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卫”号上坐镇指挥的正是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
“巴拿马湾海战”中,坎宁安侥幸逃脫一劫,狼狈的回到了英国。虽然从根本上讲,他没有犯指挥上的错误,败在第一舰队的手里,多半是因为实力不济,以及欧洲联合舰队的协作不到位,还有国美舰队提前离开。但是失败总有原因,而且关系到了协约国內部的团结问题,就得有人出来背黑锅。
自由法国舰队的指挥官,还有西班牙舰队的指挥官都已在战斗中阵亡,能够出来背黑锅的只有坎宁安了。
离开英国海军之后,坎宁安回到了家乡爱尔兰,并且在此期间写了他的第一本传记。
在这本书中,坎宁安着重阐述了现代海战中的各种新式战术,特别是在雷达对海战战术所产生的大巨影响,并且強调了雷达,以及远距离交战的观点。可以说,坎宁安是第一个改变观点,认为远距离交战已经取代近战,成为了主要海战方式的英国海军⾼级将领之一。只是,当时坎宁安已经不是现役海军将领,其言论没有得到多少人的重视。
按照英国海军的传统,年近六十的坎宁安在卸职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海军了。
可以说,终结坎宁安海军生涯的正是帝国海军“小将”白佑彬。如果没有“巴拿马湾海战”的惨败,坎宁安肯定会成为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官。再次改变坎宁安命运的仍然是白佑彬。
就在同盟国第二次首脑会议之后,英国海军收到了确切报情:白佑彬到了第四舰队。
此时,别说英国海军的将领,就连英国首相都不敢小看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帝国海军少将。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到拦截“声望”号与“虎”号战列巡洋舰战沉,更让英国海军将白佑彬当作了“头号对手。”
可问题是,当时与白佑彬交过手,还活着的将领只有二个。
一个是正在惠灵顿指挥太平洋舰队的雷金纳德-蒂里特上将。此人可以说是英国海军最有名的战术专家,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就指挥哈里奇舰队打了几次漂亮的海战,挫败了德国海军地几次战略突围行动。只是,因为要掩护英吉利海峡,使其指挥的哈里奇舰队错过了“曰德兰海战。”
另外一个就是在爱尔兰赋闲地坎宁安。
显然。调蒂里特回来并不现实。别说太平洋舰队需要一名经验丰富。且具有战略眼光地指挥官。就算有人可以顶替蒂里特。也没有充足地时间让其返回英国。
此时。能够担起重任地就只有安德鲁-坎宁安了。
收到命令之后。坎宁安立即赶赴扑茨茅斯。接管了机动舰队。
因为四艘“狮”级战列舰要到六月份才能建成服役。形成战斗力至少要到十月份。所以庞德爵士(英国海军部部长)能够派给坎宁安地就只有二艘“前卫”级战列舰。以及六艘轻巡洋舰。八艘驱逐舰。
可以说。这已经是当时英国海军能够调动地全部机动兵力了。
随着白佑彬到达直布罗陀,正式成为第四舰队司令官。英国报情部门断定,帝国海军会在近期采取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行动,主要目的是阻止协约国反攻欧洲陆大,破坏协约国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
英国报情部门的判断非常准确,而且其谍报人员还从德国获得了相关的证据。
针对这一情况,坎宁安提出了“避敌锋芒”的策略。虽然“约翰牛”对此非常不満,但是庞德爵士却坚决支持坎宁安,并且帮坎宁安顶住了来自唐宁街十号的庒力,让坎宁安可以按照自己地判断来策划作战行动。
即便在没有足够报情的情况下。坎宁安也做出了相对正确的推断。
帝国海军增強第四舰队,并且派遣其最有才华地舰队指挥官来指挥第四舰队,除了要在大西洋上大⼲一场之外,肯定会设法⼲掉萨摩维尔指挥的大西洋舰队,为第四舰队打通自由进出大西洋的航道,并且迫使英国海军从本土舰队菗调兵力去加強大西洋舰队,从而让德国海军能够自由活动。
另外,白佑彬来到第四舰队的时间也说明了问题。
只要四艘“狮”级战列舰服役,英国海军就有足够的能力加強大西洋舰队的兵力。到时候甚至有可能在大西洋舰队部署六艘快速战列舰,再加上六艘老式战列舰,第四舰队要想突破大西洋舰队的封锁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据此,坎宁安断定,对手会在六月份之前采取行动。
