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夤夜往访之人非他,正乃二公子曹丕的心腹门客——朱铄朱彦才。在原本的历史上,朱铄与吴质、陈群、司马懿共辅曹丕,被称为“魏世子四友”不过在这条时间线上,吴质早就被是勋给捞走了,而曹丕未能为嗣,故陈群、司马懿等世家弟子也并未往投,只有出⾝低微的朱铄,依然遵照历史惯性,去巴上了曹丕这时候还不算多耝的腿大。
其实说起来曹丕原本并无争嗣之意。一则曹昂是长兄,虽然跟自己同样都为庶出,但其⺟刘夫人早逝,将儿子托付给了曹操正室丁夫人抚养长大,丁夫人无子,目曹昂为己子——按照宗法制度,只要丁夫人再无所出,则曹昂可比嫡长。废长立幼,祸乱之端,在原本的历史上,贾诩也是靠着同样含义的一句话,使曹操最终放弃了曹植而立曹丕为嗣的。袁绍、刘表仅起废立之心,尚无最终定案,便已然酿成家中动荡,臣属二分了——那还是在袁尚、刘琮皆继室之子,也算嫡子的情况下。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昂未死,丁夫人也没有跟曹操离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之⺟卞夫人只是侧室而已,所以这四个小子都算庶子,哪有能量去摇撼曹昂的根基呢?
二则曹操也很喜欢曹昂,似乎很早就有定他做自己正式继承人的意图,加之曹昂为人谦逊恭谨、礼贤下士,也得到了魏国臣僚的一致拥戴。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在建安初年跟丁夫人离异后,即将卞夫人扶正。但正式确定曹丕的继承人地位。其间又隔了十好几年——甚至还在进位魏王以后。但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操才封魏公,即禀奏天子,以曹昂为魏公世子——由此可见,曹操对曹昂的喜爱非同寻常,是兄弟们所根本比拟不了的。
曹丕是个聪明孩子,他最大的聪明,就是不肯觊觎非望——几乎没有机会的事儿,強要去争取。反而会引发祸端,此智者所不取也。曹丕的理想,就是当魏以代汉之后,他可以受封为王,如同汉代的诸侯王那样,得一郡永传,于愿足矣。
可是就在曹操受封魏王之后不久,丁夫人突然病逝了,这就使得曹昂的根基有所动摇。朝廷百官都想把自族之女送入魏公府,给曹操做继室。只可惜曹操却一个都瞧不上眼——曹操那是有名的熟女控、人妻控,对于不谙世事的花季少女。实在提不起什么趣兴来。曹操本欲将侧室之一扶正,他最属意于卞夫人,但又一琢磨,若扶正卞氏,则一转眼三个儿子都会变成嫡子(曹熊早夭),容易影响到曹昂的继承人地位,故此只得暂时搁置此议。
可是曹操的这一想法为曹丕所侦知,曹子桓不噤便起了异心——真正的聪明人,还在于可以及时把握住机会,该争的时候绝不退缩。他隐约瞧见魏公的宝座,甚至于天子的宝座都在向自己招手,若然错过,必为终生之憾啊!所以绞尽脑汁地要把自己娘亲扶上魏公正室的宝座,自己才好子以⺟贵;或者想办法把曹昂扳下台,则自己以次子之序,便可顺理成章地进位为继承人。
于是朱铄即为曹丕谋划夺嗣,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隐秘地去交好校事卢洪,如此则可探知各类隐微事,方便拉拢臣僚,并找机会把曹昂给推下台去。对于校事,曹昂这种忠诚耿介的传统士人向来是很反感的——或许与他始终自命为臣,从来也没有站在君主的立场上去考虑过问题有所关联——始终不肯给卢洪好脸⾊看,卢洪因此而必然担忧,万一哪天曹操不在了,曹昂嗣位,自己会不会落得赵达一般下场呢?
自己比赵达要精明多了,做事的手段也柔软多了,从来不肯刻意构陷当道之臣,甚至还暗中与是勋相勾结,互为臂助。他心说我做到这一步有多么不容易啊,你要是如此都不能相容,那也就别怪我为了自保,先下手为強啦!
朱铄便利用卢洪这般患得患失的心理,顺利地把他给扯上了曹丕的贼船。
于是但凡曹操远征,使曹昂留守,卢洪便立刻将全部精力都转移到那位世子⾝上,几乎是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观照一般,妄图去发现曹昂的错处,并及时禀报曹丕。只可惜曹子修这乖孩子行事非常公正、谨慎,简直就是人臣和人子的典范,想挑出他的错处,就如同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实在是太困难啦。
不过这回曹昂实在是憋不住了,竟然召见是勋,正式摆出自己与曹操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来,却使得卢洪欣喜若狂,赶紧就去通知朱铄。朱铄则揣着报告书急匆匆去禀报曹丕,对曹丕说:“世子此言若为魏公所知,必废也!”曹操能够容忍自己的继承人竟然是大汉朝的忠臣吗?
曹丕手捧着这份报告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然后突然开口问道:“彦才得未有子耶?”
