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修⾝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思修⾝,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聇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知所以修⾝,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国矣。”
“凡为天下家国有九经,曰:修⾝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也。去谗远⾊,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曰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家国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不诚,不顺乎亲矣。诚⾝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強。”
<br><b>译文及注释</b>
<strong>译文</strong>
鲁哀公询问政事。
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
“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
“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
“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
“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有五项,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交往,这五项是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智、仁、勇,这三种是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至于这三种德行的实施,道理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又比如说,有的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行它们,有的人为了某种好处才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勉勉強強地去实行,但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起来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聇就接近了勇。”
“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家国了。”
“治理天下和家国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
“修养自⾝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驱除小人,疏远女⾊,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众多的员官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敬重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家国,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
“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家国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強起来。
<strong>注释</strong>
(1)哀公:舂秋时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哀”是谥号。
(2)布:陈列。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
(3)其人:指文王、武王。
(4)息:灭,消失。
(5)敏:勉力,用力,致力。
(6)蒲卢:即芦苇。芦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
(7)杀(shai):减少,降等。
(8)昆弟:兄和弟,也包括堂兄堂弟。
(9)九经:九条准则。经,准则。
(10)体:体察,体恤。
(11)子庶民:以庶民为子。子,动词。庶民,平民。
(12)来:招来。百工:各种工匠。
(13)柔远人:安抚边远地方来的人。
(14)怀,安抚。
(15)劝:勉力,努力。
(16)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说坏话的人。
(17)盛,多。任使:足够使用。
(18)时使:指使用百姓劳役有一定时间,不误农时。薄敛:赋税轻。
(19)省:视票。试,考核。
(20)既(xi):即“饩”指赠送别人粮食或饲料。禀:给予粮食。称:符合。
(21)矜:怜悯,同情。
(22)继绝世:延续已经中断的家庭世系。
(23)举废国:复兴已经没落的邦国。
(24)持:扶持。
(25)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叫大聘,五年一见叫朝聘。
(26)豫:同“预”
(27)跲(jia):说话不通畅。
(28)这一段与《孟子-离娄上》中一段基本相同。到底是《中庸》引《孟子》还是《孟子》引《中庸》,不好断定。张岱年先生《国中哲学史料学》认为是《孟子》引《中庸》。
(29)弗措:不罢休。弗,不。措,停止,罢休。
<br><b>读解</b>
这一章是《中庸》全篇的枢纽。此前各章主要是从方方面面论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这一章则从鲁哀公询问政事引入,借孔子的回答提出了政事与人的修养的密切关系,从而推导出天下人共有的五项伦常关系、三种德行、治理天下家国的九条原则,最后落脚到“真诚”的问题上来,并提出了做到真诚的五个具体方面。本章以后各章,就是围绕“真诚”的问题而展开的了。
回到本章的內容来看,首先谈的是政治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中社会一直是一个政治型的社会,政治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也是儒学具有头等重要的话题。孔子把政治比作芦苇,取的是它的可塑性。意思是说:什么样的人执政,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尧舜禹汤文武执政,于是有仁政;纣王执政,于是有酒池⾁林;始皇执政,于是有焚书坑懦;太宗执政,于是有贞观之治;希特勒执政,于是有法西斯主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孔子提出“为政在人”的问题,強调执政者的修养。这与⽑泽东时代提出培养“产无阶级⾰命事业接班人”我们今天要求选拔“跨世纪的导领⼲部”虽然在人的素质內涵上已有根本的不同,但在对执政者修养的要求问题上却是有相通之处的。
关于天下人共有的五项伦常关系,除了因入进
主民时代而再无君臣关系外,其它几项关系都依然是与我们血⾁相连而不可分割的,也都是需要我们正确处理而不可忽视的。至于处理这几项关系的三种德行,智、仁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倒是“知聇近乎勇”一点,值得我们补上两句。俗话说:“羞聇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说:“羞聇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是不知道羞聇的。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聇,怎么能够赶得上别人呢?”(《孟子-尽心上》)也就是说,知道羞聇是赶上别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家国,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所以,我们以“毋忘国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究其实质,正是因为“知聇近乎勇”一个人只有知道羞聇,才能够勇于改正错误,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别人,从而免于羞聇。一个民族,一个家国,只有知道羞聇,才能够发愤图強,富国強兵,富民兴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知聇近乎勇”的道理所在。
关于治理天下家国的九条原则,方方面面,实际上是《大学》里提出的修⾝、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阶段的具体展开。是实用的统治学理论。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思想。这与孔子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相近,都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或者说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內涵,值得我们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不仅仅适用于政治范畴。
最后说到如何做到真诚的问题。“择善固执”是纲,选定美好的目标而执著追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目,是追求的手段。立于“弗措”的精神“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态度,则都是执著的体现。“弗措”的精神,也就是《荀子-劝学》里的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态度,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笨鸟先飞”的态度,⻳兔赛跑的寓言里那获胜的乌⻳的态度。其实,无论是纲还是目,也无论是精神还是态度,都绝不仅仅适用于对真诚的追求,举凡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抓住这样的纲,张开这样的目,坚持这样的精神与态度,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样的成功不能取得呢?
总而言之,本章內容丰富而涵盖面广,几乎涉及到《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各个环节,特别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