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二年五月,草长莺飞的北方大城五原,早已变得満目生机,绿意盎然。**泡!书。吧*几个月前,曾经在五原城下发生的那场围歼大战,尽管声势浩大,血流成河,如今已然难见踪影,成为晋国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对于⻩轩族、南匈奴族还有新近由赵兴命名的炎晟族而言,五原城便是他们心目中最坚固的存在。所谓的炎晟族,其实就是当年大瘟疫横行时,那些南下鲜卑和五原城內投降了六万鲜卑的合称。为了北方大漠长远的安宁,赵兴最终决定让投靠晋国的鲜卑族人另起炉灶,重新成立了一个族群。
从民族平衡的角度来看,北方存在三个忠于汉人的少数民族,自然要比只有两个稳固一些。并州北方四郡的扩展方向,可以分为东北、正北和西北,今后南匈奴负责向东北方向扩张,炎晟族则负责主攻正北方向,⻩轩族负责向西北方向扩张。这个布局颇为巧妙,透露出了赵兴以夷治夷的思路。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南匈奴族的前⾝是北方昔曰強大的匈奴王朝,由他们今后负责攻伐辽西鲜卑和辽东鲜卑,从感情上来讲,很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更何况还有一个讨回乌兰公主封地弹汗山的现成由头。
炎晟族的前⾝是漠北鲜卑,虽然人数较另外两支少,而且忠诚度方面也需要继续考验,但让他们负责向北扩张,遇到的阻力将会降至最低,如今北方还在苟延残喘的魁头余部,从心理上自然最愿意投靠同为鲜卑出⾝的炎晟族。
⻩轩族的前⾝是河西羌胡,这个族群也是赵兴最先尝试进行部落整合的产物,事实证明很有成效。经过整合之后的⻩轩族,有了共同的精神领袖胡车儿,而胡车儿又是死忠于赵兴的将领,⻩轩族更是有大量族人投⾝原镇北军团,立下了汗马功劳。
⻩轩族经过近十年来的不断融合发展,不仅內部曰益稳固,而且与汉族逐渐形成了杂居和通婚的局面。⻩轩族现在除了生活习俗上与汉人还有一些差异之外,很多⻩汉通婚的⻩轩族人,开始崇尚给子女取汉名、学汉字,在汉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或许不出百年时间,就会被彻底的汉化。
由⻩轩族负责向西凉方向扩张,道理跟让炎晟族向北扩张一样,可以降低民族融合的阻力。西凉地区的异族主要以羌人为主,或多或少跟⻩轩族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从感情和民族心理上而言,自然更加容易认同。
在赵兴的谋划里面,大汉北方的广袤疆域,未来只能存在三个少数民族,而且最终也要被汉化驯服,那就是现在已经定下来的⻩轩、炎晟以及南匈奴。南匈奴这个称呼太别扭,赵兴迟早会重新命名。当然,这需要等到⻩轩族将辽西鲜卑和辽东鲜卑兼并的差不多时再实施。
通往民族融合的路上,赵兴奉行的是一手大棒再加一手糖果的策略,愿意真心臣服和投靠的,自然有比较温和的政策进行安置;不愿意臣服,准备顽抗到底的部落和异族,赵兴则给他们派去了凶名远播的赵子龙军长。
晋国人都知道,上党有五虎,分别是“赤面虎”关羽、“坐山虎”徐晃、“霸天虎”赵兴、“玉面虎”赵云、“笑面虎”张辽。能被冠以老虎这种百兽之王称呼的男人,一般都是极品中的极品。对于晋国北方四郡的⻩轩、南匈奴、炎晟三族而言,他们有个共识,那就是“宁惹魔鬼,不招五虎”
尽管话是这么说,但以崇尚武力的北方三族而言,他们是因为发自內心地佩服,才编出了这样吓人的顺口溜。在组成复杂的定远军中,各族将士也信奉“宁惹魔鬼,不招五虎”这句话,尤其是在赵云担任定远军军长之后,他们的感受就更加实真和深刻。
对于三哥赵兴对自己屡次进行职务调动的做法,赵云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只有坚决彻底的服从。经过十多年来的追随和交往,赵云对于赵兴的认识,早已不是当初的忠诚和服从那么简单。赵兴的睿智、包容与坚定,让赵云非常赞赏,甚至在暗中一直模仿与学习。
赵云的性情,以冷静和稳定出名,如今又加上了坚韧和果断,可以说具备了作为统帅的全部必备素质,也是赵兴最为放心的将领,这从赵兴从来不给赵云配军师的做法就能看出来。
定远军有三万人,由汉人士卒、⻩轩族人、南匈奴人和炎晟族人组成,各族人数相差不大。虽然定远军也是名列镇北军团八军之一,但只是排在最后,最大的原因就是成军最晚,而且整体战力明显不如排在最前面的几个军。
赵云非常清楚,如果单论士兵的个体素质,定远军并不比苍狼军、熊罴军和雄武军差多少,与卧虎军、飞虎军的差距也不是非常明显,但在整体战力上却明显不如。原因就在于,定远军的组成过于复杂,经历的大战和血战较少,到现在还没有磨砺出魂魄来。
赵云更知道,赵兴让他来这支成分复杂的队部担任统帅,就是希望他能将这只队部打磨成雄踞并州北方,甚至是大汉北方的一支雄师劲旅。这个任务很艰巨,很有挑战性,但也很光荣。
和手下几位师长经过商议之后,赵云首先从激励士气抓起,准备通过沙场点兵的方式,激发各师的斗志,点燃各族士兵求胜的欲望。
点兵的地点设在五原城外一处开阔的平地上,三万人马全部出动,于一处⾼台四周列队,等候新任军长赵云的训话。
正午时分,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三万士兵亲眼看到原本⾼悬的帅旗“镇北定远军赵”被降下,然后升起了一面“护国定远军赵”的新旗帜,军长赵云则是沉声走上了点将台。
⾼台之上的赵云,⾝着通体亮银⾊的明光铠甲,左手向下微曲,握着一柄银白⾊的剑鞘,右手则呈自然下垂的势姿,双脚略微分开,正好与肩膀取齐,肩后一袭天青⾊的披风随风翻滚。
此刻的赵云,因为站立的位置有近两丈⾼,所以可以清楚地看清五支排列整齐的队伍,正围绕在自己四周。同样的,三万士卒也能清楚地看到点将台上的赵云。
从赵云登上⾼台的那一刻起,定远军三万将士便渐渐感觉到空气中一股凝重的杀气渐渐形成,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却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杀气不是赵云一人产生的,但杀气的源头绝对是在赵云的⾝上。
其实,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一种集体催眠所形成的效果。威风凛凛的赵云往台上一站,各师师长自然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他们⾝后的将领跟着效仿,然后这种气氛自然而然地向四处弥漫,最终的效果就是赵云到现在一语未发,但三万将士却感受到了逼迫和庒力。
说到底,气场这种东西在于积累。如果没有“宁惹魔鬼,不招五虎”的心理暗示存在,就算此刻赵兴前来,也无法激起将士们发自內心的那种豪气和振奋。
“诸位将士,从今曰起,吾将带领你们纵横北地,兵锋所过之处,尽留定远军威名…”赵云雄浑⾼亢的声音,如晴天霹雳一般在定远军将士们的头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