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愔疑惑的目光,崔玉却是叹了口气,开始讲起关于妹妹的一些。而当李愔听到梦雪的⾝世时,心中也不噤一动,不但对梦雪了解更多,而且心中也对其多了份怜爱之情。
梦雪比崔玉小了整整十岁,而且在崔梦雪出生之前,崔玉的⺟亲一连几天都梦到満天飞舞的白⾊雪花,刚好崔玉的父亲崔玄病重,所以崔夫人隐隐感觉这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就在崔梦雪出世那天,崔玄终于支持不住,丢下他们儿孤寡⺟撒手而去。
崔玉的⺟亲虽然也是出⾝世家大族,但本⾝却是个迷信的妇人,一直认为都是梦雪的出生,才给他们家中带来了厄运,使得自己丈夫去世,所以对梦雪并不喜欢。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崔梦雪出生不到一年,清河崔氏掌控的土地上一连发生了几次大瘟疫,不但治下的百姓病死无数,连不少崔氏族人也受到波及。
当时关于梦雪克死自己父亲的事,已经开始在外流传,而在瘟疫之后,也不知是谁起的头,竟然说梦雪是天降的灾星,不但一出生就克死了自己的父亲,而且还带来瘟疫,使得无数的人病死。
古代的百姓都是愚昧的,听到这个流言后,再加上梦雪出生时父亲病死的事实,所以不少人都深信不疑,只不过碍于当时崔玉家中的威望与实力,没有人敢找上门。说起来这也算是梦雪的幸事。因为她若是出生于一个普通人家的话,估计早就会被失去理智的人给杀死了。毕竟不少人在经历过丧失亲人的痛苦后,都会找一个发怈的借口。哪怕对方只是一个无辜的婴儿。
虽然崔梦雪因为祖上积累的威望活了下来,但从一出生就被戴上了灾星的帽子,不但⺟亲不喜欢她,连崔家的亲戚朋友也都不怎么待见她,甚至从小到大,梦雪连个闺密都没有。因为没有女孩子愿意和她交往。
受到⺟亲和别人的歧视也就算了,可是连梦雪自己都歧视自己,因为从她懂事起,就天真的以为。真的是自己克死了自己的父亲,而且还引发瘟疫,让无数无辜的人死于非命。所以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一直对所有人都有种愧疚感。
也正是在这种愧疚感下,梦雪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医术,因为在她当时有限的认识里,既然因为自己让那么多的人死去,那么她就要耗费自己的一生,用医术救活更多的人,如此才能赎清自己⾝上的罪孽。
别人只知道梦雪是个医学天才。小小年纪就取得了让孙思邈为之赞叹的成就,不过他们却不知道,梦雪在背后付出了多大的艰辛。有时给病人治病,自己却被传染差点死掉;为了更了解一味药的药性,她竟然以⾝试药,半夜痛的捂着肚子直打滚;甚至为了学习针灸,她竟然在自己⾝上练习,结果一开始把⾝上扎的全是针眼,甚至有次不知针到什么⽳位。结果差点把自己的腿双给废了。
也正是付出了如此多的辛苦,才让梦雪的医术突飞猛进,而且她在家中之时,就坚持义诊,从一开始的无人相信,慢慢的积累起女神医的名望,其中所走过的艰辛,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而也正是因为救人人无数,才让梦雪慢慢甩掉灾星的帽子,虽然⺟亲依然不喜欢她,但至少在外面一提起梦雪,几乎所有人都会赞不绝口。
说到最后,崔玉忽然长叹一声道:“现在想来,当年污蔑小妹是灾星的,很可能是崔言那帮人,毕竟为了打击我家的威望,他们绝对有理由做出这种事,可惜都这么多年了,就算有证据也难以找到了”
李愔听完梦雪的从小到大的经历后,却是沉默不语,之前他与梦雪相处时,就发现她⾝上根本没有那种世家姐小的娇气,而且从早忙到晚,从来没有叫苦叫累,现在想来,原来对方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过来的,早就习惯了这种忙碌的生活。
“六郎,小妹从小就不受⺟亲的疼爱,再加上那个灾星的名字,让她是受尽了委屈,幸好我其它的几个妹妹倒很懂事,对她这个小妹格外关心,倒是我这个做大哥的,以前只顾着在外与人厮混,根本没有尽到一个兄长的责任,现在想来真是对她十分亏欠,不过以后能把她交给你,我也总算是放心了,希望你能好好善待于她,千万不要再让她受什么委屈!”崔玉说到这里,站起⾝对李愔深施一礼,这是他这个做兄长的,能为妹妹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李愔看到崔玉如此郑重,自然也不敢怠慢,也站起来回了一礼道:“崔兄放心,梦雪若入了齐王府,就是我李愔的女人,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不会让她再受半点委屈!”
