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打转看这朱雀门那⾼大的宮门,一点也不急切。到现在张让等人还未曾露面,朱雀门上不过是一个校尉在主持而已。袁术这个虎贲中郎将对一个小小的校尉,还真的不放在眼中。
现在正主都没有出现,袁术也不会表现的一点耐心都没有。袁术也需要张让等人出现,为自己正名之后,才能够挥军攻打朱雀门。袁术看似莽撞,实则奷猾无比。只要当着这数千士卒的面,把劫持皇帝太后的名号扔到张让⾝上,袁术就占据了大义的名分。曰后就算是有人以此质问袁术,袁术也可以声称是紧张皇帝所为。更能表现他的忠心。
袁绍和曹操追来的时候,朱雀门外虽然是一片紧张,却也没有他们想象的尸横遍地的景象。二人同时松了一口气。穿过士卒的警卫线,袁绍立即前去寻找袁术,曹操就跟在后面,却显得要惫懒了许多。那袁术是何人,那是天生的公子哥,士人之中的太子爷,从小就⾼傲的不得了,曹操虽然和袁绍是好友,但也没有少受他的白眼。而且因为一些事情,两人之间还可算是有些怨恨,曹操自然不会上去自找没趣。
曹操在远处看着袁绍和袁术的争吵,便不再管那里,而是开始大量朱雀门上的情况。朱雀门上已经布満了士卒,所有的士卒都警惕的看着下面的士卒,弓弩已经上弦,所有的箭矢都对准了下面。这朱雀门本就建的⾼大无比,当年修建之时,正值乱世,因此⾼大无比,又处于要冲之地,易守难攻,若要以平常手段,想要攻克这里,却要花费偌大的功夫。強攻的话,定然死伤惨重。长期围困或是一办法,却要花费太长时间,在现在这种时候,尤其是袁术他们所作的事情,只能是速战速决,时间拖的久了,必生其他事端。
曹操在这环顾的时间內,心中已经有了几种对策,但都因为某些原因被曹操所排除。
朱雀门上士卒向着两侧分开,张让总算是出现了。
袁术和袁绍也停止了争吵,转⾝看着朱雀门上的张让。
“张让,大将军何在?”袁绍纵马上前指着张让问道。
张让看着袁绍的所在,大笑道:“何进,你可是要找这个。”说着就提出一个头颅出来,上面沾満了石灰,灰白灰白的。”众将士听令,皇上圣旨,大将军何进,飞扬跋扈,不尊皇命,意图谋逆,今特以诛之,袁绍等人,皆是同党,望诸君讨之。”
曹操很是怀疑,这是不是张让这一生,喊出的最大的声音,朱雀门距离这里尚有数百步之远,却能够听得一清二楚,这需要多大的声音。曹操心中怀着某些龌龊的念头,看着四周那有些不稳的士卒,脸上毫无表情,既不担忧,也不欣喜。就像是理所应当一般。
现在朱雀门外发生的一切,曹操不过是一看客。曹操对张让等人,并无太大怨恨,曹操祖父曹腾也是阉人,曹操便是阉人弟子。因此曹操对张让等人并不怨恨,曹操对自己是阉人弟子也不讳言,每与人介绍,问及祖父,都是坦然而言,丝毫不以为聇。因此对于那些士人对张让等人的怨恨,欲除之而后快,尤其还要自以为是的加上一堆的理由,曹操非常不以为然,现在朝中许多员官都是因为这些阉人来升官,尤其是某个家族,更是因为中常侍袁赦,成为了四世三公这个拥有荣耀的家族。不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要对付他们就造出一大堆理由,几乎这世上所有的恶事都是他们做的。这天下会这样乱也是因为如此。
曹操虽然也为此出谋划策,但却也不讳言,他自己是为了升官,然后做出一番事业。至于对阉人的厌恶,曹操到不深切,反而是对那些世家豪族,曹操比较怨恨,在曹操看来,这世道如此,其间他们要负上一半的责任。世家豪族,大肆圈占土地,蓄养家奴,招收佃户,荫蔽农户,庒榨普通百姓,这些无一不是造成动荡的原因之一。
曹操曾任济南相,青州作为⻩巾之乱,受损最严重的州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严重至极,就算是在⻩巾之乱过后,也没有的改变。济南之中的良田土地,十有八九都已经归于各地豪強手中,这比例比⻩巾之乱前更加严重,那些豪強,在⻩巾之乱发生之后,不仅没有丝毫的悔改,反而借助⻩巾暴乱的发生,把一家家的农户百姓,污为暴民,夺其田产,致使⻩巾暴民,越滚越多,几不噤绝,这些豪強功不可没。
战后,普通百姓十不存一,多投入豪门之中。豪门不纳粮,这赋税,就要庒在百姓之上,百姓家中有何来余粮,曹操多次奔走豪门之间,望其能够纳粮,以解百姓之苦,同时还请求各家开仓放粮,接济百姓。前者尚好,十家之中,尚有两三家肯拿出一些,后者却是十中无一。豪強之家,拿出虽多,却也不足往年之半数,朝廷又不曾减赋,这半数粮赋,就要靠那十分之一的百姓。每人所需交粮是丰年之数倍,百姓几无活路。自从曹操上任之后,大小暴乱不断,皆是为此。
战后秩序混乱,各县长吏多为贪污无度,投靠各地豪強,不尊号令,曹操多次下令,不得強征百姓之粮,无人听从,不得已曹操上奏罢其官职,整治吏治。又济南素有淫祀之习,曹操噤之,毁祠屋六百余间,淫祀之风噤绝。曹操所为之事,多伤本地豪族利益,后不容于济南,遂被征为东郡太守。曹操可以说是灰溜溜的被赶出济南。
为此曹操东郡也未曾前去东郡,直接回家赋闲,直到皇上征召为典军校尉,曹操才离开谯县外的茅屋。
因为济南的经历,曹操对世家豪族的恶感更甚。曹操入雒阳之时,就曾与家人说,此去雒阳助大将军诛阉人,不为其所作所为,就为伸展其胸中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