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回道:“孙老师,你早,你来得正好,这个女孩叫童小玉,来报名读书的。”
孙老师说:“怎么今天才来?都上了几天的课了。”
张老师叹口气:“唉!收下她吧,她已经八岁了,你辛苦点,每天给她多补一会儿课,只要她想读书,还是能赶上的。”
孙老师说:“好吧,童小玉!你过来!没有书了,把我的书先给你用,我星期天上街去再买一套。”
老师把她带到教室里,看她有点儿⾼,指着后面的位置说:“你坐那儿吧。”
童小玉终于读书了,只是因为急着来报名,奋兴过度,她忘了吃早饭,也忘了给父⺟煮饭!
郑美莲扛着锄头一边往出走一边喊童小玉起来做饭,喊了几声没听见答应,她气冲冲跑进去,把棉被猛然掀开,发现童小玉不在床上。
郑美莲气急败坏地围着房子喊了一大圈,没找到童小玉,这时候,于明浩昅着烟走出来,不紧不慢地说:“你不是让她读书去了吗?”
郑美莲楞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这一下火就大了:“死妮子读书连饭都不给我们煮了?她不吃难道我们也不吃?死女娃子,等她回来我才和她说!”
童小安和童小玉所在学校的生学中午不回家吃饭,他们早上在家里把饭蒸熟,用瓷盅装上,带到学校里,统一放在厨房里。
中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由五年级大一点的生学用柴火蒸热,放学的时候一年级的先去端,依此类推,五年级的最后端,山里的孩子淳朴,非常听话,从来不会拥挤和争抢,端回教室里自己吃。
老师也一样,也是早上从家里把蒸好了的饭带到学校里来,中午和生学们一起蒸热,等生学端完了,老师才去端。菜也是用瓶子一类的东西装上,那时候主要是泡菜,不需要加热。
这一年正是郑美莲到于家后最困难的时候,两个人的土地供他们五张嘴,完全不够吃,米自然是没有的。
c县只有山地没有田,没有法种稻谷,主粮是玉米,其他是麦子和土豆,数量比玉米要少得多。
因为玉米是主粮,c县人特别重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卖玉米。也难怪,在缺吃少穿的曰子里,那些稀稀的玉米糊糊养活了多少人啊!
但是,玉米糊糊是不可能带到学校里去的,郑美莲把不多的那点麦子背到磨房里去推成面粉,晚上用老面发好,早上蒸成白味馒头,给童小安带到学校里去。
童小玉第一天读书,因为奋兴过度,没有吃早饭,也不知道要带午饭。
郑美莲一边蒸馒头一边骂童小玉,从童小玉会蒸馒头后,早上一直是童小玉做早饭,今天因为她跑了,郑美莲就得亲自下厨房了。
吃了饭,郑美莲装了两个馒头在瓷盅里递给童小安,童小安问:“小玉的呢?”
郑美莲火冒三丈:“不给她吃,等她饿,连饭都不煮都跑了,给她吃啥吃!”一边骂,一边又装了两个。
中午放学,老师喊排队端饭,童小玉傻乎乎地排在队列里,到了厨房,问名字,她说童小玉,值周老师把一年级的瓷盅挨个儿都找完了也没有。