听到外面两个弟子说话的声音,船舱中卧在榻上的王安,闭着眼睛的脸上却露出一丝微笑,做为老师,自然不希望仅有的两个弟子之间出现隔阂,现在听他们自己终于开解心结,开始诚坦相对,他这个做老师的也终于可以放心了。不一会的功夫,外面相谈甚欢的李愔和崔玉两人,就听到船舱中传出一阵⾼低起伏的呼噜声。
⾼昌大捷的消息已经通过报纸这个媒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大唐,而且因为报纸性质的不同,每个报纸报道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比如大唐曰报算是一个半官方的报纸,得到的都是第一手的资料,所以报道及时准确,而且因为政治需要,报道的也都是一些正面內容,満眼看去,几乎全都是赞扬此次伟大的服征之旅。
而影响力仅次于大唐曰报的工商报,报道的则又不同,他们除了转载一些大唐曰报的內容外,还有很多前线商人送来的报情,甚至这些商人还自己写文章投稿,通过他们的视角解读这场⾼昌之战。除了这些之外,工商报还着重论述了一下打下⾼昌后,会给大唐工商界带来的大巨的影响,比如第一个就提到了纺织厂的问题,毕竟棉布的优越性已经让不少人看到其商业价值,而⾼昌又是棉花的盛产地,所以工商报上断言,棉布将在几年之內,取代现在最常用的⿇布,甚至连丝绸产业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不过相比于大唐曰报和工商报的正面报道,受到极大打击的儒报却是不改本⾊,不但那些正面报道提出自己的质疑,而且还派人深入⾼昌场战,从而取得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资料,比如他们就揭露出唐军中存在抢劫和俘良民为奴的情况,虽然只是少部分人,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极其恶劣。
正是因为各个报纸的多方面、多角度报道,也让许多大人唐第一次看到战争的真面目,明白了战争不但能带来荣誉,而且还能带来丰厚的利益,当然了,在荣誉和利益背后,也要付出腥血与残酷的代价。
对于儒报的存在,李愔一向是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舆论不但要有正面的声音,而且也需要一种反对的声音,毕竟报纸的本质是一种传递消息的媒介,而传递消息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唐了解⾝边的世界,从而开拓眼界,最终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
只不过这种反对的声音往往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烦,比如这次⾼昌之战,就因为儒报一篇大胆的报道,不但引发民间一场大讨论,连朝堂上都为此吵翻了天。
“殿下,侯君集此举简直是无法无天,不但自己收敛财物、女子,而且对手下将士也不加约束,造成新设立的西州和庭州那边军纪败坏,将士盗窃抢劫成风,无数百姓为此流离失所,若是长此下去,很可能酿成大变,因此老臣请求陛下,一定要严惩此人!”白发苍苍的魏征站在大殿上慷慨阵辞,而他⾝后的一帮御史也是群情激奋,等到魏征的话音刚落,他们立刻也都上前参奏,內容全都是和侯君集有关。
大殿上的李世民也是气的満脸铁青,其实他之前就知道侯君集在⾼昌手脚不⼲净的事,只不过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而且更加糟糕的是,这件事还被儒报给捅了出来,现在満天下都已经知道西州和庭州军纪败坏的事,甚至为此还让不少商人从那两个州暂时退了回来,毕竟治安得不到保证,再好的商业机会也没几个人敢要。
侯君集行军打仗的本领的确不错,但为人十分自傲,无论朝中文武,都不太喜欢他,今天看到魏征这些御史弹劾对方,再加上军纪败坏他的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不但没有人出来为其求情,甚至还有不少人一起弹劾侯君集。
看到朝堂上的大臣几乎一边倒的要求严惩侯君集,李愔却在心中暗暗着急,因为他清楚的记得,正是这场⾼昌之战,使得侯君集获罪下狱,从而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悲剧的发生。虽然历史已经被自己改变了许多,但是现在看来,历史上的那起悲剧很可能会重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