随后,英国报情部门证实了坎宁安的判断。
只是,在判断第四舰队会采取什么样地战术来打破大西洋上的战略局面时,坎宁安与前搭档萨摩维尔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萨摩维尔看来。即便第四舰队获得了四艘快速战列舰。在没有得到更多增援的情况下,仍然难以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夺取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如此一来,敌人只会继续加強北大西洋上的破交行动,从战略上打击英国的战争实力,从而迫使英国放弃反攻欧洲陆大地计划。
按照萨摩维尔的推断,至少要到年底,帝国海军才会在北大西洋上发动战略进攻。
坎宁安则不这么看,因为他很清楚白佑彬的指挥风格,更清楚白佑彬不是那种只有在获得了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才会发动战略进攻的舰队司令官。当初,第一舰队长途奔袭,伏击欧洲联合舰队,就没有任何兵力优势可言。
按照坎宁安的判断,白佑彬首先要打掉的就是大西洋舰队。
如果在以往,坎宁安的观点肯定会占上风,可是在他赋闲的这段时间內,萨摩维尔在大西洋舰队⼲得并不错,除了证明自己有实力之外,也得到了英国海军。乃至英国府政⾼层地赏识。
正因为两人地意见不和,结果英国海军迟迟没有定下基本策略。
直到四月下旬,英国报情部门才获得了一份极为关键的报情:第43舰队地四艘快速战列舰还没有完全适应北大西洋的环境,且直布罗陀要塞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第43舰队难以立即投入大规模海战,很有可能在此之前执行破交任务。
毫无疑问。这条报情最终让英国海军下定了决心。
萨摩维尔的观点得到了采纳,英国海军也迅速做出决定:务必拦截第43舰队,阻止其入进北大西洋海域,确保海上生命线的全安。
相关的准备工作也随即展开,只是坎宁安仍然不相信白佑彬会去执行破交任务。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家国地海军用快速战列舰执行破交任务。即便明帝国海军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快速战列舰,可是其兵力仍然不足以満足两个方向上的大规模作战行动,甚至难以确保在太平洋上的绝对战略优势。在此情况下,明帝国会派遣四艘強大的快速战列舰到大西洋上执行破交任务吗?
坎宁安不相信。可别人却相信。
当时,英国能够坚持下来,几乎全靠国美的战略援助。按照英国府政的估计。如果每年从国美获得的战略援助少于三千万吨,英国则难以坚持下去。因此,只要四艘快速战列舰出现在北大西洋航线上,致使美英航线被阻断半年,英国就将因为缺乏战略物质而失去威胁,甚至有可能战败。
在率领机动舰队离开扑茨茅斯之前,坎宁安专门找到了庞德,说了他的担忧。
在英国⾼层中,最信任坎宁安地就是庞德。结果。在坎宁安的要求下,庞德给予了其相当大的战术自主权,让他在必要地时候可以不接受大西洋舰队的指挥,按照实际情况完成作战行动。
这就相当于解除了坎宁安⾝上的枷锁。
作为一名自主性极強的海军将领,在得到了庞德的授权之后,坎宁安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按照萨摩维尔制订的计划行动。
这里面,不得不提到坎宁安与萨摩维尔的个人关系。
在Y舰队之前,坎宁安是大西洋舰队的司令官,萨摩维尔是大西洋舰队的参谋长。也就是他地副手。可以说,如果坎宁安不被调走,萨摩维尔现在都只是大西洋舰队的参谋长。长期共事,让坎宁安很清楚萨摩维尔的为人,以及指挥上的特点。即便英国海军中的大部分军官都认为萨摩维尔除了脾气大一点之外,其他方面都比较优秀,可坎宁安却知道,萨摩维尔是那种擅长打顺手仗的将领,而不是善于在逆境中获胜的将领。
舰队离开扑茨茅斯之后。坎宁安就没有与萨摩维尔联系。
他知道。萨摩维尔肯定会杀向第41舰队。按照计划,在大西洋舰队对付第41舰队的时候。机动舰队必须缠住第43舰队,然后与大西洋舰队联手⼲掉第43舰队,或者迫使第43舰队返回直布罗陀港。
只是,坎宁安更相信,第4舰队不会离开场战。
因此,在到达加的斯湾之前,坎宁安就决定埋伏在大西洋舰队附近,等待第43舰队送上门来,而不是主动去寻找第43舰队。
由此可见,坎宁安确实很了解白佑彬,比萨摩维尔理智得多。
继续求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