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振谓杨士奇等曰:“朝廷事亏三杨先生,然三公亦⾼年倦勤矣。其后当如何?”士奇曰:“老臣当尽瘁报国,死而后已。”荣曰:“先生休如此说,吾辈衰残,无以效力,行当择后生可任者以报圣恩耳。”振喜,翌曰即荐曹鼐、苗衷、陈循、⾼谷等,遂次第擢用。士奇以荣当曰发言之易。荣曰:“彼厌吾辈矣,吾辈纵自立,彼其自已乎?一旦內中出片纸,命某人入阁,则吾辈束手而已。今四人竟是吾辈人,当一心协力也。”士奇服其言。
[冯述评]
李彦和〈见闻杂记〉云:“言官论劾大臣,必须下功夫,看见眼前何人可代得。代者,必贤于去者,必有益于家国,方是忠于进言。若只做得这篇文字,打出自己名头,毫于家国无补,不如缄口不言,反于言责无损。”此亦可与杨公之论合看。
<br><b>译文及注释</b>
<strong>译文</strong>
明朝宦官王振对杨士奇等人说:“朝廷的政事多亏三位杨先生的尽心尽力,然而三位先生年纪也大了,不知曰后有什么打算呢?”杨士奇说:“老臣当竭诚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荣说:“先生别这样说,我们已经老了,无法再为朝廷效力,而是应推举一些可担当国事的后辈,来报答圣上的大恩。”王振听了很⾼兴。第二天,杨荣便上书举荐曹鼐、苗衷、陈循、⾼谷等人,这些人依次得到朝廷任用。杨士奇认为杨荣当天不应随便说那些话。杨荣说:“王振已经很讨厌我们了,我们纵然能互相扶持,难道能改变他讨厌我们的心意吗?一旦大內传出只言片语,要命某人入阁,我们还是会束手无策。可现在这四个人毕竟都是我们的人,大家当同心协力才是。”杨士奇听后非常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strong>评译</strong>
李彦和《见闻杂记》说:“谏官要弹劾当政大臣,必须先下工夫仔细观察研究,看看当下谁能接替这个职位,而且必须要比被参劾的人更贤明,必须有益于家国,才算是忠于进谏。如果只是做一篇漂亮文字,打响自己的名头,对家国没有丝毫益处,还不如闭口不言,反而可以无损于谏官的职责。”这种说法,可以和杨荣的观点相互参考。
<strong>注释</strong>
①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英宗时內阁学士,也是明朝著名大臣,并称“三杨”
②易:轻易,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