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是一部无比精致的电影,里面的每一帧画面都美得像油画,清冷的⾊调几乎将悲怆的內核都菗离了。它讲述亲情与成长背后的痛楚,把人文与道德冷静地剖析开来,电影里每个人都按着他们应该有的反应做出行为,却把整件事情推向一个温暖而残酷的结尾。
故事讲述安德烈与伊凡两个孩子一直跟⺟亲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他们十二年未露面的父亲回来了,为了增近父子情意,他们三人安排了一场旅行。一路上,这个历尽沧桑的父亲暴力而固执,没有对他们有丝毫的亲昵,显得严厉而蛮横。哥哥安德烈懦弱顺从,而弟弟伊凡却倔強自我,整个旅途上,安德烈都对父亲敬畏无比,而伊凡却随时带着敌意,甚至不肯叫那个男人为爸爸。
那个父亲可能的确不是好父亲,他从来没养育过孩子,哪怕心中是爱着孩子的,却依旧凭着他从前的经验试图让儿子们都变得像他那样坚強。所以他对孩子的引导逐渐转化成一场“战争”安德烈被坏孩子抢了钱,父亲用汽车把那些坏孩子追回来,然后让安德烈随便怎样对待那些孩子,他天真地以为那就是在帮儿子出头,而安德烈却对父亲隐晦的暴力更加心悸。伊凡开始是想接受这个父亲的,他甚至对安德烈说父亲在意他们,只是用表面的冷漠假装不在意罢了。他们三人甚至很愉快地在一起钓鱼了,但是两个孩子始终是对父亲充満了童稚的猜疑。有一次,伊万任性地拒绝父亲去一个更远的岛上游玩的要求,父亲就将伊万赶下车,然后把鱼杆给他,自己驾着车带着安德烈扬长而去。伊万为此而淋了雨,自此,伊万对这个父亲的恨急剧加深,甚至起了杀心。
这个父亲带他们去的地方都风景优美,生存条件却异常艰苦,他也许只是想将他的孩子在享受人生美好的同时学会自立。他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将汽车从陷入的泥地里出来,让他们学会在暴风雨中划船,学会如何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但是他忽略了孩子的依赖性与自我中心的骄贵个性,伊万阴冷愤恨的表情尤其明显,他厌恶父亲为他做的一切决定,洗餐具时甚至将父亲的餐具丢入大海,于是故事一再磨灭我们对其“外冷內热”的幻想。
终于有一次,两个孩子因为想抓一条大鱼而延误的归来的时间,安德烈为此挨了父亲的打。这让安德烈许久以来积庒在心里的愤怒爆发了,两个孩子都歇止不住冲动,伊万甚至掏出了刀子,他对这个不懂表达爱的父亲大喊:“我恨你!我要杀了你!”然后哭着跑上⾼⾼的瞭望架,父亲为了救他而从架上不慎跌落死亡。在父亲死去以后,两个孩子用父亲曾经教过他们的方式将尸体拉上小船,他们架着船离开小岛,中途发动机坏了,孩子们就用父亲教过他们的划船技巧划回去。每一部命令都由安德烈来指挥,他简短果断的言辞俨然就是父亲的翻版,从前谦和懦弱的表情也不见了,变得和父亲一样不动声⾊。
最让我唏嘘的是那个结尾,小船由于没有拴好,于是慢慢飘移到了水中,我这才想起父亲在船靠了小岛岸后没有教他们如何拴住小船。于是被礁石撞裂的小船带着父亲的尸体慢慢沉入海底,那时伊万才拼命叫着爸爸奔向海边,父亲下沉的脸上居然像是听到了那呼喊而微微泛起笑意,他终于听到伊万叫他爸爸了。
于是这两个孩子开始了回归之路,伊万说自己的鞋子湿了,安德烈快速地命令:“把它脫掉!”伊万没有像以前那样事事故意倔強,而是听话地脫了鞋,他们在这一场充満矛盾与残酷的亲情之旅中都蜕变得超出常人的成熟。
尽管这是一部没有拥抱,没有吻亲,没有舔犊情深甚至没有光明结尾的电影,却依旧流淌不一样的父子情意,他们三个人血⾁上的息息相连被隐埋在一次次冲突背后。安德烈与伊万对父亲的爱与恨像一条忽急忽缓的河流,让我们都跟着那些精致优美的长镜头停停走走,人物的每一次心嘲起伏我们都会一起波动。故事中的情感脉络仿佛已经长到我们⾝上,每一份感情都能让我们体会,哪怕是那样冰冷的结局,竟也生出了一丝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