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会议召开的情况迅速在全机关传开。要是平常的会议,就算导领专门安排,也不见得有多少人能领会jing神。但今天会议的特殊,除了工作作风整顿以外,更多的是关注沈桐的任命。
散会后,沈桐依然没有缓过神来,脑海中始终盘旋着赵毅堂刚才的讲话,他竟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何德何能,能够让赵记书如此倚重,难道就因为是校友?沈桐想着各种假设,但始终摸不清赵记书的意图。
回到办公室,袁彩云已经抢先一步回来了。当她看到沈桐时,气就不往一处打。凭什么,娘老不管怎么说,已经在镇zhèngfu⼲了十几年了,居然连个包村⼲部都不是,更不用说办公室副主任了。尽管平时其他人都愿意称呼她为袁主任,她十分清楚,这是别人抬举她。
这个沈桐,居然第一天上班就成了包村⼲部,甚至担任了办公室副主任。无论怎么说,就算倒着轮,都轮不上他。
袁彩云翻箱倒柜地找出了几本会议记录和几把钥匙,扔到了办公桌上。说道:“沈主任,这几本是党委的会议记录,我现在就移交给你了。另外,这几把钥匙是后面文件柜上的钥匙,党务资料都在里面,以后我也管不着了。今天的党建资料还是一片空白,希望沈主任在百忙之中补一补。”
说完,便狠狠地推了一把椅子,摔门而去了。
沈桐被袁彩云的举动大为惊奇,他本来还想虚心向她请教,但眼前的一幕让他无所适从。
这一切都被门外的周德田看在眼里。他也意外赵毅堂的突然决定,甚至怀疑他的那位⾼⼲的弟子。不管怎么说,既然赵毅堂已经作出决定,他就必须服从。
“小沈,不要理她,过两天就好了。”周德田推门进来,面带微笑地对着沈桐说。
“周主任,您好。”沈桐看见是周德田时,便毕恭毕敬地向周德田鞠了一躬。
“小沈,别这样,以后我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人了,希望尽快熟悉办公室的工作,早点投⾝到工作中。”周德田说道。
“周主任,我是个新人,还需要多多栽培,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沈桐说这话时,是非常用心的,也是发自肺腑的。
周德田是历经官场之人,当然看得出沈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猛然间。周德田似乎明白了些赵毅堂的意图,他是在拉拢人,是在巩固自己的党派。但是,一个小⽑孩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想到这,周德田既为自己揣摩导领心思而感到欣慰,也为赵毅堂cāo之过急的举动感到忧虑。
“小沈,不要说栽培,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镇党委、镇zhèngfu当好助手,做好参谋,管好家务。至于工作,我们要慢慢来,切不可急功近利,而忽略群体,最根本的是要搞好团结,你明白吗?”周德田在叮嘱沈桐时,也不忘敲打敲打他。
沈桐对于这些隐晦言语还有些生疏,似懂非懂的。但还是诚恳地接受了周德田的教诲。
“好了,下面我就要给你安排一个任务,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赵记书特意让我安排你的,就是起草吴记书调研时的汇报材料。你是学中文的,对于你来说应该不难。”周德田的这个临时决定,既是想给沈桐出一个难题,又是想考验这个新来的大生学。
沈桐有些惶恐,尽管自己是学中文的,但他的用武之地是在文学,而非官文。幸好自己还有一年报社实习的经历,对于这块烫手山芋,沈桐只能无条件地服从。
周德田又说:“今天是10号,三天后给我底稿,我们要尽快拿到赵记书手里,没有问题吧?”
沈桐咬了咬牙,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周德田笑了笑,道:“好,我们镇zhèngfu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年轻人,就是你这样的人才,好好⼲。”说完,在沈桐的肩膀上重重地拍了两下。
周德田将一份材料递到沈桐手中,接着说道:“这是去年的工作总结,你可以参考一下,具体数字有变动,你可以找统计员⻩晓媛那里要数字,有什么不懂尽管问我,我的宿舍就在隔壁。”
“对了,听说马镇长把你安排到二排西屋了?”周德田对于这一安排也是感到意外。
“嗯。”沈桐点了点头。
“哦。”周德田没有再说什么。真要转⾝出门时,又返了回来,继续道:“你来的时候没有带行李,是吧?”
沈桐正位这事发愁时,听到周德田如是问,便答道。
“这么地吧,我宿舍还有一床新铺盖,是去年⼲部驻村是时候剩下的,一会你抱过去,将就着用吧。至于生活用品,你出去到小卖部自己买一点就行了。”
沈桐听到周德田事无巨细地安排,內心万分感激,便又深深地鞠了一躬。
周德田宛然一笑,看来这小子以后能为我所用了。
沈桐将抱回来的铺盖铺开,立马就觉得房间里多了些人气。沈桐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犹如过山车般的经历,时而跌宕起伏,时而百转千回。在他內心中,也不敢确定好事来的太快是幸运还是灾难。
想起周德田的安排,沈桐不敢有丝毫懈怠,立马起⾝坐到办公桌前,细细地研读着《石河镇1998年的工作总结暨1999年的工作计划》。
总结中,有成绩有问题;计划中,有步骤有措施。对于从事过新闻工作的沈桐来说,这篇工作总结写得犹如流水账一般,没有特sè,更没有亮点。
从总结中,沈桐对石河镇的镇情有了些大概了解,农业不发达,工业刚起步,三产发展空间不足,去年的财政收入才突破千万元大关。相比北寨乡的6000万元来说,整整是石河镇的6倍。
特sè在哪?亮点在哪?沈桐在字里行间寻找着。农业也发展千年,要有起sè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三产就更不用说了,不到2万人,且交通不发达的乡镇,发展三产可是举步维艰。沈桐把目光放到了工业上。石河镇的工业是自赵记书来了后才起步的,况且吴记书调研的重点就是企业,对,亮点就是工业。沈桐对自己找到思路和方向而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