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电视台与制作方之间拖欠回款问题常常让制作方捉襟见肘。
但从每年电视剧的投入和产出来看会发现,每年有大量电视剧拍完后无法入进商业交易,除了个别失误外,门槛降低导致大量外行人入进电视剧制作领域。因为他们对行业不了解,目的不纯,这样失误比例比较⾼。
现在门槛一点都不⾼,300万元就可以拍电视剧,家国把市场门槛降低了以后,是想让行业先繁荣起来,然后再大Lang淘沙,洗牌。华谊这样的公司都有一些独特的东西,自⾝的资源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创作能力,对编剧、演员资源的整合,这个层面还是有点门槛的,不是有钱拍在这儿就能做出来的,还是有区别的。
由于电视台在电视剧交易中一直处于买方市场,这让他们一直很有优越感,每次电视剧交易会,从表情上就能看出来谁是制作方谁是电视台的,制作方一般都是看买片人的脸⾊行事。一方面,制作方希望能抬⾼自己的价格,另一方面又怕他们跑掉,因此,在今天,买卖双方还不能按际国惯例按广告分成方式交易。所以,电视剧销售与采购之间形成的各种潜规则常常让制作方叫苦不迭。
制作方花在公关上面的费用几乎占交易额的5%-10%。
电视剧销售与采购实际上是双方互相博弈的过程,最早电视台出钱买电视剧,电视台每年有广告收入。电视台会做预算,通常电视台做预算是会拿出百分之十用于电视剧购买,现在有些台为了打造卫频视道,为了排名进前三,会加大预算,有些西北电视台自⾝收入很少,基本上出钱买剧的钱也很少。大概有这样的规律,不同的电视台买一个剧大概是什么价格,京北、海上、江苏、浙江一集多少钱,不发达的地方多少钱,西北的省市就很便宜了,一两千块钱。
制作公司角度要算,我花了多少钱、我希望卖多少钱,我卖的时候就要和电视台议价,做发行预算,在哪里卖多少钱,总共发行收入刨去成本纳税还剩多少钱。相比之下,电视台主动性更⾼,互相寻找平衡,慢慢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价格机制。这两年也有改变,过去都是先地面播出,再上星播出,卫视争夺排名,发行方式也在改变。
4+X也好,独播也好,有些4家电视台把卫星频道买断,地面可能给你8家来买,这样价格区间跟过去就不一样了。原来卫星频道一集5万元,现在一集三四十万元的都有,电视台有个承受能力。电视台出的价格越来越⾼,万一花了这么多钱收视率不⾼怎么办?电视台采购现在也建立了越来越完善的机制,比如审片机制,节目采购人员看、审片小组看,最后台务会拍板。另外,买片人员奖励机制也建立了,到了年底他们要作评测,买得好了还给你奖金。电视台庒力越来越大,越⾼价越怕收视率不好。
但收视率也是双刃剑。电视台出于经验考虑,某些知名明星出演的电视剧,收视率肯定会⾼,他们会建议某些剧中启用什么演员,一些一线演员知道自己可以保证收视率,便抬⾼⾝价,有时会让制作成本增⾼。当然制作方在跟电视台讨价还价时也会抬⾼价格,但总体上仍没有演员⾝价抬得快。
总的来说,就是各有各的难处,而张毅成的话,基本上算是给了双方一个比较好的解决的方式了,基本上是张毅成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风险,张毅成肯承担这样的风险,也是有原因的。
正是考虑到双方是第一次合作,在此之前都没怎么合作,而张毅成也没有什么太深的资历,这么做可以减低周莉的顾虑,当然风险方面,张毅成是不在乎的,他也不是什么愣头青,很多事情该考虑,他还是会考虑的,只是对于《潜伏》太有信心罢了。
“不知道张总的意思是?”周莉问道。
“我先问一下,周台是想买独播权还是首播权!”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不过周莉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张毅成带进套里了,原本周莉也未必想要买,但是现在被张毅成这么一说,好像就非要买一样,现在的选择题已经不是要买不买的问题,而是独播权还是首播权。
“既然张总都这么有信心,我们自然更有信心,就独播权吧!”周莉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这样好了,当收视率破三的时候开始算,收视率如果破三,那么一集就一百万!”张毅成说道,张毅成开口就是一百万一集,按照《潜伏》三十集来计算,如果收视率破三,那么张毅成就轻松将整个潜伏的本钱都收回来了。
周莉沉思了一下,一集一百万,确实算不上⾼价,因为这是独播权,不是首播权,而按照一般比较不错的电视剧,首轮播出权,基本上都超过了一百万,有的能达到一百六七十万,再加上第二轮,还有地面频道的诸多播出权,许多电视剧几乎都能接近三百万。
就好像前世的四大名著翻拍,一部比一部剧集的价格更⾼,《新三国》,单集平均价格达到267万,新《西游记》更⾼,280万,《新红楼》也有240万,就算是最低的《新水浒》也超过200万。
其他的电视剧,及时比不上这四个也都是一百多万,所以张毅成提出的这一百万的价格,绝对不算贵。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按照收视率来收钱的,就算是类似前世新翻拍的四大名著也不敢说自己收视率一定能破三吧,破三的收视率如果没有太強大的敌人的情况下,基本上能锁定当时的收视冠军的位置了。
三千万买一部冠军级别的电视剧,贵不贵,当然不贵!
这笔账,周莉还是能算的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