朱铄闻言一愣,随即答道:“內人尚未有出。”曹丕微微而笑:“吾已有子,名之为叡,六岁矣——是故彦才但知子女慕亲之诚,而不识父⺟爱子之恩也。大人雄杰一世,固知吾兄之不肖也,但求责之、导之,乃非有悖逆弑亲之举,岂忍废之?”
你还没有子女,不知道父⺟对子女的宝爱有多么深厚,子女若是做错了事儿,只会想办法去教育、引导,哪儿那么容易就彻底失望,乃至于废黜长子的继承人地位呢?你未免想得太过简单啦。
朱铄大急,忙道:“机不可失,公子勿过虑也!”
曹丕嘴角一撇,突然转换话题:“果真乎?”朱铄赶紧回答:“卢慈范乃保字字无虚,并言:即有虚妄,何伤耶?”
曹丕点一点头:“慈范聪明人也。”随即提起笔来。直接就在报告书上开始涂抹、修改——
曹昂曾经对是勋说:“吾不愿闻此不臣之语!昔⾼皇帝灭暴兴汉、光武帝重安炎刘。其功盖天覆壤。岂吾父所能拟者乎?曹氏何德,敢言代汉?”把“岂吾父所能拟者乎”给改成了“吾父拟之,如在泥涂,若起不臣之心,真权奷也”
曹昂说:“桓灵固失德也,然今天子聪敏,必能绍继先统,重安天下…”把“然今天子聪敏”以下修改成:“吾父秉其令旨。乃能初定天下,安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曹昂说:“天子恨曹,为吾父子有所不敬也——臣而安可仇其君乎?”改成:“天子恨曹,为吾父恃功而傲,擅权而逼,不敬天命…”
曹昂说:“若天子无德,乃可废之,更之他藩,如霍光之逐昌邑,然汉祚终不可倾覆也。”给改成:“即天子无德。乃无辅政之遗命,无太后之令旨。亦不可废之,如霍光之逐昌邑。而即逐之,汉祚终不可倾覆也。”
曹昂说:“曹氏若篡,史笔煌煌,必遗臭万年,吾宁死,亦不为此不忠不义之事也!”后半段给改成:“吾宁曹氏族,亦不为此不忠不义、禽兽之事也!”
改完以后,递给朱铄:“可即付之卢慈范,使其誊清,密奏大人。” 朱铄大喜,接过去就待告退。但是曹丕突然一摆手:“且慢…”想了一想,又吩咐道:“可使慈范先密奏是令君,若得是令君为证,则乃无可白也。”朱铄一皱眉头:“若令君不允之奏,或证其言不实,奈何?”你都快给修得面目全非了,是勋要是不同意上奏,或者挑出其中的错了,那又怎么办?
曹丕微微一笑:“校事之为,兹事体大,令君安得阻耶?”那么大的事儿,又是校事本职的侦察工作,是勋哪儿敢阻止啊?而且他也拦不住——“吾料令君亦失望矣。若证不实,听闻抄录之间,难免错讹;若不之证,乃可用也…”是勋要是指出来哪儿有问题,不是曹昂的原话,那么听窃、抄录,文辞上出点儿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会怀疑到咱们头上,甚至不会怀疑卢洪故意使坏。倘若是勋不指出其中的错失,那就证明他也有废掉曹昂的意愿,咱们正好趁机笼络之、求助之。
朱铄躬⾝施礼:“公子所见深远,臣不及也。”赶紧跑回家去关照卢洪。于是翌曰晚间,卢洪再次裹着披风,遮掩相貌,从偏门入进是府,去向是勋禀报——您跟世子的对话,我安揷的眼线偷听到了,并且记录下来了,此事必须要向魏公禀报。您先瞧瞧,我们记录得对不对,有无缺漏——他故意不提“错失”二字。
是勋跟曹丕初见报告书一般,也是仔仔细细地瞧了好几遍,才突然撇嘴一笑:“慈范,得无另取⾼枝耶?”卢洪大惊,急忙分辩道:“范得令君看顾,安有他意?”
是勋微微头摇:“好文笔,吾亦知其谁所为也。慈范可传我言:秦失其鹿而人竞逐之,正未知死于谁手。”
他确实对曹昂彻底失望了,他又不是曹操,所面对的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不会如曹丕所设想的那样,还肯努力去教育和开导,而且以曹昂一惯的秉性,恐怕这犟驴是扭不过头来的啦。那么曹昂若然被废,可能上台的是曹丕吗?事情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方面,是勋并不看好曹丕——虽然他承认曹氏诸子中,以子桓最肖乃父,但他并不想拱一个能⼲的二代目上台啊。另方面,只要把世子的宝座一空出来,那么必然如同原本的历史那样,诸子相争,曹植甚至曹彰等余人皆有机会,曹丕你就那么笃定大位最终会落到自己手中?
唉,天下未定,而內中先乱,自己又该何所依附呢?
想到这里,不噤轻轻叹一口气,把报告书原封不动地递回给卢洪:“可即密奏魏公。”
(真伪有谁知之卷十八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