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终于上架了,欢迎各位书友订阅。
其实秦风会这么说也是一早就做好了归义军上的准备的,敦煌军是烂泥扶不上墙,尤其是萧公敬带出去结果却是大败而归之后,敦煌军就更是谈出城而⾊变…往后便是给萧公敬等人天做的胆子他们也不敢出城去与回鹘骑军硬捍了。
于是这个任务想当然的就只有落在归义军的肩上。
这事在曹议金等军事外行眼里看来,一方面是没有争议另一方面也很放心。
没争议是因为归义军能打胜战嘛,那不派归义军又能派谁去?
很放心则是因为他们想当然的以为归义军之前能打败回鹘骑军,那么现在就更能打败回鹘骑军…之所以用上一个“更”字,那是因为之前归义军还没有马,而现在归义军已今非昔比,商队来来去去的十几趟,都为归义营带来上万匹吐蕃马了。所以归义军战斗力的提升那是毫无疑问的,那打败回鹘骑军哪里还在话下?!
这事却只有秦风和萧公敬等上过场战的人才知道,之前归义军之所以能屡次打败回鹘骑军,一方面是因为回鹘轻敌,另一方面则是中了秦风的计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此次,回鹘统帅是谋定而后动,且可以想像的是回鹘不会再像之前一样轻敌或是那么容易再中计了。这一点可以从回鹘曰夜不停的游骑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游骑的数量及巡视濒率都是以往的几倍。
也就是说,现在的归义军是要硬碰硬与回鹘打上一仗。
是否能打赢…就是连秦风自己心里都没底。毕竟归义军在改造之后并没有经历任何实战。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归义军要面对的回鹘骑军在数量上与归义军相差不大…回鹘骑军总人数三万,与往常一样。回鹘骑军还是将肃州四面围死,于是每面不过七千余人。
而且,回鹘因为担心其它面的敦煌军会乘势杀出,所以也不敢随意调兵遣将进行增援,于是这就成了势均力敌的一场战争,在秦风看来就是一次绝好的练兵的机会。
于是次曰午后,秦风就将归义军从东门拉了出去。
之所以这一回是从东门而不是像以往一般从归义军驻守的北门出战。却是经过仔细的考虑的。
其一,是因为西门与北门有太多的粮田,这种地形虽然对回鹘骑军是种阻碍。但同样也不利于秦风新组建的归义军…这时的归义军原则上也已经是骑军,而且还是拥有少量战车的骑军,战车在粮田密布的地形上受到的阻碍甚至比回鹘单纯的骑军还要严重得多。更何况,归义军骑术还远不如回鹘骑军。受到的影响会比回鹘骑军要大得多。于是最终秦风还是宁愿选择东面平坦的地形。
其二,秦风又占了回鹘的一点便宜,那就是这段时间的风向是东南风,选择东面就意味着对归义军一方是顺风而对回鹘来说却是逆风…别看这只是一点很小的优势,若两军势均力敌的话,任何一点优势都有可能造成胜利天平的倾斜。
其三,南面与东面也有同样的条件,比如地形平坦、顺风等。秦风之所以选择东面而且还是在午后开战的原因,就是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自西方落下…一到午后。荒漠地区灸热而刺眼的阳光就对着回鹘的方向晒,使回鹘军受阳光的影响而无法瞄准。
归义军却恰恰相反,他们是背着阳光的,不仅不会觉得刺眼,阳光还会把回鹘骑军照得一清二楚。
最后,秦风相信一点…回鹘统帅肯定会以为归义军还会像往常一样从北门出战,所以想当然的,北门是回鹘的主力,秦风这是在避重就轻。
秦风想的果然没错,阿刺瓦隆最担心的就是归义军所驻守的北门,所以他亲自带领着一支万人队驻扎在北门方向。至于其它方向…阿刺瓦隆以为谅那些敦煌军也不敢出城作战,所以随便放个几千人在那围着也就是了。
所以秦风这一着还真是出乎阿刺瓦隆的意料之外,但他听说归义军从东门出城时不由脸⾊变了变,暗道一声这秦风果然名不虚传,自己千算万算还是没想到这一着。
当下阿刺瓦隆也不敢怠慢,马上就调了三支千人队前去增援…但这显然已经有些晚了。
之所以说这有些晚,一方面是因为归义军速度飞快…一刻钟的时间集结之后便骑着马直奔回鹘东营而去,骑军的反应速度终归与步军是不一样的,这也使归义军进一步占据了先机。
另一方面,则是北面与东面之间隔着一条河,也就是讨籁河…这一点也在秦风的算计之中,虽然这时的讨籁河已经被回鹘给断流了,但骑军也不可能从这数十步宽的讨籁河上一跃而过吧,于是还得老老实实的过桥,而这几方圆几公里就只有一座几步宽的石桥。
也就是说,阿刺瓦隆出派的三千骑兵都得挤着这座石桥过去,于是不用想了,等他们赶到场战时只怕已是胜负已定了。
可巧的是驻守东面的正是阿刺瓦而雪。
原本阿刺瓦而雪还因不能驻守北面与归义军对决而颇感郁闷,这时一听归义军由东门出城布阵自是喜不自胜,大叫一声:“却是天可怜见,让我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
当下也不敢怠慢,召集数千人马就出营迎了上去。
让阿刺瓦而雪有些意外的是,这时他看到归义军已经不再是以前走在地上的归义军,而是个个骑着威风凛凛的吐蕃战马的归义军。
阿刺瓦而雪见此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心下一阵暗喜…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他,当然知道骑军这玩意不是有马就能成为骑军的,没有几年的训练和打造,想要在马背上骑射、骑枪等谈何容易。
而归义军这些原本根本就没骑过马的军士现在却骑在马上,且时间来去不过几个月就要跟回鹘骑军一战,那还不是找死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