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年庆国小长假偕妻子去合肥游玩,计划是品尝徽派小吃、听听⻩梅戏,小吃倒是尝到了一些,⻩梅戏却始终没能听见,我们很不甘心,找到了⻩梅剧团所在地,被告知假曰期间没有演出,我们很觉得悻悻然,只好在剧团附近的一间庙宇盘桓了一个上午。此去合肥之前,我一直以为作为⻩梅戏之乡,一定是満街尽是⻩梅腔呢,没想到叫人大失所望。这件事情我一直记在心里,老在听说一些小剧种逐步的走向消亡,诸多有识之士奔走呼号,要抢救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为什么这么好的休闲时光,在⻩梅戏之乡竟然找不到几场演出呢?既可以发扬传统文化,又能够赚些银两,何乐而不为呢?我为他们想了种种理由,或者是没有票房?或者是演出亏本?或者是演员们趁着⻩金周大好时光也去旅游去了?一直没想明白。
读过一些旧时掌故,知道早年的戏班子多会跑码头赶场子,尤其是逢年遇节更是演出的大好时机,即使是名伶大角,也照样跟着拜码头,谓之跑江湖。据说,秦香玉当年就是游走于豫陕甘一带,唱红了⻩土⾼原,成就了一代豫剧名伶。津门有一位杨姓相声演员,他说文⾰时期自己偷偷出去划锅,这是行话,就是用白沙在地下划一道圈圈,自己在里面演出,把行人逗过来,这凭的是本事,要想办法把观众逗乐,愿意将口袋里的民人币掏出来给你,这位仁兄说,就这样偷偷摸摸的演出,收入也能聊补无米之炊,一家老少好几口子人从来没有饿过肚子。我想,杨氏后来成为名角,这样一段经历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的,后来其子小杨氏也小有名气,与乃父深入民间的演出的经历是不无关系的。我们不难看出,早年的各个小剧种,是没有现在演出的排场的,他们就像欧洲吉普赛人的大篷车一样,走哪在哪歇,逢集遇市,搭起舞台就唱,那时候,做个演员是很辛苦的。但是,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苦练技艺,迎合观众,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剧目,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这里面最著名的当属相声演员侯宝林,其早年就是京北天桥撂场子,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终于成为一代笑星,还被聘为京北大学的客座教授呢。任何一门艺术,他只有根植于平民百姓当中,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不会出现所谓的传统文化的消亡。作为舞台艺术形式,只有不断的演出,培养出广大的受众,你就是想叫他消亡恐怕都不可能的。比如当年的徽班进京,称的上是不远千里而来,在八大胡同附近安营扎寨,诞生了具有完整表演体系的京剧艺术。演员这种特殊的职业,也决定了他们必须牺牲正常人的休息时间,利用广大民人的工余时光,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首先是乐娱了别人,而后才能唱红自己。记得前几年我在浙江一个小镇上小住,晚上经常有小剧团公开演出,供大家免费欣赏,费用由一些理办婚丧嫁娶的人家负担。一般演的都是连本戏,接连演出好几天,可以说是观者如嘲。这种犹如当年唱堂会的方式,即保留一些老的观众,也培养了一些新的观众,当时我就在想,这些传统的小剧种所以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就在于他深深的根植于老百姓中间,据一些老戏迷讲,现在国內一些著名的演员就是从这些小剧团里唱出来的。
然而,这种跑江湖走码头根植民间的的演出形式眼下已经是越来越少了,演员们都想着早点成角成腕,又不肯下力气演出,却每每抱怨传统文化要消亡了,不明真相者也就跟着他们附和,于是在抱怨声中,传统文化也就真的消失了。
现在有一个倾向,不管是何种艺术形式的演员,你要是让他们走他们前辈的老路赶码头跑场子,实在是有点为难他们了,对于他们来说,最起码也要在剧场里弄上⾼档音响,耀眼灯光的排场演出,接着就是想办法上个电视,最后的目标就是登上CCTV,直至混进舂晚的舞台,希望能够夜一成名。我们发现,不管是在⾼档剧场还是电视台,这些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它早期根植于民间的泥土的芳香,十足的贵族化了,同时也是小众化了,他们只想在那些金碧辉煌的殿堂里,为那些所谓的专家和权威演出,演员们低三下四的一口一声的称那些权威们为老师,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而对于早年那种走江湖串码头的演出方式,根本不屑一顾,尤其是那些稍有些⾝价的所谓的腕们,更不愿意降低⾝价为普通老百姓演出了。记得许多歌星、名伶、笑星成名前多是在酒吧茶肆这类小舞台演出的,一旦弄出点名堂,对于过去他经常出没的地方是绝对不会再去了的,每每就是找关系托路子,希望参加一些有影响的演出,许多昨曰的草根演员,转眼间就会傲视群雄,不肖与当年的那些观众为伍了,这就是所谓的贵族化倾向。
贵族化倾向对于国中传统文化的伤害是很可怕的,我们还以相声为例,这种土生土长的草根艺术,本⾝就是根植于酒楼茶肆这种地方的艺术形式,人们劳作了一天,听他们说上一把,一笑了之,可偏偏就被搬上了电视屏幕,演员们西装⾰履,弄的不伦不类,这种艺术形式本⾝就是小剧场的演出,需要跟观众互动的,你把他们弄到镜头面前,怎么动的起来呢?最后不过是演员讲了几个不甚可笑的笑话,所谓的“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一点都没有喽。
许多仁人志士经常呼号要保护传统文化,也仅仅是呼号而已,开口闭口就是资金不足,导领不重视,却把演员自己的责任丢在了一边。一种艺术门类是否能够传承下来,关键还是演员们自己,京城有个相声名角郭氏,大概看出了这个问题,坚持小剧场演出,最后终于弄出了名堂,不过听说他现在有些演出票价动辄数千,这是个很可怕的倾向,看来他也在往贵族化的路子上贴近呢。任何艺术门类,如果离开了普通大众捧场,超过了普通大众的接受能力,是很难有生命力的。
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在地级市里面也算是个有名的城市,数十年来虽有明星造访,也多是参与一些庆典活动,大多是戴着墨镜,前簇后拥,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很少有静下心来做艺术的,经常在荧屏里出现的笑星、名伶和大腕们,根本没有时间来我们这种地方好好的演出一场,在我们心里,他们就像英国皇室的贵族一样,实在是遥不可及哦,不过话说回来,你不睬我们,我们还不买你的账呢,你尽管去贵族你的吧,没有你们我们照样有别的消遣。
2013年12月17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