就对英国人心怀不満,作为欧洲第二大产油国,在英、美爆发战争后,他们迅速加入国美阵营,在英国后方煽风点火,抢占市场。意大利还向英国府政发出外交议抗指责英国在利比亚支持抵抗军,意大利将家国的內部矛盾向外引导,国会认为利比亚远征这一系列的失败并不是意大利军队素质差,战斗力不⾼,而是英国人为阿拉伯人提供了大量的武器的教官,因为那些英国人想偷取意大利的石油。
意大利极端分子喊出了“保卫利比亚,保卫意大利。”要求府政对英国宣战的极端口号。
意大利的石油散户更是群情激愤,他们预购的油田正被一群英国指使的強盗用于放牧,他们指责无能,他希望能有一个強权人物站出来。
意大利人的情绪很快就体现在了石油价格上,同样廉价利比亚石油让⾝为同盟的法国都难下拒绝。
利比亚锡尔特石油每桶价格只要0。9美元/桶。
为此,意大利与德国、法国、瑞士、匈牙利、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均签订了石油供应协议。
英国石油商人希望与意大利方面停止这种无意义的折本竞争。
意大利人骄傲的告诉英国“我们的石油从开采到提炼成本只要0。55美元,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继续大幅度下调。”
意大利府政在未来几年准备将利比亚石油年产量提⾼到了800万吨,新的炼油厂建立后,其加工能力达1500吨。
英国府政表示将协助意大利围剿利比亚的阿拉伯抵抗势力,可是意大利方面根本不相信英国人的那张嘴。有意大利在欧洲牵制着英国,国美人可以集中拳头打击一点。杨洪森私下则积极寻求与英国人的合作。英、曰同盟被国美活生生的撕开后,杨洪森便频频向英国示好,英国府政也察觉到了杨洪森有意改善两国的关系。国中已经崛起成为了远东的大国,最近的一次中、曰冲突表明曰本在远东的势力正在消退。为了保护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有必要加強与国中的关系,尤其是经贸往来,而杨洪森也为此向英国出派了商务代表团。
对曰本来说这个自明治维新以来,曰本政治、经济、军事最困难的时期。
政治上的孤立、经济的困局、军事上的失败,让曰本在思想上出现了极大的混乱。军方提出血战朝鲜,宁可家国破产也决不向国中人妥协。不与国中妥协,那么就要面对西方家国,尤其是国美的制裁。根据曰本在国美的报情网所获得的消息,国中人频繁地与国美国会议员接触,鼓动对曰制裁。英国对曰制裁的态度不明确,法国有些想帮国中人的意思。
法国与国中之间私下就东南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换,法国不愿为曰本损害自⾝在远东的利益。
在澳门问题上受到胁迫的葡萄牙也成为了对曰际国制裁支持者之一。
在东盟主席会议上,国中ZF提出对曰本制裁,得到了多数家国的同意,迫使曰本代表一怒之下退出东盟,这让曰本在远东政治变的更加孤立。
中、曰谈判中,国中ZF对赔偿的金额一再加价,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增加到8000万美元。
谈判僵持不下,朝鲜冲突再度激怒起来。
国美方面为此进一步加大的对曰制裁力度,国美人不怕曰本人翻脸,这个时候曰本再愚蠢也不会选择两线作战。在国美国会例行会上,一些议员提出用实际的行动支持国中盟友。
海军方面希望能对曰本在太平洋的扩张进行一次小小的惩戒,而帮助国中盟友的确是个不错的借口。
国会中这些少数人的提案未被采纳,不过为了对曰本ZF进一步施庒,国美海军二艘巡洋舰被派往远东。
经过了二个多月的谈判,中、曰再次达成的停战协议,双方对三·八线,甚至半岛的驻军数理都做了进一步明确,在英国ZF的协调下,曰本补偿国中800万美元。至于,双方在战争中投入大量的化学武器,在英、美、法、意四大国的主持,要求双方对各自的化学武器进行销毁。
国中ZF认为发展化学武器是国中的自由,其它家国无权⼲涉。
眼看协议无法达成,英、美、法、意四大国许诺只要国中放弃化学武器研究,他们愿意放宽对国中的武器出口,对于美火商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国中有数百万军队,军火需求量之大非国美陆军可比。对于这块大饼,英、法、甚至意大利也早就盯上了。
曰本对于西方放宽对华武器出口极为惊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国中研究化学武器更可怕。
《中、曰华盛顿协议》的签订,西方各国外长认为远东将从此入进了和平。
签订协议的曰本代表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羞辱感,这一情绪很快就转化成为对西方各国的不満,以及对国中的強烈复仇心。
因为签订了这份曰本历史上自所未有的丧权辱国条约,代表团回家国后遭到了围攻,首相及大部分內阁成员向天皇递交了辞职,800万美元不是一个大数字,但是他的意义重大。当国中人走上街头欢庆的时候,曰本下层军人正在密谋刺杀现任曰本首相等一班子曰本官僚。
随着,西方各国放宽对华武器出口,美、英、法军火商纷纷来到国中兜售他们最先进的武器,杨洪森要他们的武器,更要他们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